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虚实情景的美学风格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王万立
[导读] 摘要:在戏剧舞台作品演绎方面,美术设计为重要环节,能够发挥揭示主题、营造氛围等多重作用。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在戏剧舞台作品演绎方面,美术设计为重要环节,能够发挥揭示主题、营造氛围等多重作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遵循虚实结合原则,通过构造虚实情景展现戏剧内涵和魅力的同时,体现舞台独特美学风格,增强戏剧表演艺术性。因此探究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虚实情景的美学风格,能够把握美术设计方向,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大空间。
        关键词:戏剧舞台;虚实情景;美学风格
        引言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设计,对于戏剧表演过程中的舞台美术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环节之一。他是能够不断地通过更换场景、更换舞台效果和服饰道具来完成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戏剧舞台美术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舞台美术创作应该趋于更加开放和空间多元化。因此我们可以将虚实情景运用在舞台美术设计中,通过将具象和抽象的事物连续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来形成多样化的舞台形式和戏剧表演形式。
        1戏剧舞台美术设计概述
        所谓的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就是根据戏剧舞台演出过程中的要求,通过与戏剧剧本内容结合,再辅以各式各样的美术造型以及统一的构思搭配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演出环境。其作用是实现渲染戏剧场景效果,提升戏剧深度和内涵,揭示戏剧主题以及推动戏剧剧情发展。究其来源,戏剧舞台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戏剧仅有数名演员,不仅剧院的设施和环境相当恶劣,而且舞台背景也不堪入目,因此戏剧舞台美术仅能通过演员更换服饰和道具展现。而随着戏剧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戏剧舞台美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开始采用夸张、比拟、暗示、象征等多样化的造型手段,还借助了逼真的绘画来展现戏剧舞台美术,这使得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开始不断地多样化和多元化。作为东方戏剧主流之一的中国戏剧,其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与西方戏剧舞台美术设计有着较大的区别。中国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主要是对人物造型进行装扮,如通过带特殊制作的面具来装扮鬼神,又如通过在脸上涂抹特定的色彩或绘制特定的图案来扮演特定的人物。中国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布景艺术起步稍晚,仅经历了从戏剧背景到剧情背景的过程。在早期的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仅采用瓦斯灯作为灯光来源,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五颜六色的灯光也成了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如此,中国戏剧表演所采用的服饰还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虚实情景的美学风格
        2.1塑造人物形象
        观众在观看戏剧演员的表演过程中,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生活经历以及对审美、风格的喜好来定义演员所呈现出的环境、内容。在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的过程中,舞台设计人员也需善于将这种虚实与之相结合。通过表演内容、想象内容上的虚实结合,可以弥补因舞台限制所产生的不足。从以鞭代马、以桨代船等写意手法的角度来完成美术设计,可以让观众更好地带入戏剧演员所表现的情境中,进而加深观众对戏剧作品的感受、认识。例如,以天津快板《武松打虎》为例,在舞台美术设计的过程中,戏剧内容中有打虎等场景。但是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对于本部分的内容需要观众自身的想象。在舞台美术设计时,可以从武松的动作、丛林环境的渲染等方面出发,来实现场景内容上的虚实结合。由于武松、景阳冈等环境均是真实存在的,而老虎是虚拟表现出来的,通过虚实之间的相互结合,让观众可以结合自己的联想来感受到武松打虎的场景。在观众的想象过程中,也进一步加强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精神交流。不仅有效、完整地塑造出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也使观众的欣赏兴趣更加强烈。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难以完全呈现出来的。但是,又需要观众能够真实感受到该部分内容的存在。

因此,舞台美术设计人员,需要善于利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戏剧内容,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
        2.2视觉传递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众对舞台美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舞台虚实情景设计需要通过视觉传递各种美学元素,满足观众不同欣赏需求。借助灯光、布景吊杆等各种装置,设计者可以通过设计虚实情景完成二度创作,展现戏剧独特物美效果,给观众带来视觉快感和审美享受。如在《伦文叙传奇》舞台设计上采取了绘画风格,在第一幕寺庙佛堂绘景呈现上实现金色佛身、深褐色佛坛等色彩巧妙处理,搭配似有似无云雾展现了独特审美意蕴,使舞台更接近精美画作,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效果。不同于过去戏剧舞台设计强调再现景物,虚实情景设计以情感交融为目的,将情感寄托在可视形象上,使观众和演员都能从中产生丰富联想,在带有主观色彩景物中进行情感交流,做到情随景变。如在《杨贵妃》中,“马嵬坡”舞台场景设计成由右贯穿舞台的横斜白练,搭配舞台天幕白色梨花、红色花蕊传递出了无限悲哀,仿佛将杨玉环掩埋,帮助演员充分抒发情感的同时,还原了景物气韵,给观众带来无限美的感受。通过设计虚实情景展现舞台写意美,能够调节戏剧舞台的情调,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直观感受舞台氛围变化,全身心联想故事内容中的场景,与演员产生心灵共鸣。
        2.3艺术表现
        为加强戏剧综合艺术表现,舞台美术设计采取现实再造、主题提示和风格化审美等多种手段创设虚实情景,展现舞台多样化美学风格。《茶馆》作为颇具代表性的话剧作品,在舞台设计上采用了传统戏曲的二道幕进行现实再造,使表演氛围得到最大程度烘托,增强了作品的民族特色。在拉上二道幕后,大傻杨进行“数来宝”表演,舞台上并无实物,但观众仿佛能够通过幕布感受故事真实氛围。除了采取该种艺术手法,主题揭示也是常用表现形式,能够通过提示内容中心思想呈现戏剧灵魂,促进演员表现。如在《骆驼祥子》中将倾斜城楼当成是重要提示,揭示了当时社会萧条和衰败,能够对观众和演员产生直接刺激效果,确保戏剧内容完整呈现。采取风格化审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使戏剧美得到最大限度呈现,体现了美学风格所带有的独特性。如在《牡丹亭》中共设计六支曲子,带有强烈戏曲风格,在不同场景运用不同曲子展现主人公不同思想情感,推进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等不同情节,增强作品张力的同时,彰显作品艺术特色。在《司马相如》中舞台采取了泼墨写意风格,依靠梅、竹等多幅写意画展现舞台美感的同时,使舞台整体与人物个性、气质等相呼应,给观众带来浑然一体感受。在现代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上,多追求以虚写实,使艺术表现向着简单化、意象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带来较多新颖艺术效果,也能呈现丰富美学风格,最终将艺术渲染力和表现力提升至最大。
        结语
        戏剧艺术的特性具有很大的共同性,是超越地域、流派、意识形态的独立存在。而此种独立存在,也是舞台美术设计的思想基础。舞台美术设计与戏剧艺术特性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虚实情景,可以更好地刻画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及人物的千姿百态。同时,对塑造人物的个性形象、展现戏剧的美学风格、丰富现代戏剧文化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淘.虚实相生幻化成真——谈假定性在戏剧活动中的运用[J].艺术品鉴,2019,31(3Z):117-118.
        [2]王琦.格式塔心理学视域下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的假定性研究——以评剧《新包公三勘蝴蝶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4):109-110.
        [3]郑莹.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虚实情景的美学风格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22(5):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