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筱莹
佛山市顺德区顺茵绿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中国梦的实践路径上,我国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对立矛盾问题,因此乡村建设的生态问题和资源利用问题也开始日益加剧。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也开始推行生态乡村建设。生态乡村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乡村资源的利用率,为打造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本文从生态乡村建设的时代意蕴出发,立足于各种生态乡村建设模式类型,目的是设计出更加适合现行乡村经济发展的生态乡村建设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模式;生态乡村建设路径
乡村建设是三农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自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乡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就在不断地推进。2021年正处于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所以立足于乡村的环境资源现状,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已是快速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农民经济收入的关键,因地制宜地开创新式的建设生态乡村建设实践路径势在必行。
一、生态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时代意蕴
(一)生态乡村建设的时代意蕴
生态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生态建设内容,也是生态管理系统向乡村现实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理论基础,践行生态乡村建设是乡村生态文明和乡村经济产业发展的一次重要变革,可见提升新时代中国的乡村发展速度就需要不断地完善生态乡村建设。
(二)生态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对立矛盾,让建设生态乡村成为当前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乡村出现了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利用失衡等生态问题,而生态乡村建设就是生态农业战略在现行资源环境发展下衍生的具体化发展理论,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将其纳入其中,用以推进乡村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所以说生态乡村建设是乡村发展、乡村生态建设、我国小康建设的建设要求,践行生态乡村建设势在必行。
二、生态乡村建设模式类型分析
(一)农业区域化生态乡村建设模式
农业区域化生态乡村建设模式是将乡村生态农业的各项经济发展领域进行集中式发展,然后以点带面地完成整个乡村生态建设工作。从农业生产方面来说,农业区域化生态乡村建设会加大对稻田生态种植、农牧生态养殖等政策扶持力度、经济帮扶力度以及人才培养力度;从乡村生活质量方面来说,农业区域化生态乡村建设会为乡村完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循环使用建设、生态厕所建设等,管控秸秆焚烧、农药化肥污染问题等;从农业建筑建设方面来说,农业区域化生态乡村建设会合理地引导村民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合理购房、集中建房。同时还需要合理地开发土地资源、减少乡村私人建筑建设占地、理性开发公共资源建筑,以提高乡村建筑建设的利用率,然后将三个区域的乡村生态建设进行整合创新发展,就会渐渐形成农业区域化生态乡村发展链。
(二)资源保护式生态乡村建设模式
不同地区的乡村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这些特点会让乡村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优势,以前为经济发展过度地开发了这些生态优势,现在为经济发展就需要保护这些生态优势,抑制破坏、加强修复、节能减排就是发展资源保护式生态乡村建设的根本[2]。从乡村土地生态方面来说,建设者需要加强乡村防风固沙的基础建设以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土地资源破换问题;从乡村水木生态方面来说,建设者需要合理地管控树木砍伐问题、畜牧放牧问题、三废排放问题以及水资源清洁利用问题;从乡村生态产业方面来说,各地区乡村需要找到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根据这些优势发展一些特色的生态产业,制造更多的绿色生态食品和绿色清洁能源,这样就能达到保护生态资源和提高经济产业发展的双向效益增值目标。
(三)城乡结合式生态乡村建设模式
城乡结合式生态乡村建设的根本意义是通过这种发展来提高乡村经济发展能力,进而提高乡村生态的承载力。城乡之间的有益互动可以让城乡发展得到均衡,城乡结合部就是一种模式范例。对于乡村发展建设重型工业来说,建设者需要合理地开发矿石煤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完善矿石等资源开发的治理设备以及做好矿石等资源开发范围的生态修复工作;对于乡村发展建设中小型企业来说,需要借鉴城市企业生态发展的先进经验,坚决禁止“新五小”以及旧“十五小”污染企业的建设,科学合理地规划企业生态发展方向,以城市企业生态环境指标为基础,发展适合乡村的新式企业生态环境发展指标[3]。对于乡村基础建设发展来说,从电水信路四个方向来构建乡村生态环境发展基础,从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来构建乡村生态环境文化基础。随着城乡生态发展差距的不断减小,工农产业的协调发展能力和乡村生态发展的潜力都会得以提高。
三、生态乡村建设途径分析
(一)生态农业复兴发展
对于乡村来说,其经济支柱产业仍为农业,所以建设生态乡村就需要站在生态发展角度来完成农业复兴工作。首先要做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三废、农药化肥以及重污染金属的排放、建设生态畜牧养殖区域、鼓励退耕还林等工程的推进工作,然后践行各种新式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如稻鱼结合农业、沼气开发农业以及农林牧三项循环生态农业等,最后就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产各种绿色食品和清洁能源[4]。这种三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促进了乡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二)生态乡村旅游建设
乡村生态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巨大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通过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的方式来转化成经济收入。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建设首先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然后按照其特色打造一些生态农业观光园、农家休闲山庄、农家生态科技园、乡村生活体验园等旅游建设,在多种乡村生态旅游模式的结合发展下,该地区的乡村旅游建设规模就会不断地扩大,但是要想长久地保持客观地乡村旅游效益仍需要形成一定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园区共建、文旅融合就是提高生态乡村旅游建设的一种关键方式,地方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态进行融合创新,就会让游客对其产生深刻的旅游印象,到达游客引流和重复旅游的目的。
(三)生态网络单元化管理建设
乡村生态建设离不开乡村的生态管理,生态网络单元化管理就是适合乡村生态管理的一种新式管理方式。从环境方面来说,建立乡村水资源管理检测部门,不仅要做好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安全卫生问题,还要做好乡村河湖、沟渠的水质整治工作,同时建设乡村生态四大屏障,提高乡村的林木生态能力、水土涵养能力以及物种丰富度。从资源保护方面来说,根据乡村生态优势开发各种新式的清洁能源、建立循环生态农业。从乡村生态管理方面来说,需要根据网络信息技术,形成乡村生态网络单元化管理系统,此系统以网络单元管理和信息管理理论为基础,将乡村生态管理所包含的整治体系、修复体系、建设体系、保障体系作为系统的基础运行模块,通过单元网络实时监控并收集乡村的生态信息来对生态环境进行网络管理,并提出乡村生态建设意见、积极进行乡村生态建设网络宣传。
结语
生态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基础,本文从农村生态区域建设、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城乡结合生态建设这三种乡村生态建设模式出发,从生态农业复兴、生态农业旅游、乡村生态网络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新式的生态乡村建设实践路径,希冀能为我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凯旋.我国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7:22-25.
[2]张英华.桂林市临桂区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16-19.
[3]姚茂华,黄斌欢.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重构与主体整合——基于波兰尼生态政治的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2):27-32.
[4]田继垒.生态乡村建设之路浅析——以漓江流域生态乡村建设为例[J].商,2018(07):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