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王芙蓉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行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无论是建设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身份证号码:33032719840122xxxx
        摘要:随着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行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无论是建设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软土形状问题的存在,在降低路桥正常施工进度的基础上,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应用
        1软弱地基的存在对桥梁施工建设造成的危害
        1.1路面出现下沉
        如果在开展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以前,没有对路面中的软弱地基进行凝固和相应的处理,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当路面经受一定的压力时,就会因为软弱地基不能够承载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路面下沉,甚至会有淤泥堵塞底部。施工人员若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将会破坏整个底部的土体能力,以至于路面全部下沉,从而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解决方式不科学,将会造成凹陷
        在全方位研究了道路的具体承载力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旦没有选择科学有效的软土地基设计处理方法,那么随着路面沉降次数的不断增加,就会导致整个路面中间塌陷下去,路面无法保持平整。与此同时,对路面整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路面发生这种状况的话,就会导致雨天路面积水严重,甚至是堵塞。
        1.3道路上相邻两节容易错台
        在路面下沉过程中,如果是路面地基两个挨着的部分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下沉,就会导致错台。错台的程度不够显著的话,就会影响后期路面的正常使用。而且错台问题也不利于软土地基进行设计处理工作。如果土体的纵向承受力已经不能够继续承受过大压力了,就会影响相邻阶段的软土地基的承受能力,从而发生地基沉降错台的事情。而若是这两个地方的基地承受力还是不能保持一致,那么将由于土质压缩效果的不同,进一步加剧错台程度。
        2解决软弱地基问题的重要性
        国民经济前行过程中,离不开道路和桥梁发挥的重大作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少不了道路桥梁的支持。而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位便是地基。地基如果没有打好,那么整个工程施工将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一定程度上阻挠了地区经济之间的交流互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在开展道路桥梁施工项目时不得不经过软弱地基,为了保障施工质量,确保道路桥梁稳定,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优化改进。
        在改进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秉承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能用天然地基的地方,首选天然地基。如果碰到了淤泥性质的土体,就需要将土体的上层当做地基的持力层。如果发现上层稳定性不够的话,就需要谨慎施工,避免对淤泥性质的土体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所处的地方全部都是工业废料或者是建筑废弃物,而且土层稳固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处理,然后选为施工地基。
        3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3.1表层处理法
        对于表层软土地基处理形式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表层排水法。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前期勘测环节当中,其中可能会碰见含有较高水量的土壤结构,行业人士称之为软土地基。为了能够做好该结构的施工处理工作,那么施工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保证土壤含水量的有效减少,适当的结合砂砾和碎石等材料,将其含水量达到行业施工规范时,才能够开展接下来正式得施工建设。而表层排水方法,就是希望施工人员在土壤结构中添加一些材料,做好表层部分的排水工作,最终促使土壤具备极高的硬度以及承载性能;其次,垫敷材料法。

面对软土地基结构沉降问题,最大的根源就是结构内部土层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此时施工人员要想提高地基结构的承载性能,此时可以融合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等材料,通过专业的施工设备开展处理;最后,排水砂垫层方法。对于该种技术形式而言,最常见的就是在有着较薄的土层结构,再加上土壤含水量较大的基础上,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此种软土地基处理形式。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施工人员先将0.5~1m左右的砂垫层,均匀的铺设在土层的上部分,一方面实现土壤固化的目的,有利于顺利排水工作。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施工人员整个操作过程快速进行,在最短的施工周期内,高质量的完成处理工作。
        3.2强夯处理方法
        强夯法作为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常见的形式,要想能够确保该种施工手段应用价值有效发挥,那么施工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先完成轻夯处理后在进行重夯,施工人员必须结合现场环境,保持适度的原则,合理的调节落锤的高度值。同时,严禁夯击坑较大以及较深现象的出现,更不能深坑周边出现严重的凸起问题。最后,为了能够确保土壤能够实现顺利的排水,在施工人员完成夯击处理之后,必须先静置一段时间,当可以顺利进行排水时才能够开展接下来的施工操作,保证土壤结构当中的裂缝能够有效的弥合。在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中所应用的强夯法,大多数的施工单位会借助25t的轮胎吊车,控制夯击的高度在0.8m,融合自动脱钩设置形式,确保施工设备自行进行夯击。
        3.3加载换填法
        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目前在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行业人士越来越对加载换填法提出了高度重视。通过此种施工技术形式,一方面能够对地基结构进行有效的固化,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重物落入时,对地基结构造成的破坏。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施工人员人员可以结合压强施加的原则,确保地基内部空隙有效减少。同时,将砂层铺设在地基的表面,然后再加上不透水的薄膜,由此构建封闭式环境。
        3.4抛石挤淤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之前主要应用在鱼塘处理当中的抛石挤淤法,当前在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也有着的广泛的应用。从水位视角下来看,项目的地基比其要低,由此加大的土壤更换施工环节的难度。针对该种现状下,施工人员在对路基表层处理时,可以对石块实施合理的填充以及挤压,促使内部淤泥能够伴随着石块一同排到外部,之后再由施工人员开展平铺操作。在此环节当中,施工人员必须对路基硬度提出严格的标准,当然,施工单位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全程对施工过程做到精细化管理。
        3.5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法
        依托于过去真空预压形式而来的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在之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用真空预压形式,先将砂垫层铺设在地基的表面,然后将排水管道布置在其周边,为了能够确保空气与管道实现隔离,借助不透气的封闭膜,在土壤之中完全的埋入,通过在埋设在砂层中的吸水管道运用真空的设备将空气抽尽,使其成为真空状态,便会达到增加地基效应力的效果。在实施真空抽取环节当中,施工人员需要对表面的砂垫层形成负压,保证土壤内部以及排水管道等达到严格的压差要求。由此一来,确保土壤内部多余水分能够顺利排出的同时,也能够对土壤结构进行有效的固结。相比较于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形式来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需要施工人员设置砂垫层等环节,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将塑料打插排水板进行有效的设置,基于相邻两排的塑料排水板,增设一条水平的管道,针对排水板以及水平管道之间的裸露部分,通过连接器有效连接就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能够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工作人员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分析土质条件,然后选择合适的软弱地基施工技术,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栾佳亮. 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2020(10):66-67.
        [2]张继超.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手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9):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