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1期   作者:孟斐
[导读]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的关键时期,身体、知识的成长很重要,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价值观念的塑造似乎更加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对初中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良好的价值观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度过“危机四伏”的青春期,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思想性、时代性强,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
        孟 斐 (中江县城西初级中学     四川 德阳     618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1-007-02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的关键时期,身体、知识的成长很重要,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价值观念的塑造似乎更加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对初中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良好的价值观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度过“危机四伏”的青春期,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思想性、时代性强,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在新的形势下,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升的要求,探索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积极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充分借鉴了同行许多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特提出了以下几点,于诸位共勉,希望能给同仁带来些启示。
        一、提倡“因材施教”,讲究“实效”
        中华民族百世之师的孔夫子的”因材施教“,成为不计其数教师的金玉良言,由于学生在性格,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这就注定了我们老师在作业布置和考核上都不能“一刀切”,所以,要求教师要逐步地深入接触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随后就根据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我根据我校八年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把我八年级的学生分为三种类型,并提出三种不同的要求:
        (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
        (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
        (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能够让他们每一节课有所收获,并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组织学生学习身边的时事,时而还下载点“新闻联播”、“法制栏目”等之类的小视屏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对学习政治产生兴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二、教学方法现代化,不使用单一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找关键词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采用视频和图标相结合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室,我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同时,由于我们道法老师一般是教多班,所以我每节课下来后,不断反思和改进PPT,尽量使PPT能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讲八年级道法第二课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时;我首先指导学生利用“探究和实践”中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让他们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本框一共讲解了几个模块,有哪几个模块?
        (2)为什么要“坚持依宪治国”,而不坚持其他法律来治理国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第(1)课本上直接体现,设计这样的题目,便于学生可以很好掌握整框的知识结构,便于在脑海中形成框架结构。第(2)问的设计让学生讨论后形成印象,为后面讲解宪法同其他普通法律之间有区别做好准备,更加让学生理解“宪法”是我国法律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是为“神圣不可动摇的”作铺垫。
        这样就克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了宪法的地位和宪法与其他普通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带着知识进行练习巩固。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教学困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具备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辅助教学的定位,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不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强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我每一堂上课之前,都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抽5分钟,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检测自己。学生出题学生自己考自己,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并且还有一种接纳感;促使学生一方面以考促学,另一方面学生接纳学生,比学生接纳老师更容易些;
        四、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准
        讲课时,我们应准确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比如讲八年级第五课第一框“基本经济制度”时;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准确定位:同时告诉学生,我们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多种经济体制,才能激发活力源泉。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日常的训练中,也必须强调学生回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性、科学性。
        五、做到“精讲、精练、精评”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讲授课本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讲课时不应受课本顺序的限制,可适当的做些顺序调动,有针对性的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同时,更要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课标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习题进行筛选,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
        再次,评讲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评讲,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教会学生做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矫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做到:一是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二是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相符合;力求做到:上课听得懂,基础知识记得牢,考试成绩有提高。
        六、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对于我们教多班的老师来说,要我们老师逐一去管理学生,基本上是不可能;而且所教的学生的层次可能是参差不齐,也不利于我们一个老师去管理全部;因此,我利用每个班的学习组长(有些班有,有些班没有,但我们自己可以分),进行一对一的进行每周抽题过关,并且采用“结对子”的办法——即拜师傅,基础差的找基础好的拜师,由师傅给徒弟进行辅导,并且进行基础题过关的办法,我主要进行随机抽查。实行抓两头,促中间,转化差生,当然,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七、积极引导学生“自学”
        国家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中学生普遍个性活泼,渴望独立,喜欢沉思。为了积极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才会产生积极和持续学习的欲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
        (1)提前预习法。引导学生要做到“三动”,即动眼、动手、动脑,及时地把那些基本概念、原理等勾画出来并标注关键词,这样便于学生快速记忆。不太容易记忆的,要找规律记忆,想法子上下联想,确实感觉自己无法解决的,可以等待老师的精讲点拨。
        (2)舍末求本法。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预习后,老师应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抓重点,深刻剖析事物的本质现象,积极引导学生以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来帮助学生来风险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以上几个学习要素在课堂中并非彼此鼓励和相互脱节的,更不会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也只有深深地洞悉了他们的关系,同时,又积极地引导。才能成功地把握好课堂教学效率,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沿着科学和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