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研究 邱敏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邱敏
[导读] 摘要:从材料市场价格不稳定、预算体制不完善、工程变更频繁及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剖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进而依据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此为相关的建筑工程单位提供参考性意见。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从材料市场价格不稳定、预算体制不完善、工程变更频繁及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剖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进而依据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此为相关的建筑工程单位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超预算;造价预算
        造价预算工作对建筑工程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对施工单位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因此,进一步明确影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并做好早期预防管理尤为关键。
        1.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1.1 材料市场价格不稳定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时间长和工序复杂的特点,且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价格也有所不同。就材料市场价格对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影响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工程前期开展材料预算时,可能此阶段材料价格较低,但在后续一段时间内,材料价格受到市场的影响有所上涨,导致实际采购价格较高,超出预算;②工程造价预算工作虽然可以有效评估项目的建设成本,但预算毕竟是预算,无法做到百分之百,而建筑材料的价格属于不可控因素和不可预知因素,因而价格波动极易导致超预算问题的出现。就建筑工程超预算的影响因素来看,材料价格不稳定是导致超预算问题出现的最重要因素,其对建筑工程超预算的影响是直接且绝大的,同时预防和控制难度也最大,属于最为突出的一类影响因素。
        1.2 预算体制不完善
        预算体制是建筑工程开展预算管理的有力抓手,其可以直接影响工程造价预算成效,因而必须给予预算体制完善充分的重视。预算体制不完善对建筑工程超预算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本身存在较大的难度,若预算体制不尽完善会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准确标注工程的支出明细,继而导致工程造价控制能力降低;②若在造价预算编制阶段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会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必然会引发失误。比如工作人员若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方案制定过程中,未对工程项目情况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存在研究不透彻情况,极易导致工程造价出现超预算的问题。
        1.3 工程变更频繁
        工程变更频繁也是导致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之一,项目设计过程中若设计人员未充分考察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势必会导致项目设计方案缺乏充分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后期施工会出现频繁的工程变更。当产生频繁的工程变更后,便会增加整个工程的建设成本,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比如设计人员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若忽视或轻视地质地形的勘查直接开展设计,待施工时极易出现诸多的施工问题,不仅延误施工周期,且增加项目预算,对整个项目造价控制和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1.4 预算人员素质
        造价预算人员是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会直接对工程造价控制效果造成影响。但是若预算人员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未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则极易导致预算工作质量不佳。另外,若是在预算过程中没有及时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勘查工作未得到充分的落实,便匆匆开展预算方案的编制工作,则极易导致预算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风险更大。


        2.防控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科学措施
        2.1 动态把控市场信息
        建筑材料价格作为影响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显著因素,实际防控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但考虑到建筑材料价格会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对工程造价预算的影响一直存在。因此,针对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影响,只能尽量去控制,最大限度缩小建筑材料和设备造价预算与实际购买之间的差距。要给予市场信息预测充分的重视,动态把控市场信息,准确预测,针对性防控。实际开展建筑材料造价控制时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①在工程造价预算阶段深入市场作详细的考察,准确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并对其市场价格的变化作全面的分析,以便掌握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而后严格按照调研结果对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罗列清单,按照全面且系统的材料预算编制工作;②为最大限度降低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预算和施工周期的影响,施工单位可以与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针对市场价格因素做好早期的材料价格应对措施,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2.2 进一步完善预算体制
        作为建筑工程开展工程造价预算管控的有力助手,预算体制的完善尤为必要,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在工程造价预算过程中,严格遵循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相关规范标准,立足实际情况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在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开展语段编制工作,从实际情况着手,对预算体制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弥补,确保预算体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②预算编制过程中,规范好预算编制流程,明确预算编制的重点和难点,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以此避免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漏记和重记的问题[1];③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考虑到市场具有多变性特点,预算编制过程中势必无法完全准确预测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先将市场价格考虑进去,留有一定的价格变动空间,以此来应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超预算问题。
        2.3 做好工程变更的控制工作
        为避免工程变更对造价预算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项目开始阶段便需要着手工程变更的控制工作。工程变更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设计阶段对图纸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详细分析工程的各项指标,结合设计图纸评估工程预算,在设计阶段将一些可以避免的因素剔除;②施工单位对可能引起变更的条款进行重点分析,并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完善合同条款,确保合同中的技术措施与报价尽量符合施工实际情况,避免留下隐患;③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控制施工现场的工程变更,若是变更项目符合实际情况,且有十分的变更必要性则尽早变更,同时控制变更项目的工程造价。
        2.4 加强预算人员综合素养培训力度
        针对预算人员综合素养亟需提升的问题,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①给予预算编制人才技能培训充分的重视,重点向其讲解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若条件允许可以邀请造价预算编制方面的专家现场讲解,以此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能力;②鼓励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积极参与到造价预算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给予预算编制工作充分的重视。除此之外,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以确保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质量。
        2.5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力度
        施工现场管理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工程造价预算水平,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先决条件,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责任管理制度,对施工任务作细化分解,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另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施工能力,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施工人员对相关技术的把控能力。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管理力度,控制好建筑材料成本,降低材料的无缘由消耗,杜绝材料浪费情况,以求实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
        3.结语
        针对影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积极做好针对性的防控工作,尤其是做好建筑材料的动态预测、预算体制的完善工作,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减少对工程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贺一飞.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途径[J].四川建材,2020,233(01):194-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