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与当代价值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宋兆瑞
[导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将成立一百年。在百年的奋斗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郯城县纪委监委  山东省临沂市  276100
        摘要:中国共产党将成立一百年。在百年的奋斗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宝贵经验”,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新起点和新征程全国实现第二个世纪的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需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的价值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两者的结合,为应对国际社会的复杂变化提供了新的战略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逻辑;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
        1.1将主、客体进行融合
        从对象论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中国社会活动与马克思的交往过程。首先,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变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和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其次,它本来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国家,但在革命和建设中,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取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发展经验,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当前社会实践的先进性、规模性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学科方向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去,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科方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以及领导人领导的群众。因此,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过程,除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反应外,更重要的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受、传播和应用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领导下,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1.2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理论形态,还包括中国社会实践在中国化指导下蓬勃发展的事实。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态的符号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是充满活力的,因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的,这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问题,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理论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结构,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实际情况。要全面、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摸清以中国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首的不同社会群体在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在国家政治、法律等方面得到贯彻和实现。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2.1世纪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心环节
        今天,大多数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属于东部欠发达国家。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不能回避这一客观现实。因为社会主义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与东方文化相结合,这是必然的选择。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所封锁,四面八方。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繁荣。随后,苏联东部剧变在20世纪末,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巨大挫折。纵观世界,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已经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等国家被抛弃的同时,在东方文明大国中国却坚持和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中国已经完全经受了中国共产党命运、中国人民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的考验。

习近平说,其科学性和真理在中国得到充分考验,它对人民的亲和力和实用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落实,其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社会主义阵营面临重大挫折和重大考验的历史时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中心环节,这一点并不难发现。
        2.2有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型与创新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软实力,需要传承和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与挖掘,主张积极把当代价值赋予中国文化。”要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型和创新发展,激活中华文明的活力,使中华文明以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导,“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理论家的光荣使命。正确的理论指导,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型和创新发展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效促进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应该用来促进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形态是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她着力回答新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历史课题,为科学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创造性转型、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原则。
        2.3应对国际局势的有力武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产物,它集中体现了东西文明的最高文化成果。东西方文明不是互斥与排他的,应通过两者的共通性,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难题。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索,为防范化解国际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蕴藏着化解当代人类面临难题、消解社会戾气的重要启示。一方面,中华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中国在漫长的古代,经历了朝代的更迭与民族之间的战争,正是这个历史过程逐渐形成了辽阔的疆域、不同的民族和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独特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才会持续彰显其生命力,也正是由于中华文化独特的包容性,中华民族才会最终选择了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将她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是主张“和合”的。在国与国关系上,主张“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的和平共处原则;在人与人关系上,主张“和而不同”的互相尊重原则;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尊重万物生长规律,尊重自然法则,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有效结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了两种文化消解社会矛盾的价值。
        结论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此消彼长,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碰撞,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频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在特殊的国际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凝结了东西方文化智慧的结晶,为应对国际局势提供了崭新的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国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开展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8(1):274-282.
        [2]海珍.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0):8-10,69..
        [3]孙宗岭.论新时代动态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3):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