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昕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2
摘要:城市滨水公园能够显著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景观。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居民对滨水公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园设计中也存在诸多的环境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以期提升公园生态水平,满足绿色城市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公园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美化城市环境,使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应基于生态理念组织开展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以优质的设计形式完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促进城市的稳定发展。
1生态理念与城市滨水公园
1.1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主要指基于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的理念。生态理念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及消费战略,使现代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负面影响的一种设计模式。生态理念渗透于工程设计的所有环节,该设计理念关注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将重点放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上,在降低资源消耗的同时,也可维持生物稳定性,为人们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协调内部社会和文化活动,合理利用景观资源。
1.2城市滨水公园
城市滨水公园主要指在城市地域内,在附近水体区域建设的城市公园,主要由水域、路域和水陆交接的位置构成,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该区域也将植被、岸坡和水面融为一体,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水岸生态系统,一方面为植物打造适合生长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为动物提供觅食和繁衍的场所。
2滨水公园生态设计的意义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公园规划设计中,生态理念发挥着重要作用。滨水公园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依据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推动滨水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人们打造更加舒适且安全的生活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今,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前瞻性明显不足,从而为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扩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有限,城市建设中要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推动经济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日后的工作重点,并将环境保护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以此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型城市。
如今,生态环境已经被列入到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当中,设计人员应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概况和规划目标,在水域空间设计中将空间的生态性作为设计的重点。而生态设计中,水资源循环利用也成为较为重要的规划内容,要求设计者全方位考量生态环境保护,为水资源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3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某生态公园地块面积约为6.8公顷,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且该地区河流广布,跨越的区域较多,连接了四个新城区,成为该市一条重要的生态长廊,全长在70公里以上。
3.1设计理念
1)设计愿景
生态公园建设地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设计愿景为改善生态水系统,存蓄淡水、防洪蓄水。该公园是老城区的后花园,能够打造更加怡人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也成为城市的窗口,可建设吸引力十足的商业环境。所以,基地也将建设目标设定为创建自然和谐的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中,全方位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水、生物和人和谐共处的生态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化理念。
2)设计来源
多个功能区共同形成舒适轻松的生态环境,也更加重视人在景观中的参与性,创建具有浓厚人文情怀及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生态型长廊。在建设的过程中尤其关注景观自身的层次性,从而形成以点带线和以线带面的格局,高度重视景观整体性和参与性。再者,优化周边生态环境,增强河流的防洪能力,发展地方文化,这样在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也可促进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
将河流设计成婴儿的形状能够唤起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点滴回忆。河流上游是河流的生命力所在,设计基地地处上游区域,半岛的形状犹如一个婴儿蜷缩在母亲怀中安静甜美地熟睡。而源头在河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计中联想母亲的关怀,在地形之中设计婴儿的形状,上游起到源头的作用。该设计理念只能应用在这一地段,随后方可划分区位。
3.2设计策略
首先,创建特色滨水空间。将公园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部临近城市主干道,采取直线步行道,充分体现了城市的功能,成为人们运动和嬉戏的好去处。西部的中心特色主广场是集散广场人群的场所,私密性较强,同时也设有停车场。
其次,打造生态型滨水空间。基地的地下水埋深较小,容易产生污染问题,治理难度较大。在公园设计中,要加强绿化规划设计,以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基地景观的环境品质。
再次,建设资源再生的滨水空间。在改装、翻新的基础上构建极具特色的小品,该方式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投入,而且便于运输,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可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材料也展现了生产概况,更好地凸显了公园的风格和设计理念。
最后,建设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滨水空间。景点场地的中央设有一条景观廊道和景墙,以红色为主色,该景观也成为场地中的一抹亮色。
3.3生态设计
1)空间设计
滨水空间即为水陆景观界面,景观界面是一系列的空间类型。该基地为自然驳岸型,需高度尊重其自然形态。生态水岸设计中,由于水位变化较大,故而要合理计算高低水位差,之后制作高低不同的墙,这种设计方式能够使游人更好地感受大自然。另外,可在水边种植多种较高的水生植物,挡住栈桥。设计中也可合理利用当地不同水生植物的生长特点,配置具有保护河岸功能的生态群落。
2)绿化设计
受土壤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要改良土壤水质生态,之后种植乔木、地坡和灌木等,保护公园景观要素,达成分段建设的总体目标。
3)功能性设计
亲水性是人在滨水区域环境中的主要心理特征。滨水区应满足人们的行为与心理需求。滨水环境具有观赏、运动等功能,设计中需保持良好的视野,建设提供眺望点的建筑物,进而满足游人观赏景观的需求。常见的游戏类活动设施为亲水台阶,沙滩和戏水设施等。运动类场地设置主要分为垂钓、游艇服务区,鼓励人们接触水域。与此同时,设置多个亲水台,为游人欣赏对岸的风光提供了平台。再者,亲水平台本身也是一条若隐若现的水岸线,为密切景观与游人的联系和互动,还在岸边设置了多个碎石护岸。
4结语
总之,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日渐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该类景观规划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建设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核心方向。因此,在城市滨水公园设计中需要高度融入生态理念,打造顺应该发展趋势的城市环境,从而造福民众,确保生态系统平衡。
参考文献:
[1]陈洋洋.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探究——以荣成十里河绿轴公园为例[J].大众文艺,2020,No.482(08)
[2]刘丹枫,董宁倩."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豹子溪公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南方农机,2019,v.50;No.320(04)
[3]李佳利."海绵城市"理念下乌海市滨河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20
[4]周林春.滨水公园生态化设计解析[J].现代园艺,2019,No.390(18)
[5]高东东.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规划研究——以乌龙江湿地公园为例[J].四川水泥,2020,No.2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