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矿智汇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传统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主要带来消极影响,但现在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必然造成环境扰动,但是大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扰动较小。就矿山行业而言,如何恢复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详细分析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
引言
在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资源开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造成地表的破坏,各种环境问题逐渐产生。矿山开采会占用较大面积的耕地,导致农作物产量的降低;矿山的开采会对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长期的矿山开采会破坏地貌环境,造成周围较大的环境污染,影响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优化矿山作业环境。
1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破坏性
1.1生态环境破坏
矿山开采过程中,除了所需要的矿物被开采出以外,伴随许多的次生产物,会给矿山地区原有生态系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有色金属矿产开采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的硫化物,次生产物在露天环境下,易与周围环境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重金属可溶物,经过水循环和大气循环,易在当地形成酸雨、地下水重金属超标等情况,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时,重金属逐渐富集在农作物体内,造成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随着食物链的循环,重金属会不断富集,人或动物在食用后,体内重金属含量增加,引发一些重金属中毒类的疾病。
1.2地表环境破坏
目前我国开展的矿产开采活动主要集中在地表,如煤炭资源开采、金属资源开采等。开采活动的进行会给地表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将原来支撑地层的煤层挖开。中空状态下的巷道,虽然有支护措施支撑,但在土地应力的影响下,其沉降量会呈现快速增加的情况,地表上的建筑物开始出现沉降裂缝或者地面塌陷的情况。煤矿开采会影响到水体循环,导致地表土壤出现盐渍化的情况,加快了当地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概率,影响到土壤环境的稳定性。
2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分析
2.1区域绿化模式
在对矿山生态环境进治理时,最常用的治理模式是区域绿化模式,该模式的侧重点是对当地的绿色植物植进行恢复,提高区域绿化植物覆盖率,提升区域绿化系统的稳定性。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做好前期处理工作,在种植绿色植物前,需要对矿山废弃物进行处理,对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也需要进行集中处理,待满足种植要求后再进行绿化。第二,在绿色植物品种的选择时,应选择具有经济价值、成活率高的本土植物,大幅度减少治理时所投入的经济成本。第三,做好初期养护工作,确保植物能够按照预期生长,及时进行补苗、施肥、浇水、修剪等操作,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2园林景观模式
基于现代化治理理念,在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时,应在绿化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塑造,以提升塑造园林的现代化特征。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于矿山地区存在的地质隐患进行排除,如地面凹陷、重金属污染土壤、废弃物堆积区域等,采用换填、添加中和剂等方法,使当地地质得到改观,满足园林景观的建设需求。第二,为了减少改造成本的支出,应尽量减少地形改动,对矿山地区的地势进行充分应用,依托地势起伏,选择性栽种景观植物,体现地形起伏特点,提升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第三,做好造景植物的选择,搭配相应的排列方式,提升园林景观的应用效果。
2.3地质公园模式
在矿山开采活动推进的过程中,会对区域地质特征进行揭露,开采路线会沿着矿层延伸情况顺延,为地质公园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应用条件。因此,在对矿山地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时,可以采用地质公园模式对其进行处理。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地质遗迹中选出重点改造区域,将其作为特色景观进行改造,例如南京六合国家地质公园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的特色园区。(2)做好附属设施的建立工作,如灯光、地面铺设、讲解牌、通风管道等,提高了地质环境的利用效率,使区域生态景观环境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2.4工业仓储模式
该模式属于现阶段推行的创新应用模式,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将城市经济发展作为治理时的出发点,对开挖后矿山空间进行改造利用,起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做好矿山区域基础地理条件的勘察工作,选择地层稳定性强、运输距离短、存储空间大的矿洞作为改造区域。(2)根据所选矿洞对其进行改造计划的制定,在计划中涉及道路铺设、照明系统设计、输电线路铺设、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等内容。需要对矿洞进行二次加固,使其可以达到工业仓库的使用要求。(3)做好外围景观建设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量。
3矿山土地复垦重点分析
3.1恢复农业生产
在矿山开采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对当地农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性,在对土地进行复垦时,首要考虑的内容是恢复农业生产。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第一,根据区域地势情况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平整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对丘陵地形存在较小波动的区域,可以利用机械对其进行适当平整;对平原类地形,需要对塌陷区域进行填补,使其能够达到用于土地复垦的初级标准。第二,对土地有机质丰富度进行补充,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使其能够达到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第三,基于区域基础条件,选择满足农业生产的农作物,使当地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重新恢复,满足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
3.2恢复林牧业
针对一些地形波动较大、进行农业复垦难度较大的区域,可以改变思路进行林牧业复垦。首先,在矿山区域内进行草本植物、经济植物的种植,随后再进行放牧,使当地生态环境在得到持续改善,提高土地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对区域基础环境进行了解,明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地形变化情况等。如果区域有机质含量薄弱,需要先进行有机质补充,再进行开展绿化。其次,参考区域绿化模式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区域生态环境重塑,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后,控制好放牧频率、放牧数量,将其管控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提高林牧业生态价值。
3.3恢复水源活力
在实际应用处理中,需要做好水源活力的恢复工作。在前期矿山开采过程中,遇到和地下水冲突的部分,采用降水引流的方式改变地下水流动方向,给当地水资源补给量带来了相应问题。因此在对其进行复垦时,需要恢复原有的地下水移动路线,对已经塌陷的地区进行修整,以恢复当地地下水供应情况。可依托矿区来进行自来水厂的修建,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对水资源进行净化,使其可以成为城市生活用水,起到恢复矿区水源活力的作用。
结束语
矿山资源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重视地质环境保护,提高保护力度,推进矿山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栋.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9(22):130+132.
[2]李颖玲.探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171+173.
[3]郝晓安.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6):111-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