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乡村发展十分迅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庄规划也提出了新要求。结合长春市西新村村庄规划案例,从村庄供水、排水、供热、燃气、消防、电力和环卫等基础设施保障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乡村;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引言
乡村旅游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能够为广大旅游者提供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依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多数地区乡村旅游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不仅给旅游者带来的诸多不便,同时也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因此有必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村振兴中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内涵界定
早期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约翰·穆勒等相继提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观点,强调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我国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然而,伴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速,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产业业态等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必然需要建设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以支撑和保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生产经营体系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所谓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就是指满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需要而建设的多层次设施系统,包括现代农业物流配送系统、烘干储藏保鲜系统、农产品市场交易系统、农田水利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农业防灾减灾系统等。从内容上看,乡村振兴中的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均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涉及标准农田水利、要素供给、农业社会化服务、储藏保鲜、市场平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就不仅需要对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而且需要根据现代农业要素重组需求,新建大量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与发展的需要,促进乡村振兴。
2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村庄基础设施规划策略探析
2.1科学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根据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需要,科学制定规划是第一步。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法律上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乡村建设规划普遍优先改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分轻重缓急来循序推进。最后是因地制宜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大到东、中、西部之间小到邻村之间,不同区域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地“补短板”。如我国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可以将重心放在农村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中西部地区应优先建设好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此外,也要防止农村基础设施的过度建设,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2.2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应该充分体现其服务功能,构建起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服务功能体系,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明确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确定的规划加以落实。
在具体落实方面应该按照住宿、餐饮服务、娱乐设施和辅助设施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布局,在住宿设施建设方面应该按照环保卫生的相关要求加以落实,在满足上述两点的基础之上,还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创办高品质民宿,更好地吸引旅游者注意力。在商业规划方面应该与厂家进行合作,针对本地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纪念品和商品。在餐饮方面应该以农家特色菜肴为主,既要注重品位也要注重样式,形成老少皆宜的农家菜肴体系。在娱乐设施方面应该围绕乡村旅游具体情况来开展,既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开发,同时也要打造一些具有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设施,让旅游者能真正地参与到娱乐活动之中,确保娱乐活动有所收获。在辅助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解说服务和咨询服务。对于乡村旅游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也应该照顾到本地居民的需要,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具有乡土性、分散性、用量小的特点,因此在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村民的现实使用,也要考虑到旅游高峰期的游客使用,这样才能构建完善科学的基础设施。能够为村民和景区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主要包含道路、排水、供电、环卫等几方面。规划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外出和旅游者的进入,在加大主干道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次要道路和支线道路的铺设,在次要道路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碎石、圆石、碎瓦片等等,将其进行碾压铺设,既可以防止雨天道路泥泞,同时也能够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观光旅游道路。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点还应该注重公共交通站建设,公共交通站应该设有雨棚和相应的公共交通工具,旅游者在到达旅游景点之后可以乘坐环保电瓶车、共享单车等就能够顺利到达景点。对于乡村旅游排水体系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地实际情况和地势地貌特点,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在旅游景区设置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彻底解决乡村旅游地的排污问题。在环卫设施设置上应该从乡村旅游的实际需要出发,应该在1公里到1.5公里之间设置公共卫生间,每隔200米设置相应的垃圾收集箱,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2.3环卫设施规划
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形成日常保洁常态化、垃圾收运专门化,纳入区域环卫一体化设计。规划新新村居民点范围内共配置垃圾箱14处,服务半径100m。沿村内道路布置,配置垃圾收集点1处,位于中心公园绿地。厕所改造:新建卫生公共厕所3座;采用干湿分离式厕所(水冲式);推动一池三改,遵循改圈要求。
2.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制度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制度是农村基础设施健康运营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激发投资动力和活力。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价制度。对于具有盈利性质的农村基础设施,要合理制定价格。如农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确定价格,实行有偿服务、计量收费、阶梯定价。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农户缴费制度。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承受能力和农村居民意愿等因素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缴费程序和方式,针对逾期不缴的农村居民要加强费用征收。三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的补贴制度。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使用的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在价格调整不到位时,地方政府和具备条件的农村集体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补贴基础设施运营单位,保障其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配合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根据贫困等级补贴农村贫困群体的基础设施使用费用,提高农村贫困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语
村庄的魅力在于乡村生活气息,而水、电、气、热等这些满足乡村民生保障的灰色设施,更加需要注重其与乡村景观以及文化的融合。村庄市政基础设施,要集约、简约、可实施,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在规划中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1.
[2]李伯华,刘沛林.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6):524-527.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简要回顾与前瞻[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6,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