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瓜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甘肃省酒泉市 736100
摘要:近年来全球风电产业持续高质量增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新兴的风电产业大国,“一带一路” 战略的深入实施,更为我国海外风电市场筑起了新的发展桥梁。随着越来越多的风电企业走出国门,境外风电项目的生产管理被提到重要管理日程,如何将国内成熟的风电产业生产运营管理模式与属地实际有效结合,将对风电企业提高境外项目生产运营效益以及后续的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境外风电项目;生产运营;管理模式
引言
国家电投札纳塔斯风电项目作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并投产的首家风电项目。在项目建设伊始就面临着社会治安不稳定、人力资源匮乏、行业配套不足、语言沟通障碍以及管理理念不同步等诸多困难,而项目投产后的生产运营管理更是摆在企业管理团队面前的迫切问题,合理的生产管理模式,不仅仅对企业自身经营效益产生影响,也将对哈萨克斯坦风电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不断探索,项目团队认为采取完全本地化的外委显然不具备条件,只有自主经营模式符合实际,不仅生产运营成本较低,而且可以为企业储备更多海外项目管理人才,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未来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生产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文化理念不同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地理上相接壤,哈萨克斯坦虽然属于中亚国家,但是其文化理念更趋向于欧洲国家。不同文化决定不同的工作理念和认知标准,同一件事情,相同的境遇下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同一种处理方式,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总的来说,他们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以及由于对技术认知程度有限所造就的盲目自信和对企业基本没有忠诚度的状态,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按照中国电力行业高标准要求的管理。对正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埋下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对企业培养属地化核心技术力量的难度。
2.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其经济发展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哈萨克斯坦工业生产管理模式普遍采取工矿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由于其电力行业规模不大,传统的火电、电网变电站大多已运行20年以上,其管理相对松散,工作标准要求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监督机制缺失、作业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与当前中国电力行业严谨、科学、高效的管理有较大差距,所以可借鉴的管理经验并不多。风电在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区域都属于新兴行业,可使用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基本没有。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缺失,对风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非常不利。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风电项目的运维是一项专业性强,涵盖专业知识面广的工作。运维人员需掌握电气、机械、自动化、通信等专业知识。由于当地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社会上基本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加之风电运维要求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经过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方能胜任工作。依靠属地化员工短时间无法胜任日常设备操作、巡视、检修等工作。全部依靠中方派遣技术人员既不符合当地劳动用工要求,也使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中投入了更多的成本。满足日常生产运行维护要求并降低成本对境外风电企业是一个挑战。
4.行业整体配套资源有限
哈萨克斯坦风电装机规模约400MW,2021年计划增加约245MW。以现有的装机规模和行业现状判断,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形成针对风电行业的专业维护、备件供应、技术监督、大部件更换等资源市场。对风电企业日常工作将产生不利影响,直接影响风电场的设备可利用率和企业经营效益。
二、应采取的对策
1.融入当地文化,创造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人们的认知都是载自身所处的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不同的环境造成不同认知,很难以统一的标准衡量。而且不同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程度也造成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不一样的文化信仰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大有不同,面对相同的情况,总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要创造一个多元化得工作环境,才有利用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国情、民情、风俗习惯、法律法规以及员工受教育程度,可以考虑首先按照当地的工作习惯开展工作,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融入中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多的倾听属地员工的表述,通过引导其思维方式达到我们需要的结果。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尽量避免僵化的管理模式,遇到问题合理灵活做出调整。
2.充分评估现状,采取符合现场实际的管理模式
目前风电行业生产运营管理模式主要有风电场自主运营、委托制造商运营、独立第三方运营三种模式。其中风电场自主运营模式又可分为风电场招聘专业人员负责运营和成立专业的运营公司负责运营两种模式。可根据风电场规模、升压站及风电场岗位定员、外委队伍素质、当地工资收入水平、风电场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若具备条件建议优先考虑派驻核心管理人员,采取外委的方式。受当地市场条件限制,没有专业化运营队伍的,可以考虑派驻核心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自主运营。但是应根据风电场建设周期短的特点,至少在投产前6个月成立生产准备机构,建立健全机构的岗位设置、岗位责任制、工作规范和标准。结合工程实际科学编制生产准备计划。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业标准规范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
3.注重人才培养,合理储备核心技术团队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对培养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详细计划。为满足企业发展,初期主要从员工进场培训、员工岗位专业培训入手。员工进场培训主要以安全培训为主,岗位培训的内容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员工岗位培训应本着为生产服务的目的,采用多种可行的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培训内容应包括基础理论学习、同类风电场实习、设备厂家培训,现场培训等,有条件的可进行仿真机的培训。以促使人员尽快具备满足日常运维的基本能力。
4.结合实际建立科学的运维体系
风电场的运维管理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保证风电场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中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整体设备为重点,以提高员工素质为保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建立完善的生产指挥管理系统,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做到机构精干,指挥有力,工作高效。建立备品备件储备体系,在保证生产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库存、避免挤压,降低运行成本。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加强运维计划性的管理,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探索采取信息化等先进手段进行风电场的管理。
5.提升风电企业的信息化利用率
在当前的风电企业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化利用程度不足的问题。就风电企业的信息化利用程度来说,主要集中在风电企业的档案管理方面。档案管理工作属于风电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工作,鉴于此,风电企业的相关决策者以及相关领导一定要充分做好信息利用工作,通过普及电子档案来充分提高风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只有风电企业的档案管理效率有所提升,才能更好地帮助风电企业的各个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风电企业的经济价值和利用率。
6.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在风电企业中,企业设备在现实作业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电力总量和风电企业的制度管理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风电企业生产出来的电量数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电企业的利润率。鉴于此,风电企业在制定和生产相关的各类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风电企业的监督体系加以完善,同时借助合理的监督体系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予以约束和规范。在风电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要安排专人来对风电企业运行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设备潜藏的一些故障问题,同时,要根据工作设备的故障原因来对设备进行维护,以此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由此可以说明风电企业需要及时完善和修改与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让风能企业在整体工作安排上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
7.建立科学完善的预防措施
在风电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各类综合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风电设备的风机系统遭受到破坏。此外,由于风机设备的检修难度较高且比较复杂。鉴于此,风电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工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针对一些故障发生率较高的设备,还要购入相关的备用设备,避免因设备故障无法正常生产。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因预防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影响。此外,风电企业在建立相关的预防措施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国外诸多风电企业的案例进行设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结语
我国风电设备在国际市场已经占有非常高的份额,其能力和实力也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但是随着在海外投资建设的风电越来越多,生产运营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将逐步显现,只有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让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Q/CPI 161-2015 风电场生产准备大纲 企业标准
作者简介:张亮(1985-),男,汉族,甘肃省张掖市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新能源风电、光伏工程建设、生产运营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