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安全的丘陵地区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中)5期   作者:范田天 殷楠
[导读] 以鸦鹊岭工业园首开区为例,针对丘陵地区作为工业园区建设改造后面临的雨洪安全问题,提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构建园区水安全格局。

        范田天  殷楠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30070
        摘要:以鸦鹊岭工业园首开区为例,针对丘陵地区作为工业园区建设改造后面临的雨洪安全问题,提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构建园区水安全格局,同时兼顾园区的景观生态功能,并对对于丘陵地区工业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做出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水安全,丘陵地区,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1基地条件
1.1基地概况
        规划区位于宜昌市鸦鹊岭镇,地处长江北岸,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夏热冬冷,春秋气候不稳定。霜雪少,雨季长,降水时间分配不均,雾多、风小、日照充足,空气湿润阴雨多。多年平均降雨829.35mm/年,降水量季节严重分布不均,4-9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
1.2地形地貌
        鸦鹊岭镇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地的过渡地带,形态以丘陵地貌为主。规划区内整体高程差异不大,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规划区西北部,高程为173m;最低点位于东南部,高程为103m;规划区内相对高差为70m,用地条件较好,可顺应地势进行规划。坡度小于15%用地占77.56%,坡度大于25%用地占3.79%。经过工程处理可进行建设,局部有较为明显的坡度变化,可结合地势保留或改造。
1.3 水文特征
规划区内北部有温家湾水库、东部临近西引河,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体以沟渠、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养殖坑塘的形式存在,其中以坑塘为主。坑塘多分布在各居民点外围,村民的生活污水和养殖废物直接排入沟渠等水体。规划区内存在一定的洪水内涝等安全风险。
现状水系汇总表

2 规划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在进行构建水安全格局时应该将生态系统的保护放在首位,当生态利益与其他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首要考虑生态安全的需求,满足生态利益。首先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当地生态系统本底进行调查,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确定优先保护的对象。
        2.2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原则
        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及沟渠等水生态基础设施,尽可能的减少城市建设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是构建水安全格局的基本要求。采取生态化、分散的及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措施,降低城市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绿地和湿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应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汇集、渗透、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2.3多级布置及相对分散原则
        多级布置和相对分散是指在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重视工业园区内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的作业,根据自身性质形成多种体量的绿色斑块,降低建设成本,并达到分解径流压力,从源头管理雨水的目的。要将绿地和湿地分为城市、片区及邻里等多重级别,通过分散和生态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峰值控制、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防止城镇化区域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及水体污染等。保持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
        2.4因地制宜原则
        应根据丘陵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地理条件、水文特点、水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当地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开发目标,科学规划和布局。合理选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和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
        2..5系统整合原则
        系统整合不仅包括传统规划中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道路交通、建筑群及市政等)的整合,更强调了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整合。要将天然水体、人工水体和渗透技术等生态基础设施统筹考虑,再结合排水官网设计,将参与雨水管理的各部分整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相互连通的有机整体,使雨水能够顺利的通过多种渠道入渗、储存、利用和排放,减小暴雨对城市造成的损害。
3 构建水安全格局
        3.1 工业园区雨洪安全评估
        规划区北部温家湾水库承担片区的行洪功能,自北端温家湾水库起,规划区自北向南需预留一条区域行洪排涝通道。根据降雨资料,及工业园区的汇水面积,计算得到流出区域的20年一遇雨水流量为93.13立方米/秒。在工业园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场地径流预留行洪通道。

        3.2 园区汇水格局
        规划以保障园区水安全的同时兼顾景观设计效果为目标,结合现状丘陵水系,构筑“一轴、五廊、七区”的水安全格局。
(1)一轴
        规划以周边自然丘陵为主体背景,沿温家湾水库设计中央景观水体及滨水生态绿地,保障温家湾水库排洪需求的同时形成园区中心公园。中央景观水体的设计既要满足排洪的需求,同时也要保障水体的景观效果。需要通过对区域径流的测算来设计中央水体的横截面面积。
        为保证能顺利排水,中央水体的南端出口采用混凝土渠,最大流速不得超过5米/秒,最下游最小过流断面为18.63平方米,如出口断面可采用7.5米宽、3米深的矩形断面或,或上宽9米宽、底宽6米,高3米的梯形断面(均考虑0.5米超高)。上游断面过流面积可适当缩小。
(2)五廊
        结合规划区内东风渠形成生态绿地,结合道路绿化、防护绿地形成生态景观绿色廊道构成整个规划区内网络化的绿地系统,依托绿色廊道设计植草沟,构建园区的汇水走廊。
(3)七片
        通过绿廊的划分将园区划分为七大汇水区域,同时通过均衡分布在七大片区的公园绿地、生态绿地及广场形成园区的汇水节点。
4 结语
        基于水安全的丘陵地区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开发建设地形地貌改变后对场地径流的影响,科学对园区雨洪安全进行评估。规划过程中应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多级布置及相对分散、系统整合的原则构建园区的水安全格局,以保障工业园区的水安全。同时还应结合水安全格局优化园区的景观结构与绿地系统,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态的工业园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