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对贫困地区学生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王艾洁
[导读] 摘要:在如今的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事业也随之出现了鲜明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在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其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优化和改善,从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向“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模式教学,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因为这种新型模式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天津  300143
        摘要:在如今的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事业也随之出现了鲜明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在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其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优化和改善,从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向“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模式教学,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因为这种新型模式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职业教育来说优势是更加明显的,在本文当中将结合贫困地区学生在汽修专业职业教育中开展的探究,旨在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手段不断进行课改,并且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证明。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贫困地区学生;职业教育适应性;学生发展
        前 言:自从这2年期间被广泛应用和普遍推广的线上教学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之后,其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同时得到了教育学界的关注,在全面复课的大背景下,这种线上教学并未销声匿迹,而是在线下教学中起到了弥补课堂时间有限缺陷的作用。而相对的,我国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因此而有了一条新的道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教育环境、师资力量、设备支持等都是贫困地区在短时间内无法追上的。因此,在教育扶贫的帮扶过程中,发现通过混合式教育模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和管理更加容易,针对所学知识的更为形象化、直观化,学生更为容易的理解的优势,从而弥补了这种教育基础知识悬殊问题的“金钥匙”。作为职业教育中贫困地区学生的教师和管理者,如果能够适当调整教学资源经过完善和整理后放到在线上进行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势必能够对贫困地区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国家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一、利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对贫困地区学生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有效开展
        职业院校中接受教育的学生较之常规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学习能力上都要更加单薄一些,加上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薄弱更是令学生的学习“雪上加霜”;另外,这些学生对于职业教育并不抱持乐观的态度,导致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低下,离开了老师教学的课堂就不愿意再自行学习和思考相关问题,学习目的性也十分差,只要考试能够通过就满足。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学生被动性十分强烈,导致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都比较差,加上贫困地区的学生层次落差更大,老师的因材施教理念很难顺利落实到教学实际中。
        针对这一情况,全国疫情期间,居家教学中应用的远程教学模式引起了很多教育学者的关注,认为这一措施即便在全面复课之后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对促进我国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具体来说,这一模式能够真正激发汽修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意识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习效果;另外,在这种模式下,也能够帮助老师实现自我提升。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教学模式所具备的优势特征融入到线上远程教学的新型模式,由以前“面对面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非常适合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利用现有发达地区教学资源制定学生教育教学模式来进行探索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注重贫困地区学生一些独有的特性,针对基础薄弱课程内容,与课改相结合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实施为手段,提升课程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将课程思政和德育教育渗透到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实现以培养贫困地区学子成为技能型复合人才为目标,以实现教育改革为目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教育扶贫战策。对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进行有益的探索,发挥区域职业教育的优势,进行教育教学覆盖贫困地区的教育培养对象。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进行不间断地适应性教育教学的调整。
        在混合式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学生角度:方便应用,有助于即时性、针对性的学习
        针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学情基础进行了解后,探索适应这一特定群体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调整。把德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当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升育人效果,教师依据贫困地区学生现有特征,整合课程教学资源调整教学内容,不断进行适合于贫困地区学子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使用“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会被课堂局限住,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能够较好地满足其求知欲,大大提升知识学习即时性以及机动性,对于安排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地点的权限范畴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更高;除此之外,使用混合教学模式,不管是课前还是课后,老师都能够将适合学生学习和了解的知识点和辅助材料上传给学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二)教师角度: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灵活有效
        在推进针对贫困地区学子适应性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碰到的诸多难题,突出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对贫困地区学子基本情况了解甚少,交互性语言障碍等问题,普通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应对此类教学对象群体的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融合方面缺少经验,教学重难点难以突破。尤其是对于汽修专业这一具有形象演示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互联网教学资源是无限的。除了利用学校平台资源库提供的课程资源可供参考之外,借助互联网上的一些汽修微课资料也能够作为教学辅助素材加以应用,灵活性很高,配合学校提供的多媒体设备,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的指导都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对于贫困地区学生职业教育中的汽修专业来说,良好地构建并应用“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平台建设的关键是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和综合利用,也就是说,通过学习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相互关联起来,以实现点面结合、静态教材和动态课程结合的目的,而这也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独特的魅力。借助网络手段和教学平台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每个学生的预习、学习和复习情况的跟踪观察,反馈给网络平台,提出学习和考核一体的多层次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教与学更加高效。另外,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都接入到了互联网平台当中,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实现学习过程中师生良好的即时性互动交流,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的机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实现良性的循环,并且打造一个全闭环系统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堂,反复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过程当中,老师的成长是和学生的发展同步的,对于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来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可以受益的。


        二、云南贫困地区学生的汽修专业课程实践与应用
        对于职业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来说,主要会涉及到学习环境、课堂媒介、教师作用、教学方法、学习技巧等诸多方面,这些要素是否能够有效实现,单独来看显然都是同等关键的,不过更加重要的是是否能够有效整合这些要素,令每个要素都能够发挥出特定的实际效果,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较为规范、整体性的学习环境,遵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下面将结合“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当中涉及到的“冷却系统”知识作为案例,尝试阐述混合式教学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一)课前阶段:借助线上途径完成预习,奠定教学基础
        老师借助线上教学的APP或者是社交软件的传输文件功能(包括教学平台共享或者是直接传输等形式)推送关于“冷却系统如何在汽车中工作、处在车体的哪个位置”等方面的知识点文字阐述和结构示意图、视频资料等等,并且通过课程公告或者是通知全员的方式来提出问题进行预习引导,如“冷却系统由什么构成?”;在预习的同时提供线上即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最后提供线上即时测试,在学生预习完毕之后自行完成测试并上传,老师集中加以分析整合,确定学生预习当中的重难点内容,为上课奠定基础。另外,在预习当中学生已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所了解,有助于他们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
        (二)课中阶段:通过线下途径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效率
        在上课的开始阶段,老师先集中点评学生在前期线上预习中体现出来的基本状况,并且阐述一些学生们疑难点比较集中的内容:如“冷却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循环”等,配合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教、做”三位一体的教学实效,发放任务单,如“写出冷却系统循环路线”,并鼓励学生们带着任务单和自己的理解展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强化教学实效。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帮助、答疑解惑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课堂状态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并在讨论结果展示的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个体化评价。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通过老师总结评价的内容,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在良性循环中逐渐实现自我提升。
        在此基础之上,因为贫困地区的职业汽修教育在实践操作上条件比较匮乏,因此在线下常规教学的基础之上,可以由老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汽修实际操作的视频资料,并且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一些新型汽车车型的内部构造知识等,丰富课堂内容,加强教学实效,发挥出混合式教学的独特优势。
        (三)课后阶段:借助线上平台加强知识拓展,实时监测反馈,巩固教学实效
        再次借助线上教学的APP或者是社交软件,发布关于“冷却系统工作原理”的演示视频和真实的录像资料,发布对应的拓展任务,并同步下发一些关于冷却系统的最新动态资料介绍。学生通过登录学习平台APP或者社交软件的方式来上传自己的拓展任务完成情况,深化知识理解以及内化效果。随后,老师借助教学平台大数据对学生的课堂状态进行监测,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反应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利用课程资源管理平台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变革,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前预习情况对学生加以评价,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从而解决日常班级教学受地域、时间限制等因素以及组织困难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资源、手段和方法及时调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主动性。凭借教学资源持续性优化升级,间接拉动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令自身的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
        针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薄弱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上的欠缺等情况。因此,教师在通过混合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共性特点进行及时教学资源内容调整,形成学生一个比较好的学习过程,相应的帮助教师在混合式教育教学水平上进一步得到自我的提升。小则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奠定基础、实现过渡;大则为职业教育的共同进步、同步发展,以及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经济较为发达、教育条件较好地区广泛的应用实例和教学资源等,针对在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资源相对缺乏,又因地域所限对外沟通交流的渠道也比较狭窄,导致当地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的贫困地区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我们将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贫困地区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上,开发混合式课程教学资源、配合适合移动学习或手机播放的碎片化资源,建设符合贫困地区学生独有特征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促进混合式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与运用。通过这种模式来整合课程资源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并进行探索学生教育与教学的特殊方法;提升教育帮扶的层次,从生活上帮扶逐渐转变为文化帮扶,社会适应性帮扶,从而使贫困地区学生的思想尽快从大山里走出来,将之培养为符合于企业岗位需求适应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除此之外,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从宏观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能够改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导致教学水平落差大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够让教学更加直观真实,使学生对学习更为积极主动,老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建伟.探索中职汽修专业混合式教学课堂"133"模式——以气缸盖漏油为例[J].时代汽车,2020(22):82-83.
        [2]张健,李雁行.探究基于职教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祖国,2019(05):209-210.
        [3]陈梅,刘江越,李自臣.基于"智慧职教云"的混合式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9(01):31-33.
        [4]马晓钰,刘万松,肖文君.基于理实一体的职教单片机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电子世界,2020(10):43-45.
        [5]霍楷,冯靖.中国贫困地区创新创业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11):P.13-14.
        [6]潘博.SPOC环境下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06):167-169.
        [7]焦潍苹."互联网+"背景下职校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20(010):159-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