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陈长明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陈长明
[导读] 摘要:建筑企业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经营目标,优化经营策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山东民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建筑企业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经营目标,优化经营策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但在当前形势下,一些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忽视了内部控制对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有序推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深入探讨了当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1内部控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意义
        1.1强化内部管理体系
        与其他企业相比,施工企业工期长、资金回收周期长、地域性广,尤其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严格性较差,管理难度较大,这使得企业无法对各部门和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控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实现集中管理,加强内部监督控制,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1.2规避经营管理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原材料、设备以及人工等。尤其在于项目建设初期,更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受当前国家经济政策调控影响,建筑施工行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据《全球建筑2020》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建筑市场将以年均4.9%的速度进行增长,增长至2020年的12.7万亿美元。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务必要抓住此次发展机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务必要提升对于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内部控制,整合分析企业当前信息数据,对于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预警,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措施。其中税务风险防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企业务必要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及时履行纳税义务,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避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1.3促进企业维持稳定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实现资源共享,保证绩效考核方案的有效实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通过完善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实现员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数量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现稳定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内部控制覆盖面不全
        施工企业在日常管理和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十分复杂,且大多涉及工作。然而,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不够全面,对自身工作流程的梳理不够全面。他们只注重工程施工进度,而忽视了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价格和质量,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实现工作内容的全覆盖。
        2.2管理方式落后,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部分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由于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阻碍了预算管理、报销、会计工作的推进。部分员工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无法实现自主创新,只能按照上级领导的规定完成工作,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与当前先进的管理思想有效结合还不够敏感。同时,一些施工企业缺乏风险防控意识,过于注重内部经济效益的提高,缺乏完善的审计机制,导致施工企业在实际工程推进过程中面临较大风险,影响工程质量。
        2.3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应贯穿于施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但目前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

由于建筑企业特殊的行业属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在建筑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对资金调度和运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和数据的不准确。同时,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但由于员工意识不足,制度肤浅,难以发挥其实际价值。
        2.4队伍机构缺乏合理性,专业人员水平偏低
        一些建筑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相关招聘要求和门槛较低,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员。现有的管理专业能力不适应工作要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应有的手段,难以满足当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推进的要求,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建筑业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施工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人员对项目进度了解不够,对企业目前的业务发展战略认识不够,对企业的业务发展认识不够,而管理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企业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3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3.1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性
        一是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保证其全面性和细致性。全面细致梳理企业工作流程,逐一列出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中涉及的风险点,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确保施工企业所涉及的活动纳入内控监督控制范围,确保风险控制的综合性。同时,企业要根据业务发展的要求,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该制度能够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
        3.2强化风险管控意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建筑业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导致企业风险率急剧上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在项目前期,完善内部审批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合同,保证施工企业资金流动性,降低企业资金风险。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针对具体项目采用动态管理方法,更好地实现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3.3完善和优化内控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施工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石。首先,从制度层面看,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经营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实现对经营者的约束管理。规范管理行为,通过完善制度,将约束管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相关责任,确保工作的落实。其次,企业要进一步完善预算制度,在项目前期对项目进行全面预算考核,把握内控重点,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风险。最后,企业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到位。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更好地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同时监督管理者的行为,进一步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提高,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不足,持续改进优化和完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结语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非凡,因此企业应当提升重视程度,根据自身经营管理及业务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根据发展需求进行优化改进,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规避经营风险,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内部监督管控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玉.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外资,2011,000(009):175-175.
        【2】朱樟良.进一步加强与改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12):176.
        【3】秦琦.新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0(03):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