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土地区地基处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梁志强
[导读] 摘要:论述了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分析了软土对工程造成的危害,阐述了软土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广州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论述了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分析了软土对工程造成的危害,阐述了软土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应用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在软土地区施工作业已愈发普遍。充分了解软土的工程特性,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将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
        2.软土的工程特性
        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地基。软土属于细颗粒土,含水率大于液限且天然孔隙比大,在种类上,常见的软土有软黏性土、淤泥、泥炭质土等类型。软土的工程特性较差,通常具有高压缩性、强度低、稳定性差及高含水率等特点。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直接在未经处理的软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极易发生基础失稳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采用不合适的地基加固方法往往也会导致事倍功半或者经济效益不理想等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性地选择更为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是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并进而保证工程安全的重中之重。

当前国内对于软土地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如下:
        (1)垫层法:通过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或者把表面部分软弱土层挖去,置换成强度较大的砂石素土等,处理地基表层。垫层的材料一般用强度较高、透水性强的砂、碎石、石渣、矿渣以及灰土和素土等。为了增强垫层水平抗拉断裂性能和整体结构性能,通常在垫层内增设水平抗拉材料。按其组成材料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灰土垫层和加筋土垫层等。按垫层在地基中的主要作用又分为换土垫层、排水垫层和加筋土垫层等。但由于该方法只能对软土浅层进行处理,对深层软土地基强度的提高不大,所以其所承受的建筑物荷载不宜过大。
        (2)排水固结法:通过在地基中增设竖向排水体,加速地基的固结和强度的增长,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加速地基的沉降发展使基础沉降提前完成。当前常用的方法有天然地基预压法、砂井及塑料排水板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降水预压法等。排水固结法目前应用较为普遍,但对于深厚软土地区,竖向排水体效果不佳,则需谨慎选用。
        (3)复合地基法:利用水泥(或石灰)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把地基土与水泥(或其他固化剂)强行搅拌,固化后形成具有水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制成桩体、块体和墙体等类加固体,并与地基土共同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复合地基具有施工难度小,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基本无污染及经济性良好等优点,是软土地基处理的常见方法。
        (4)桩筏基础:桩筏基础是桩和筏板相结合的一种基础形式,它能够在充分利用桩承载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发挥土体的承载潜力,并且筏板也能够承担相应的载荷,桩筏基础可以减少差异沉降和减小局部倾斜。桩筏基础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合理,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广泛推广与应用。
        4.结论
        当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较为丰富,在选用时应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针对性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满足使用要求,减少施工成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