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赵剑锋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赵剑锋
[导读]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为了保证良好的建筑质量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加以重视,为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地办法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最终才能够推动土木工程的良好发展,以下本文就将我国土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之中的应用作浅析。
        黑河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处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为了保证良好的建筑质量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加以重视,为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地办法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最终才能够推动土木工程的良好发展,以下本文就将我国土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之中的应用作浅析。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浇筑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对其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把控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但混凝土容易受到一些应用技术和方法的影响,本文也就侧重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地措施来改善其应用技术,从而帮助土木工程能够拥有更加良好的质量。
        1.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原理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技术具有性能良好和经济实用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其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为了更好地把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有关单位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设备、振捣设备、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振捣的充分性,施工管理人员应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只有施工质量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才可允许按规定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施工,必要时需要返工的必须按规定进行返工处理;二是在混凝土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应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化及遇暴雨、大风、严寒等恶劣天气等;三是还应加强混凝土的选料、配比、搅拌、外加剂及运输、浇筑等系列工作,做到全过程的保障混凝土的应用质量。
        2.混凝土的配制技术
        混凝土做为一种需要人工进行配制的材料来说,在配制的过程中采用良好的材料和技术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但是在传统的配制过程中,大部分的生产方责任意识不够,或者是生产方的施工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从而导致了最终配制出来的混凝土质量下降。因此,为了能够配制出质量优良的混凝土,相关生产单位首先应当针对于配制的问题进行分析。通常来说,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相关生产单位应该针对这些出台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配制。并且除了这样的要求之外,相关生产单位在对混凝土的比例进行测试时还需要考虑到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应当满足经济最大化的前提,这样配制出来的混凝土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满足了建筑的需求。因此,为了有效地保证建筑的质量,相关人员在选择混凝土的材料时应当经过严格的挑选以及对比,从而保证土木工程工作的有效开展。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决定了工程施工的周期。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时,首先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以便确定所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以及各项施工数据。其次,为得到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多次实验,还要尽可能地避免因为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在配比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水所占的比例,水的比例不仅会影响配比的准确性,还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水的含量超过标准时,混凝土的强度就会被大大降低,但如果水的含量不足,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泵送时易发生混凝土堵泵现象。
        3.混凝土的拌制技术
        混凝土的拌制工作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通常一些施工人员在进行拌制作业时会简单的认为只需要往其中加水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部分搅拌混凝土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也缺少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从而忽视了拌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在众多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中,加水过多显然成为了一个及其常见的问题。

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是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从而完成整体拌制的过程,但是一旦加水过多就容易出现多余的水分,混凝土完成拌制之后就会进入到一个硬化的过程,这些多余的水分就容易形成水泡,最终导致混凝土产生了大量的水封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拌制混凝土的相关人员应当接受定期地专业培训和考核,以此来帮助其充分掌握拌制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并且还需要让其通过日常的训练来掌握科学的搅拌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在实际的土木施工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来加强混凝土的拌制工作,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4.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通常都是采用分层、分段并持续进行的方式来完成的。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严禁在已经拌和的混凝土内添加水成分,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粘聚性,从而减低与钢筋的握裹力。在进行浇筑工作时,首先要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分层厚度,然后在进行逐层浇筑时,对每层之间浇筑时间和顺序进行严格的把控,通常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能连续浇筑的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确保每层之间的粘合性和牢固性,避免裂缝情况的发生。同时混凝土及层与层之间要充分振捣、相互融合,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另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还要对现场的天气、环境等因素进行严格的把控,像雨雪、大风等天气是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容易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5.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养护环节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容易被施工人员所忽视,但养护环节却是混凝土施工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养护通常是选择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进行。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应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例如:在外界温差较小时,通常采用自然养护的方法,而当温差较大时,则必须采取专业的措施进行养护。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任务完成以后,在混凝土硬化的初级阶段,一定要注意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混凝土工程的强度及耐久性得到提升,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使裂缝情况的出现得以减少,进而使混凝土从观感上更加的美观。任何一项工程作业的完成,都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保养,以确定其性能的合理发挥,混凝土自然也不例外,其养护工作主要是为了减小混凝内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因凝固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裂缝现象。因此,在完成相应的浇筑工作后,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承重能力,一般情况下,承重力应超过1.2MPa时方可进行下面的工程作业,以减少对混凝土体的破坏。然后对于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收缩现象,需要施工人员提前根据天气情况对施工环节进行预判,降低环境温度对施工的影响。
        6.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应用施工技术之一,由于其价格相对便宜、取材方便、施工技术易于掌握,使得该技术已大面积的应用到了土木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已日趋完善和成熟。在混凝土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施工应用技术,坚持创新与发展并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围绕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不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新一轮的革新及完善,让混凝土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更加成熟、可靠、先进,从而更好地为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三青.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OL].河南建材,2019(6):27-29.
        [2]付强,胡晓喆.探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32):91-93.
        [3]蒋秋生.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7):10-12.
        [4]左考飞.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技术分析,2017(07):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