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中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郑莹莹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郑莹莹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黑龙江佳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人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高标准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开展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和分析各类影响因素,将建筑项目设计规范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保证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加强民用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有关工作内容,并针对当前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引言
        我国民建项目的形式及结构越来越多元,推动着我国民建施工单位不断进行技术优化与管理升级。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时代要求同步,它也在向着现代化、环保化方向发展,而在其施工中积极做好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民用建筑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为民用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1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1多道防线相互连接
        不能够利用单个结构部件保证建筑物安全性,要确保建筑物整体安全性,建筑项目结构需要形成多道防护线,并打造一种能够共同承受和抵抗结构系统的外力体系。此外,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其内部构建内力不同,所以要将该类构件进行连接,使其结构能为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项目受到外力破坏时,能够得到有效分解及传递外力,从而消除外力对整个建筑项目结构的破坏度,保证建筑项目的完整性。
        1.2刚柔相济
        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直接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安全,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满足有关规范及标准。但在结构刚度设计时应遵守适度基本原则,其建筑项目结构刚度强弱也直接影响建筑项目自身的稳定性,而结构设计应满足低承载力的设计核心思想。一旦结构刚度过强,其建筑项目结构自身承载能力也会增加。在发生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时,民用建筑结构自身吸收能量较强,极易发生没有任何预警的倒塌及损坏。同时由于建筑物自身结构刚度较弱时,极易造成建筑项目出现变形,导致同样的损害结果。所以,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其延性与刚度适宜的基本原理,确保建筑项目结构能够具备相应的刚度,防止结构变形问题的发生。同时结构具备特定延性时,也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因素。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技术控制现状
        2.1建筑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所使用的专业设备、施工技术也更加的智能化、科技化,但是由于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低,对这些专业的设备与施工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专业设备的操作与使用不甚了解,缺乏理论性知识。尤其有一些农民工群体本身的专业文化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这就会严重阻碍土建施工项目的高效开展与运行。此外,一些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很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轻则会造成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降低,严重浪费施工材料,重则还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损坏,甚至还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
        2.2材料管理效率较差
        由于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施工现场会十分繁忙、混乱,这就使得对材料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例如,在土建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材料摆放混乱无序的状况。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材料管理方案不完善,这会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建设有着极不利影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也会导致使得施工材料被过度浪费,使得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不断降低。


        2.3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施工现场开工之前,企业都会制定一系列的施工技术方案与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但是这些施工方案的可执行性与实际性较差,大部分都是从网上复制拷贝下来的,缺乏现场施工的对照性。而且,监查单位与业主监理对于方案的监查与审理也都是形式主义、流于表面,一些方案编制人员的工作经验十分缺乏,这就使得编制出来的施工方案缺乏可执行性,与实际施工不符合。其次,就是对于安全管理方面,安全管理人员极度缺乏,虽然企业的每个项目都会设置安全监管部门,但是这些安全部门都是招聘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储备干部,对施工现场并不是十分了解,这就使得无法真正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此外,现场安全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对于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或者安全隐患,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且现场作业人员,对于安全施工也缺乏一定的了解,这极易出现施工安全隐患
        3民用建筑施工技术
        3.1 模板及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及其模板施工技术是民建中最常用的施工技术,模板技术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约束体系施工技术,它的搭建主要是利用钢材料、木材料形变能力弱及支撑能力强的特点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约束使之形成设计所需的尺寸结构。在模板施工技术操作中必须做好结构连接加固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当前民建中最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主要由配合比试验、拌和、泵送、浇筑、振捣及养护各工序操作构成,各环节的质控效果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操作的质量。通常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都会进行分段、分层施工布设,以保证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水化热散失效果,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发生的概率。
        3.2 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通常在民用建筑的建筑结构中,应对楼层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以决定上下楼层之间的结构布局,平衡墙体的刚度以及结构的抗压性,进而设计建筑方案。民用建筑多以下层基坑结构来支撑上层建筑,因此下层柱体应选择刚性较高的材料。当前民用建筑多以高层为主,为了降低建筑楼层对建筑质量的影响,通常比较注意建筑结构于建筑功能的平衡性问题,对于上下层建筑一般会设计转换层来解决该问题。转换层施工的要点是转换层上部建筑的内外筒刚度和转换层的高度,转换层过高会对建筑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带有地下建筑的建筑类型,由于地形的限制,对建筑结构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监测地下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对墙体剪力进行严格要求。转换层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在设计上的不断完善来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性。
        3.3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技术是民建支撑力强化的关键,其施工技术操作包括切割、绑扎、固定等工序。钢筋工程施工中,首先应对钢筋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钢筋的原材料必须遵循施工设计图纸的相关技术参数要求,在钢筋下料的过程中应进行多余弯曲长度的预留以及需要搭接长度的预留。特别是在加工台上,弯曲过程中要标注钢筋弯点位置。除此之外,应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钢筋绑扎,并预留孔洞位置。钢筋搭接接头应严格参照钢筋相关操作流程,在支座处下铁。在底板钢筋的施工工艺中应在上层采用副受力钢筋,下层采用主受力钢筋,底部钢筋要进行砂浆垫块来确保钢筋的稳定程度。
        结语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兴建民用建筑,而在民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积极地做好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落实民建质量控制工作时必须积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严格要求,为民建施工团队综合能力优化设计完善的培训计划,并以细节化的质控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民用建筑建设的质量控制约束效力。当前民建施工技术多样性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在进行民建施工前应对各结构施工技术的选择及落实方案进行审核,选择施工质控最为有效的施工方案模式,为民建项目整体建设质量优化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向先林.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3):101-102.
        [2]刘京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路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9(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