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张亚龙
[导读]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实现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临汾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乡村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实现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下面文章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整治;综合整治;土地管理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石,乡村用地需求也逐步呈现出类型多样化和结构复杂化的特点。一方面,用地组织方式发生变化,陆续出现了新型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乡村特色小镇等项目载体;另一方面,用地需求发生变化,以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为引领开始在乡村落地生根。
        1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概述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针对农村耕地碎片化、建设空间布局无序化、自然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环境质量低质化等综合性问题,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整治手段,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从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和全域整治等各角度实现综合整治,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农村耕地的集中化建设,而且能够推动建设空间形态的集约化发展。与土地整治传统模式相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推广和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特点,能够满足农村地区对于现阶段土地管理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出现的问题
        2.1乡村人口流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步升高的同时也追求精神文明的满足。如今乡村建设相对比较落后,许多青年人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纷纷走进城市工作,这导致了乡村人口的流失。这反映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使得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乡村有条件实现机械化发展。发展落后、无法实现机械化发展的乡村,在乡村人口流失的情况下,耕地的耕种率无法保障,这不利于粮食安全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2对生态建设工作缺乏重视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来讲,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核心目标是确定耕地的具体面积,实现耕地占补的平衡目标,对生态建设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项目建设和周围环境之间无法实现和谐发展。例如,在某农村地区由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内容不够完善,和周围环境无法实现协调发展,影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另外,在项目落实期间,由于生物措施的运用不合理,使得该项目的功能过于单一,土地治理效果较差,严重影响项目的后续运行,使得项目的整体效益不断下降。
        2.3土地综合整治中资金供给的碎片化
        乡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投入中缺乏资金统筹投入与利用机制,造成资金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分散等问题突出,导致资金供给层分块分条碎片化的孤岛格局,资金在投入和使用上无法形成聚合效应。此外,在乡村土地整治活动中,存在着政府主导资金投入有余、社会参与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面。一方面,从乡村土地整治投资具体项目回报来看,土地整治存在投资大、收益慢、时间长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存在政府公共政策缺失原因,缺乏有效的乡村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激励机制,造成其他社会主体参与乡村土地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社会资金难以在乡村土地整治中发挥应有的功能效应。


        3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
        3.1突出“三导向”
        突出“三导向”指的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规划设计要突出三方面的导向,分别是生态优先导向、因地制宜导向、突出融合导向。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要保证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前提,保证土地健康,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各种整治项目,从而建立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另外还需要根据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土地整治,建立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风貌景观;最后还需要打破镇与镇之间的限制,推进相邻村镇之间的工作融合,全域集中进行土地治理。
        3.2做好生态建设工作
        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全面遵守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针对当前时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现状,精确定位,合理确定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并运用生态设计理念,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确保各项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同时,对原有的土地布局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目标,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引领作用得到全面发挥。要想提升该项目的落实水平,政府有关部门还要找到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结合项目设计特点,遵守生态共生的设计原则,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合理建设乡村道路,实现道路互通互联,推动工程项目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确保项目和环境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对现有的土地布局进行全方位优化,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其他资源的损耗与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政府相关部门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采取积极的整治与保护措施,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浪费与损耗。
        3.3完善乡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统筹利用机制
        加强政府内部资金统筹整合利用,在中央、省、市、县等纵向层级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的整合,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横向统筹利用机制,打破土地整治资金供给的孤岛格局状态,解决乡村土地整治资金多部门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营造良好的乡村土地综合整治投资环境,构建乡村土地整治公众参与平台,拓宽乡村土地整治社会资本筹措渠道,利用市场来构建公平合理的“谁投资、谁受益”的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机制,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集体、农民共同发力的多元主体参与和投资机制,达到共投、共建和共享的目的。通过规划引导、上下联动、部门统筹协调和公众参与等来优化配置各层级、部门、社会各渠道的乡村土地整治资金,对“分条”和“分块”的土地整治资金进行整合优化,提高乡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使用效率,激发资金集聚效益。此外,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契机,提升乡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显化乡村土地资产价值,为乡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4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做好项目的谋划和论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比较综合的工作,对实施的地区要求较高。必须选择那些产业基础好、村民支持度高、政府高度重视、资金有保障的农村地区,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实施基础。其次,要根据村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建设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优化村庄发展的空间布局、保护村庄历史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和风貌。最后,要明确组织保障措施和项目的监管措施。组织保障是指由政府组织领导的机构设置,制定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监管措施是指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资金的使用以及后期维护措施的建立。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工程,对于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提升,实现综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有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此还需要结合当前背景,做好土地整治转型管理,切实满足乡村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林.土地整治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路径[D].浙江大学,2020.
        [2]丁庆龙,叶艳妹.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20(04):48-56.
        [3]张漫.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研究[D].河南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