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路路面的病害及养护治理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钟妙兰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公路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建成的公路在运营使用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常常出现凹坑及裂缝等病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出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公路养护中心  53389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公路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建成的公路在运营使用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常常出现凹坑及裂缝等病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出行。因此,必须重视公路路面的维护工作,分析路面养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以确保公路的质量及安全性。
        关键词:公路;路面病害;养护技术
        一、公路路面常见的病害
        1.1路基变形及下沉问题
        路基路面病害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变形及下沉问题,此问题主要发生于高填区域、半填半挖区域,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路基路面在施工建设时未能重视压实操作,同时所使用的材料含水量未能达标。其次是因为所在压实作业时所使用的车辆荷载过重,而路基路面的质量无法承受相应的压实重量,进而会发生路基路面变形现象。路基路面下沉主要发生在软土区域,主要因为此区域含水量较大且承载力较低,若在此区域上进行路基路面建设极易出现下沉现象。除此之外,路基路面的下沉问题也与施工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违规作业都会导致路基路面下沉现象的发生。因此路基路面的变形与下沉问题若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经过车辆的作用必然会加大病害,进而造成更大范围的路基路面变形及下沉现象。
        1.2路面裂缝
        裂缝是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作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该注重加强裂缝控制,保证施工效果。一般来说,路面裂缝主要包括温度裂缝、沉陷裂缝、施工裂缝、荷载裂缝等类型。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温度控制不重视,混凝土浇筑施工不到位,容易导致裂缝产生。路面施工混合料往往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并且会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在路面混合料表面产生拉应力,一旦这种拉应力超过混合料承载力时,就会出现裂缝。此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温度控制不到位,夏季路面施工时,忽视对粗细集料采取降温措施,容易导致裂缝产生。再加上路面结构不稳定,出现沉陷现象,也会引发路面裂缝。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混合料摊铺质量不合格,路面养护施工被忽视,都可能导致产生裂缝。公路工程通车运营后,车辆通行数量较多,忽视加强交通管制,再加上重载车辆数量较多,加大路面荷载,容易导致荷载裂缝产生。
        1.3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桥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填方摊铺压实不够平整,导致当路桥面有较大重量的交通工具通过时,承受压力不均匀而形成的路面沉降现象。
        二、加强公路路面施工管理的建议
        2.1加大对施工设施的管理
        在进行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建设工作时,施工团队要保障路面可以满足行车的平稳性、安全性及舒适度等要求。通过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大部分路基路面施工在投入应用后存在大量问题,如裂缝、断裂、塌陷、破损等,若是出现这些问题,势必会为公路正常运行带来影响,而后需要相关部门增加投资进行处理。整合案例研究证明,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期间引用的材料和设施存在应用问题。因此,施工团队要加大对施工材料和设施的购买租赁管理,决不能将权利交给一个人,而是要设计专门的监管部门,要求监管人员对所有材料和设施进行质量标准检测,只有满足预期设定要求后才能正常引用到施工建设中,以此预防与资格证明不健全的企业合作。
        2.2公路路基沉陷的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沉陷问题由来已久。做好施工信息的采集工作,如路段的地址条件,车辆情况,气候条件,降雨降水量等等,路面信息的掌握情况能帮助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路基沉陷,并根据有针对性的信息因素采取合理的处理技术,在一些施工技术方面,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在施工中被采用,如注浆,加固路基法、换填法、成桩加固法等等,最后要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公路施工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来执行,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出现的路基沉陷问题。


        2.3路面治理
        关于水泥路面治理,我们也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路面的不平整现象,尽力采取简洁措施。其次,对于路面出现的裂缝问题,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完后用水泥浆抹补。而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再进行施工。其三,要注意在路面治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免治理不当,再次出现路面破坏现象。
        关于沥青路面治理,沥青路面主意二方面。一方面路面病害要分析到位准确,对症下药。力求处理病害无早损。二方面沥青路面修补边线平顺美观,特别是对接缝位置压实平顺,做好防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三、公路施工养护管理的实施策略
        3.1施工养护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在确定好养护施工计划之后,将公路建设的图样进行检查与审核,避免失误的发生。对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检查,检查材料的质量与数量,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排水、路基等不出问题。根据公路建设的阶段不同,做出不同的技术准备,确保公路施工与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完善养护管理制度
        为保证公路路面养护管理工作顺利落实,要完善路面养护管理制度。此举措的实施,主要是完善路面养护管理制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得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通过对公路路面养护管理工作的全面分析,进而明确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求以及具体任务,结合路面养护任务,合理划分养护工作,配置相应的养护人员,使得各项工作得以落实到位。为解决养护人员懈怠问题,采取完善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的方式,加大对路面养护的关注,规范养护管理人员的行为。
        3.3合理选择预防性养护技术
        当前,根据我国的公路情况,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养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裂缝处理技术。公路路面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裂缝,尤其是沥青路面,裂缝出现的范围比较大。这时要根据裂缝出现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裂缝养护技术。针对细骨料破坏和路面龟裂的情况,雾封层处理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及时抑制裂缝扩散或者坑槽的问题。而裂缝分布范围比较大的路面,灌缝处理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密封材料灌注到裂缝中,对路面进行良好的处理,从而增强路面的平整性,并有效的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②微表技术。在对路面养护的过程中,针对车辆运行比较频繁,车流量比较大的公路,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表处理技术进行预防养护,从而有效增强路面的抗压能力。
        3.4建设公路养护管理队伍
        对公路养护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公路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定期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要重新培训。实施一定的养护人员工作制度,对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保障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结语
        总之,公路路面病害的产生,不仅明显降低公路的使用水平,同时严重危害到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公路路面养护在预防阶段应当具有前瞻性,在公路投入运营前,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要严格杜绝超载车上路,并及时对路面出现的病害因素实施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对病害做到早发现、早处治,防止病害的发展与蔓延。
        参考文献:
        [1]格力巴,李春辉,董晓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2)
        [2]涂丽丽,吴明楠.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7(12)
        [3]陶莉,张俊.公路预防性养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