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 重庆市 401135
摘要: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刻不容缓,施工主体应该加大对企业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追加安全管理环节的资金投入,借助现代化的智能工具对企业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从根源消除企业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企业和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探究。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探究
引言
建筑行业在我国物质文明建设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地改造升级。面对工作环境差、危险系数高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渐进式的改善,在建筑安全管理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就现状而言,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依然存在完善的空间,如何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是建筑单位与相关主管单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现状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整体形势仍旧不容乐观安全事故频发。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程度不够,影响着建筑安全管理。政府层面、社会中介层面及企业层面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政府层面,作为对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如今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全面彻底地对施工企业做好监管。在个别的施工单位依然存在着建筑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管理分散、缺少合理性、卫生程度不到位的情况。其次是企业层面,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主要是牺牲安全换取效率、管理机制不科学、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一系列问题就造成了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当安全事故出现时难以找到负责人,合同不规范,安全人员缺乏。最后是社会中介,社会中介收费混乱,标准不一是长久以来为人所诟病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机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设备需要更新维护。
2、建筑安全管理出现的典型问题
2.1强行缩减工期
部分建设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打着重点工程的旗号,通过强行缩减工期的形式抢进度,将安全生产抛之脑后。迫于工期压力,施工单位只能选择违法施工,交叉作业、连续加班,造成一线施工人员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赶工。更有甚者,部分建设单位在安全施工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要求施工单位开工,这些情况下往往三通一平未达到、高压线未挪、深基坑支护未做,必要的施工安全条件都没能遵守,这让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变得极高。
2.2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在为未发生安全事故前,意识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只追求施工的进度,对安全的认知只停留在浅层次,为了应付检查而敷衍地进行宣传教育。部分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当需要削减成本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投入;追赶进度时,也较少地考虑员工们的身体素质,没日没夜地进行高强度工作,容易促使员工疲劳过度发生事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与安全相关地规章制度不完善,无法规范的执行;并且没有领导的支持,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会很难推进执行,间接地导致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成由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所引发的种种形式主义行为,成为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2.3安全生产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大多企业都忽略了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去落实实施,对整个施工过程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检;安全防护措施也到到位,不能目光短浅为了一时地节约成本获取利益而忽略掉安全设施地投入;对于安全管理做的到位的团队和个人,应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大家推动进行安全管理的实施。没有相应地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安全管理的实施难以进行。但是,很多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忽视安全管理领域的资金投入,导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并且难以实施,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相关建议
3.1借助现代科技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借助现代数字工具对企业进行管理是大势所趋。其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及。例如,BIM技术的出现,增强了主体企业对工程项目的了解程度和管理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推动了项目的施工进度,于此同时,这一技术也能够明确指出建筑施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企业将问题从根源解决提供了不可忽视帮助。此外,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及特点、成因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建筑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智能化的方法。其次,对于施工过程中具有偶发性且专业难度高的管理难题,借用现代化技术可以进行现场3D模拟,然后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最后,建筑施工企业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掌握时下先进的工艺技术,并根据生产要求运用更加环保安全的是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的专业水准和安全管理能力进而有效增强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
3.2完善激励机制
现行的管理制度缺乏正向的激励措施,部分一线生产人员容易对管理层存在误会。比如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是身心疲乏时,这些一线员工会通过对抗制度的形式来进行负面情绪的宣泄,甚至是在工作时对规章制度不闻不问,直接蛮干、瞎干。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工作制度中缺少人文关怀,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劳动异化现象,长此以往,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严重隐患。应对这一问题,需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入手,在工作标准、惩罚机制保持不变的同时,加入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工作者的自我发展。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让一线员工意识到,在工作中,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是统一战线的队友。管理者通过制度建设,用外部激励措施进行引导,让一线员工找到工作中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形成员工自觉自发的内部激励,这才是提高员工纪律意识的根本途径。在激励机制中体现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的全面性,这也是对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3.3加大施工安全投入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安全管理,并将安全管理纳入企业竞争能力和施工资质的范畴当中。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力关系到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形象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对此要求施工企业充分认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加大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在工程建造之前,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配置完善的安全设施,切实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能力。施工技术人员在上岗作业之前应该进行严格细致的安全培训教育,通过培训之后,通过严格考核,成绩合格,方能持证上岗,提升整个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操作意识。
结束语
建筑安全管理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建筑企业需要改变以往“效率至上”的工作态度,以“安全与效率并重”为原则开展工作。在实践中,需要恪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通过对过去工作中安全问题的全面反思,找到现阶段工作的优化方案,多途并举,形成安全生产的合力,不断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铖,陈清锋,赵权威.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0,18(4):130-134.
[2]陈静.新形势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讨论[J].决策探索:中,2019,609(3):10.
[3]刘耀宇.建筑工程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J].2020,4(4):40.
[4]树建费.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思考[J].建筑技术研究,2020,3(2).
[5]孟凡新.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631(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