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党建思想与实践及当代价值浅析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王瑞
[导读]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在同国内外敌人和党内各种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中,为执政党的建设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将马克思主义同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在此过程中他关于党建的阐述对当时以及之后的执政党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
        四川广润投资发展集团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在同国内外敌人和党内各种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中,为执政党的建设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将马克思主义同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在此过程中他关于党建的阐述对当时以及之后的执政党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列宁;党建思想;内容及实践;价值
        1  列宁的党建思想内容及实践
        1.1 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十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随着执政党工作的开展,不少人对党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等认识问题产生了动摇,“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等提出了反党的观点与口号,对于党的领导抱有怀疑态度。俄国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使国家关系发生了改变,面对这些改变,列宁认真思考了关于党执政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他坚定地认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①20世纪初,列宁在《怎么办?》《进一步、退一步》等文章中提出了关于建党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他认为,工人阶级的革命行动只能通过一个建在高度集中基础上的政党来领导才能成功。只有坚持执政党对国家的领导,才能保证革命胜利的果实,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其他政党的领导,使各党派能够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1.2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
        列宁从投身革命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认为只有实现所有组织成员实现思想上的真正统一,树立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才能成功的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他继承了马克思“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对于如何“从思想上建党”,他主张首先要注重理论的创新,认为必须将理论转变为实践,通过实践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实践将理论中错误的问题进行修正。虽然列宁坚定地认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领导无产阶级的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也不是僵化,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斗争形势,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社会现实结合来指导俄国革命与社会建设,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为了强化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列宁主张通过创办党建理论刊物,收集、翻译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方式,促进理论水平发展;同时,注重在全党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资产阶级繁荣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揭露批判,高度重视全党在思想上的团结,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学习的方式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
        1.3 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执政能力
        列宁认为,党在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换过程中,长期执政可能会导致放松警惕、独断专行,做出错误的决策,而要想实现决策的正确,巩固革命果实,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因此,必须坚持党内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形式,通过发挥党内民主,集中党员的智慧与力量解决执政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与挑战。只有认真践行民主集中制,才能防止党内出现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一种民主和集中辩证统一的制度,要求党的一切活动都要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而坚持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就是发扬党内民主。而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是怎样对待党内不同的意见,怎样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通过稳定的党内民主制度保证正确的意见集中。关于如何践行党内民主思想,列宁提出要实行普遍的选举制,一切重要问题要开展广泛讨论和批评,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等制度。对于民主,列宁主张“对党的总路线的分析或对方的实际经验的总结”“都应当交全体党员讨论。”②1905年12月列宁主持召开俄国共党代表会议,会上通过决议代表必须实行广泛的选举制度,赋予选举出来各中央机构以进行思想领导和实际工作领导的全权。
        1.4 完善党内监督,加强作风建设
        列宁说:“监督是使共产主义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须的主要条件。”③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列宁十分重视对执政党的监督,特别是党内监督。苏维埃权建立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部分党员干部可能会产生享乐思想,甚至是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因此,列宁认为,要加强执政党内部的自我监督,尤其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领导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要受到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同时还必须正确的开展党内思想斗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约束规范每个人的行动,达到监督敦促的目的。列宁在《关于党的建设的当前任务的决议草案》中,建议“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接受一切申诉与审理(经与中央委员会协商)一切申诉”④根据列宁的建议,这次代表会议成立了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俄共(布)“十大”“十一大”又通过了《关于监察委员会的任务与目的》《监察委员会条列》等决议,对党内监察机构的目的、任务、权力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十一大”以后,列宁仍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察制度,在他临终前的文章《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看少些,但要好些》中谈到如何加强党内监督,提出了许多新的构想,如:进一步改组工农检察院,并把它与党的监察委员会结合起来,事项党政合一的检查体制;提高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地位,扩大中央监察委员的职权;严格选拔监察人员等。
        同时,列宁认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与贯彻群众路线具有紧密联系,广泛吸收非党工农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监督,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关键。他指出:“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⑤列宁深刻意识到群众对于执政党保持地位的重要作用,工人阶级政党只有和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只有在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力量与威力。而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做好群众监督,对此列宁也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实践。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创造了一套非党工农群众的参与制度,其中重要形式之一就是非党工农代表会议,这种形式可以吸引群众参与国家的管理监督工作,同时还可以帮助党和国家机关考接近群众、了解群众问题。此外,列宁还推广信访工作,作为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密切联系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权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形式。由此,列宁在俄国的革命与建设中深刻发扬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1.5 纯洁党的队伍,提高党员质量
        列宁提出要重视党员思想建设和党员质量,从质量上建党,每个党员尤其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列宁提出了严格的入党条件,纯洁党的队伍,让党员接受法律和纪律的监督,做到宁缺毋滥,并且随时准备清除混进党内的人。具体提出以下几点:(1)注意考察了解发展对象。对积极要求入党者,除了重点培养、教育之外,还要考察三个月,才能确定为合格的入党人选;(2)设置并延长新党员的预备期。普遍延长了新的党员的预备期,只有在大工业企业实际做工不低于十年的工人,预备期为半年,其他工人规定为一年半,农民和红军士兵规定为两年,其他各种人为三年,特殊的例外,但必须经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共同批准;(3)规定入党介绍人的资格与责任。“如果新党员有违反党纪等情况,介绍人应受纪律处分”。⑥他认为既要尽力吸收工人和农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又要严格考验入党的人员,不盲目追求的党员数量的增加,这些举措都有效的剔除出企图混进党的人,纯洁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员质量。
        2  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2.1丰富完善了马克思建党学说,是马克思建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这一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并不是一味教条的照搬马克思主义相关党建思想学说,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列宁的党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党建学说,是马克思党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借鉴党建思想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认真学习列宁思想有助于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执政党建设工作有可借鉴可学习的科学体系。同时,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实践,也启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高度重视对共产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但同时也要有批判精神,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它不是教条教义,必须要创造性应用,将理论与变化的实际相结合,结合本国国情不断探索,遵循中国共产党执政党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2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实现正确的领导,首先得要确保自身的先进性才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农民进行正确的建设,无产阶级执政党如果不能随之与时俱进,不能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那就随时都有被取代的危险。这是列宁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和实践的一点,这一点对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政党要保证执政地位,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自身的执政能力,时刻保持先进性。首先,要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始终保持他们的先进性,只有理论上保持先进性,思想上的正确性,才能正确指挥实践的工作。其次,严格入党条件,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必须坚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确保质量,保证只有真正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才能进入党组织;再次,遏制腐败之风,腐败是削弱党的根基的重要祸害,将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统一结合起来,做到预防与根治相结合。对中国而言,我们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做好理论建设、打好群众基础,落实人民群众需求,根据现阶段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变化的社会阶层、变化的需求出发,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切实保证人民利益。
        2.3必须从严治党,完善监督机制,形成有良好作风的队伍
        列宁进行党建的历程告诉我们,执政党要最大限度的实现执政,必须得从严治党,从严治党首先得从党员做起,汲取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严格入党条件,清理党员队伍,强化党员培养,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员队伍。同时加强对党的监督,防止权力运行失控、有效预防腐败。第一,要完善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的相关监督体制,保证各个职能相对的独立性、权威性,使得其能更好的发挥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第二,要不断加强对的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实现对各级领导思想上的教育,同时制度上也要尽量规避职权的重叠和滥用,对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第三,扩大监察机关的权力,明确规定其权责,层级分明的实现有效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反腐败的体系,形成有效监督,保证干部队伍的优良作风,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滋生,保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生活作风。十八大以来,我党也已经切实加大了反腐倡廉力度,在部分地区积极探索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健全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体系,同时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4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扬党内民主
        在列宁的党建思想中,执政党巩固领导的重要一环是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就要从基层党建做起,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同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要维护中央权威,又有地方自主权,建立明确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组织制度,真正做到,应当由中央组织统一决定的问题,由中央处理解决,而可以有地方处理的问题,适当放权由地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现组织制度的优化构建。
        同时,列宁进行党建的过程,深刻的告诉我们,党内民主不仅是党自身发展的动力,更是国家与社会民主发展的条件与基础。俄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党内民主实现的越好、发扬的越充分,执政党就会越强大、越有战斗力,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取得越胜利的发展。发扬党内民主,加强组织建设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组织建设,正确决策。同时,要密切联系群众,使群众的声音被听到,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做好:第一,完善党内的选举制度。从提名到选举透明化、规范化,从基层开始,自上而下地逐步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保证选举的公平性;第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基本形式和制度,要确保挑选的人民代表切实代表人民发声;第三,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落实委员会职责,充分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只有这样,不断完善健全保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党内民主,实现人民意志,而切实实现人民意志是党执政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保障执政党合法性的根本。
        结语
        在十月革命以前,世界上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更没有先例可借鉴,对此时俄国刚形成的执政党来讲,如何进行加强执政党建设是一项艰难的课题,而列宁在缺乏理论知道的条件下,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他形成的这些建党理论不仅有效的指引了俄国的建党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对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都起到了普遍的借鉴指导意义。学习列宁的建党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4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闫银.列宁党建思想与启示[J].历史与文化,2014(7):203-204.
        [3]赵子龙.列宁的党建思想及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2011(21):1.
        [4]丁耀,顾美红.论列宁党建思想的党群观J].执政党建设,2006(1):19-20.
        [5]粟迎春.近两年来列宁思想研究综述[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4):78-80.
        [6]顾训宝.近二十年来国内列宁党建思想研究综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5):24-26.
        [7]潘国和.列宁党建理论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8(12):206.
        [8]卢艳秋.实行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列宁的党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2006(7):193-195.
        [9]孔清华.列宁关于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思想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41-42.
        [10]赵敏,肖凤.浅析列宁的党建理论及其现代意蕴[J].政治学研究,2010(8):156
        [11]张国安.论列宁的从严治党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理论与改革,2007(5):51-52
        [12]穆爱光,任秀煜.从列宁的党建思想谈苏东党建之经验教训[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1):6
        注释:
        ①《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 卷,第423 页
        ②《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第32 卷,第231 页
        ③《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34 卷,第24页
        ④《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第39 卷
        ⑤《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 卷
        ⑥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