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估算特性与教法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1期   作者:郭文凤
[导读] 【摘 要】 精确计算离不开估算,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估算意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形成,甚至影响数学能力的发展。本文就估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特性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小学数学估算特性与教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估算 特性 教法
        郭文凤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中心小学     四川 资阳      641500)  
      【摘 要】 精确计算离不开估算,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估算意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形成,甚至影响数学能力的发展。本文就估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特性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小学数学估算特性与教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估算  特性  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1-036-02
        估算过程中蕴含着复杂的思维活动,估算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注重估算的数学思想,并从数学思想出发,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要通过估算教学,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体会估算的作用,从被动估算过渡到自觉估算、自主估算,从而增强应用能力与反思意识,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一、估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特性
        1.实践性突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可以分成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块内容,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公式、运算定律等等。在单元测试中,我们检测的也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学生把各种公式穿插起来用,导致结果出错。这样的出错,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记住公式,还有一部分原因就于学生没有对结果进行预先估算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关注学生的计算,没有强调对结果的检验,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也可以看出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够。精算更侧重数字计算的准确性,跟它不同,估算反映我们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洞察性强。观察也是学生学习数学一个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几何与图形的内容时,尤其重要。对学生估算能力的考察,其实也是对其洞察能力的一个检验。在人教版教材中,三年级学习周长时,教材要求学生去观察树叶,描树叶的边,体会树叶的周长。在这种看似简单没什么意义的操作中,暗藏玄机。三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初步形成,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像这种弯弯曲曲的线条,想象成直线,估算出长度,其实就是对他们思维的一种锻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再如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让学生去估一估1/2和2/4哪个大,可以拿出一个烧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装满1/2与2/4瓶子的水的不同。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学生学习数学中,“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数感”能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解题方向。通过估算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感”。
        3.计划性严谨。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数学广角和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具有统筹的思想,即对时间的规划设计。小学生一般对事物的整体感知比较薄弱,计划性较差。通过估算,可以提高他们对事物发展顺序的理解以及制定计划策略的能力。
        4.效率性高。

估算的效率性比精算要高得多,一些题目,其实不需要精算出答案,估算就能得出答案,学生如果有这种意识,那么做题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一些相似的计算题,在求结果时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让学生估算出一个相近的答案就行,如果每一道题都要把精确答案计算出来的话,这也是对课堂资源的一种不合理利用。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法
        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想要运用估算,首先心里要有估算。这里说的不是估算方法,而是对估算的信任与亲切感。在教学时,不管是估算教学课还是普通教学课,教师都应该适当引入估算活动,创造学习契机,使学生明确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体会到了重要性之后,估算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2.指导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是积极展开数学思考的过程。小学阶段的估算主要是围绕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进行的,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及策略,追求估算方法的灵活性和策略多样性。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估算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估算,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用方法去估算,找出最合适的方法,总结估算经验,提高估算效率。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教师应该将不同的估算方法教给学生,教会他们去除那些对解题没有意义的参数。
        3.结合解决问题,培养估算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根据题目的要求,采用近似凑整的策略进行估算。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估算,他们则往往习惯于选择精确计算。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估算方法,而是估算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形成了估算习惯,就不会出现只有见到“大约”才估算的现象,在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就会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事先估计的习惯。提倡学生面临某种活动时,要求先对有关活动结果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考量此事是否可行,或者做此事有无必要,然后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何行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实际价值。在学生进行计算前,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得数的大致范围;计算后,问一问计算结果是否符合估算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等。再次,教师要适当增加估算训练的机会。当学生形成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方法之后,需要教师不断创造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其估算习惯的养成。
        4.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
        小学阶段的题目,大致上可以分成应用题型和计算类题型。这两种不同的题型,对应的评价方式也应当不同。如应用题类型的,即有具体生活情境的问题,不能任意估出一个答案就算了。
        参考文献
        [1]王元.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估算[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
        [2]王崔英姿.估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