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1062319741004XXXX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中,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安全和综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者的用水安全及正常生活。因此,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的质量问题,最后提出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旨在为提升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一、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必要性
在建筑整体的施工工作中,给排水工程施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还和其他建筑工程的建设功能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一)管道渗漏
在出现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时,渗出水分腐蚀周边建筑结构,长此以往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同时也影响结构稳定性。在管道渗漏问题较为严重和渗漏量较大时,也影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管道渗漏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如下。(1)使用管件质量较差,存在外头外侧壁厚不均、砂眼等质量缺陷,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承受过大压力而出现结构破裂问题。同时,部分管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导致结构破裂。(2)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混淆使用管件、管道安装顺序错误、承插接口插入深度不足等,使得管道连接处密封性能较差,形成管道渗漏途径。(3)采取连接工艺与管道材质不匹配。例如,采取氩弧焊工艺对耐热性较差或温度敏感性较强的管件进行焊接处理,导致管件损坏。
(二)管道堵塞
在出现管道堵塞质量问题时,会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造成影响。现阶段,管道堵塞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慢性堵塞与异物堵塞。其中慢性堵塞指在给排水管道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内部流体物质逐渐附着在管壁上,与管道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管道壁厚逐渐加大。在管道壁厚超过一定标准时,会出现管道堵塞问题。而异物堵塞指在管道中掉入异物,引发管道堵塞问题。
(三)给水水质污染
给水水质污染问题也是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的重要原因,得不到处理还会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而这一问题的出现成因包括以下方面。(1)安装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较差,出现管道渗漏问题、使得管道内部形成负压环境。在负压作用下,部分杂质通过渗漏处进入管道内部。(2)管道布置方案不合理,安装给水管、排水管之间没有保持安全间隔距离。同时,在工程使用期间也有可能出现回流污染问题,非饮用水回流至给水管道。(3)储水设备安装位置周边区域分布垃圾堆放点,水质受到污染源污染。
(四)水表装配不规范
一些建筑给排水工程中,企业为便于施工作业的开展,选择将水表在同一位置进行统一安装,如选择将各处水表均在相同水管井内加以安装。这虽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小作业量。但可能出现水表安装无序性问题,且不利于后续水表设备单独检修维护工作的开展。
(五)预留孔洞问题
(1)打孔精度不足,部分施工孔洞的实际打孔位置、孔径尺寸与设计参数存在较大偏差,安装管道难以有效穿过孔洞;(2)施工人员没有对管道穿墙处进行防水处理。因此,在管道出现渗漏问题后,将对穿墙处结构造成渗透影响;(3)预留孔洞位置选择不当,对建筑结构性能造成影响。例如,在承重墙体中预留施工孔洞时,孔洞位置与墙体留设钢筋位置重合或孔径过大时,将大大降低建筑结构的抗破坏性和稳定性。
三、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一)优化设计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常出现各类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案缺乏可行性、工程设计水平有待提升。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工程设计力度,及时组织开展优化设计工作,落实以下控制措施。(1)提前开展工程现场实地考察工作,重点采集建筑结构尺寸、地下情况、空间结构分布情况等信息,在其基础上明确设计思路、准确评估给排水工程使用要求;(2)对各项设计参数进行准确算量,求得参数最优值,合理设置给排水管道管径,可以降低管道堵塞问题出现率;(3)对施工方案及图纸进行审核,论证方案可行性、重点检查图纸是否存在缺项漏项问题、开展图纸碰撞检测。深化设计方案,如调整相邻管道间隔距离、施工孔洞预留位置等等。
(二)加强材料管控力度
为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达标,消除材料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企业需要加强材料质量管控力度,具体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可选择引入材料招投标机制,对投标方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合理选择供应商,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在合同中明确标注各类材料的质量、数量要求。在施工中如果出现劣质材料,企业将根据采购合同对供应商进行追责。(2)在入场环节,仔细检查施工材料质量。例如,检查管件外观质量、管径大小、管壁厚度。如管件表面存在生锈现象,要及时对管件进行除锈处理。管件表面存在瑕疵,形成裂纹时,则需要将劣质管件退回更换。并随机抽取材料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施工标准进行对照分析。(3)做好材料现场管理工作,将材料进行分类堆置,并提供较为干燥的贮存环境,避免管件在存放过程中出现受潮锈蚀现象。
(三)施工质量动态管理
为提高施工规范性,企业需要及早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动态化质量管理模式,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组建专职团队,主要负责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管,随机检查施工成果质量是否达标,同时检查施工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条例。(2)在管道安装等关键环节,监理人员需要在现场进行旁站监理,及时制止错误操作行为、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向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3)完善补充质量管理体系,消除人为主观因素对管理水平、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4)开展人员专业培训,及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四)采取防治措施
为重点预防管道堵塞、管道渗漏等常见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准确评估各类质量问题的出现率、掌握问题出现成因,随后针对性采取问题防治措施。例如,针对管道渗漏问题,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检查管件外观质量,做好管件与各类半成品材料的保护工作,避免管件受到外力碰撞出现结构破裂问题。(2)在管道安装前,对管件质量进行重复检查,向管道灌入水体,观察管道是否存在渗漏现象。(3)做好技术论证,评估管道材料种类与施工工艺匹配度。(4)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各项操作要点、理解施工意图。
(五)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完毕后,要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工作,对施工阶段所采集各类施工信息、工序交接质量检测报告进行汇总整理,综合分析。以此为参考制定工程验收方案,对施工成果质量进行全面性检查。同时,开展给排水系统通水试验,检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渗漏、堵塞等现象。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水试验通过后,再将工程交付使用。
四、结语
总之,各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而且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因此,技术人员应认真分析和总结给排水系统问题出现的成因,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消除施工不确定因素,最终保障给排水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蒲国平.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居舍,2020(26):160-161.
[2]庞世维.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