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诤 (商丘市第六中学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许多中学生都沉迷在电子设备中,生活中充斥着网络上的低俗信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应从名著入手,运用初中阶段《新课程标准》下的名著,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每部名著独特的艺术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关键词】 名著阅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1-024-02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必要阅读经典名著。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名著的现状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我国学术界自2013年以来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2014 年 3 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 2016 年年底,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中国基础教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在国内名著阅读的研究中,,研究学段以高中和大学的教学研究居多,而初中阶段语文的审美教学研究比较少,如《中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为例》(《中学语文》 2017年03期)。而关于初中阶段经典名著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二、欠缺原因
1.教师对于名著阅读教学不够重视。部分教师错误地认知当前教育形势,教师将“名著导读”环节制作成套餐学生,十几部名著用一套PPT、一套讲义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只背诵作者、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等固定的内容,没有深入的去领会文学名著的精深的思想和精内涵,文学修养和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提升。河南省2020年的中招名著题考察学生对小说人物的情感体验和人物品质的了解,这就比原来的名著题更有深度,说明浅显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对阅读名著的要求。
其次,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时间用于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学生很少在阅读时思考,自行阅读的机会更少。语文教师选取的部分名著阅读内容与当前主流价值观不符,学生对于摘选的名著写作背景不了解、不了解整体的线索,难以读懂和深入理解。
2.教师对于学生名著阅读的引导不够。随着"读图时代"和“读屏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的冲击,学生将更多的接受的是网络文学、碎片化阅读,浮躁心态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愿意将多余的时间放在阅读上,他们更关注一些短视频、关注一些段子式的文章,对于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文章比较抵触,也难以静心坐下来仔细阅读名著作品。
名著距离现代有一定的时间差距,都具有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人物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名著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难以理解,学生会觉得名著阅读枯燥无味,对名著阅读会逐渐失去兴趣。其次,语文教师没有将名著阅读内容与现代相结合,学生没有认识到名著阅读的作用与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知识点和名言警句,对于其他内容忽略,导致学生的阅读缺乏整体性,导致学生对名著阅读积极性不高,名著阅读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培养策略
(一)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树立语文核心教育理念,完善教师核心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自身的学科素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要取得语文教学的成功,语文教师就要获得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学素养功底,具备过硬的基本教学技能。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统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精准设计教学活动使任务群之间互相支撑和渗透,协调处理不同任务群间的关系,立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设计、整合教学构成要素,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激发、引导学生能动、自主的学习,让学生把知识和经验转为能力,生成素养。
要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教师必须先读起来。每位教师都应把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一遍,并挑选自己所在年级的名著写出阅读以及教学心得,并且在研讨会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其次,还可以进行美学的理论学习,阅读《谈美书简》、《美的历程》等美学理论书籍。
(二)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结构,以培养审美感知力;发掘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评价力。
阅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过程,在阅读中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可以实现文化理解与传承。对于名著阅读要采取多样的形式,比如整本书阅读、课本剧、演讲、辩论、手抄报等,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和专题研讨,加强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注重阅读积累。
(三)抓住不同文体的美学特质开展教学,提高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比如,可以从《海底两万里》探讨科幻小说的写作方法;以《格列佛游记》为例,引导学生鉴赏其借助“夸张和想象”达到讽刺意味的艺术特色,为教材中《范进中举》《变色龙》的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朝花夕拾》时,借助课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大我”和“小我”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消除学生对经典的隔膜;《童年》则可以让学生从学习名著人物精神中提取个人生活的价值,形成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比如开展小组讨论、阅读分享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不同的观点,让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这才是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2.邱明正、朱立元主编.《美学小辞典》增订版[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99-100页
3.于雪.《审美鉴赏与创造》[Z]. 中国教师研修网
4.克莱德·E·柯伦著,周南照译.《教学的美学》[J] .教育研究,1985.03
5.赖年英.《基于语文素养下中学生开展经典名著阅读之我见》[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2
6.代士晓.《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之我见》[J].文学教育,2014,0(22)
7.罗德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教育
8.杨秀锚.《以名著导读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研究》[J].开心素质教育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