胡斌
上海宸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逐步将BIM技术引入其中。结合其实际应用情况来看,BIM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BIM技术的应用加以分析,并对BIM技术在可视化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质量偏差对比等方面的应用加以探讨,进而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但在实际开展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因为项目前期研究、设计深度不足、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造成一定的工程质量缺陷,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技术作业与措施方法来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目前,BIM技术凭借其突出优势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认可与应用,同时在提升整体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安全推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BIM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BIM技术指的是是建筑信息模式,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搭建建筑信息模型。由于建立建筑信息模型需要对项目具体位置、用户需求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在应用BIM技术的时候应尽可能提升数据收集的的全面性与真实性,保证数据模型的有效构建。在传统的建筑信息模式构建当中,往往是通过2D图纸的模式进行,但这样的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备直观性差、数据不严谨等弊端,而通过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对三维模型的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BIM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建模方法的弊端,还可以进一步帮助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以提升施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就当前的应用情况来看,BIM技术在建筑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技术人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不断积累应用经验,从而提升BIM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特点
结合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BIM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BIM技术的模拟性,通过发挥其模拟性特征,可以保证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不存在太大出入,提升数据模型的应用水平。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收集多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而充分发挥出BIM技术的真实效用;第二是BIM技术的协调性,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如果各部门之间缺乏妥善有效的沟通那么将很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而BIM技术可以有效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并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工程信息传达的不及时是导致施工问题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发挥BIM技术的协调性,可以有效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第三是BIM技术的可视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模型往往是2D模型,这也会导致在模型调整以及图纸解读上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也给技术人员的工作带来阻碍[1]。除此以外,借助BIM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建筑工程整体的运行特点与内部结构,进而为后续施工流程的稳定开展奠定基础。而且,相关技术人员还可以进一步借助可视化模式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稳定推进。
二、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可视化工程设计
总体上来看,建筑工程的设计模式也随着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应用最多的设计软件往往是CAD,
而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图制作的过程中,更多也是凭借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经验,因此通过这样方式设计完成的图纸也存在着较大的误差[2]。在这样的情况下,竣工后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很难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而也提升了工程延期或返工的概率,特别是在工期周期较长、工程比较复杂的工程施工中,更容易出现问题。而BIM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有效避免视觉误差来提升模型展示的直观性与全面性,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在保证完整性的基础上让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一定的修改。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往往具备着一定的差异性,而通过BIM技术收集、整合数据可以进一步形成一个可视化的数据模型,进而有效提升相关技术人员工程图纸的设计效率。
(二)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这也大大提升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而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
实际上,工程项目可以借助BIM数据库建模实现对于整体建筑项目的动态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其共享特性,保证更多人可以通过BIM数据平台查询到项目所需的数据信息,进而为后续的项目施工环节奠定基础。另外,还可以借助BIM技术的计算功能开展风险评估,针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稳定推进。以西藏自治区公安边防总队边防哨所项目为例,在实际开展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GPS和全站仪没有信号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提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在低海拔地区用第一台GPS进行测量,并借助第二台GPS对第一台进行组网;在4000米海拔以上的时候,用第三台GPS对第二台组网;待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时候再启用第四台GPS,进而保证可以将信号上升到5700米以上,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稳定实施。
(三)工程进度管理
BIM技术在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工程进度预测,通过建立三维立体模型来提升建筑工程进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观测,并在对模型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加以优化,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提升工程进度计划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与此同时,一旦施工进度计划之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借助BIM技术加以改进,保证提升施工设计与施工进度计划的匹配程度,最终预测出科学的施工工期;第二是对工程进度的管理,当前最为常见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实施控制与动态控制。其中,实时控制主要指的是相关技术人员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进而保证实际工作情况与施工设计方案一致,一旦出现较大的偏差应及时加以调整。而动态控制主要指的是通过BIM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动态化管理进行优化,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开展施工内容,另一方面保证施工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例如在开展项目建设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因高原地区而给水管网压力不够造成排水不畅,对施工进度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可以针对排水管堵塞等问题在工程执行中更改设计,采取增加冲冼水泵、安装热水箱以及改用高水箱冲落式座便器等手段。
(四)成本控制
BIM技术在建模和计算领域均具备着十分突出的优势,这在建筑工程当中也得到了具体展现。值得注意的是,借助BIM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提升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水平。BIM技术可以通过建模完成对施工流程的控制,降低造价的可能性;同时通过数据仿真技术对整体施工加以评估,最大限度地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与此同时,BIM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建设项目和模型的可视化,保证可以通过详细的计算过程来提升项目成本计算成果的准确性。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下,往往是借助CAD文件完成相应的统计与测量工作,但是常常会出现计算错误以及忽略环节的情况,如果再对CAD文件加以修改不仅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加,还会对数据库构建以及建筑工程进度管理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借助BIM技术对工程的相关数据信息加以整合,可以直接提供给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完整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的准确性以及施工方案选择的科学性。
(五)质量偏差对比
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也就是将实际的施工情况与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如果存在超出标准的质量偏差就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与完善,并对最终的整改结果进行存档管理。在此过程中,通过BIM技术与AR技术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质量偏差判定水平[3]。总体来说,施工后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施工人员自检以及管理人员检验两个环节,而通过BIM技术与AR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相关质检工作的准确性。首先,相关人员需要以BIM模型作为质量检查的基础,并与AR程序进行相应的关系匹配;其次,在完成位置信息识别之后,相关施工人员就可以将其放在需要质量检查的指定位置,这是AR程序与BIM模型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这些问题信息将会直接传送到管理人员手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发布相应的整改指令,通过反复核查直到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实时监测,不需要达到现场就可以掌握工程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
结语: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因此相关单位应不断加强对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在可视化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质量偏差对比等领域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实现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效管理。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进一步深化对BIM技术的研究,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振华,刘福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21(02):97-99.
[2]崔琦燕.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1(01):139-140.
[3]徐鑫乾,陈磊,许奇.BIM技术在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