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汇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 250300
摘要:随着土木工程当中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凝土建筑完裂缝的问题也成为了当前施工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基于此,本文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成因与防治;
1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1设计问题
在初始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土木工程混凝土的结构,那么将无法保证后期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类型、参数、构件尺寸等方面,努力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合理设置混凝土的等级、强度,避免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合理配置钢筋、建筑构件,避免给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2环境因素
土木工程的主要部分就是混凝土结构,但是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由于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缝问题,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应力。
1.3材料因素
决定混凝土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施工材料是否达标。在建设土木工程时,施工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不仅注重成本的节约,还要关注材料的性能,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检测,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1.4配比因素
混凝土配比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试验检测和配比设置,对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控制好添加剂等材料的用量。
1.5施工工艺技术
施工工艺技术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标准进行施工,那么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结构质量不达标甚至裂缝的问题,进而对整体土木建筑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2混凝土施工裂缝改善方案
2.1控制混凝土配比过程
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材料来源以及材料质量,在原材料进入到工厂进行施工前期,要及时对材料从出库到到达工地的过程中进行审核,严格的控制材料的来源。对混凝土骨料成分进行审查,骨料的含泥量大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吸水率过多,出现干缩裂缝。因此要及时的检测材料当中的成分,确保建筑材料的各项成分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当中。混凝土结构安定性是混凝土稳定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安定性好的水泥。提前做好预实验,测定小剂量混合的强度,结合建筑施工的整体结构,确定好混凝土混合的比例。混凝土的收缩程度需要在工程中进一步确定,根据水泥质量、骨料配比、当地温湿度等进行收缩度测定,确保混凝土的硬化强度能够为建筑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控制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过程是控制裂缝产生的重要过程,在浇筑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混凝土建筑的数量、混凝土建筑结构不同研究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测算出重点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采用加固处理的方式,避免出现裂缝。同时,为了避免在运输或长时间等待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要对混凝土运输的距离运输方式浇筑时间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对混凝土进行调配。浇注完成之后,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会出现离析的现象,骨料分布不均匀,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最终凝固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施工,一般来说,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模压处理。一般在24小时之内,混凝土初步凝结,这时要结合工程施工的振动状况,研究在施工过程力的扰动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问题。当混凝土最终凝固后,可以小批量地运送施工的材料,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散化放置,确保混凝土凝固后受力均匀。尽量避免集中应力压迫的现象,当混凝土凝固时间充足达到规定的强度之后,再进行正常化的施工。为了减少裂缝的出现,可以通过铺设木模板或手脚架等,将建筑过程中的应力分散开来,进一步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避免出现形变和震动。
2.3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能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直接决定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其重要。一是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混凝土工程的技术要点,如钢筋焊接绑扎、混凝土制作运输及模板安装等环节要着重强调,保证所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二是在平时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质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齐心协力做好混凝土工程。
2.4完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
施工质量监管是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必不可少的环节。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应着重监管模板搭建、钢筋焊接等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加强对工程的巡查和清点,杜绝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后,还要对竣工资料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如果资料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建筑不允许其投入使用,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保证建筑工程在交付日期之前达到规定标准。
3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常见处理技术
3.1表面修补法
第一,如果是裂缝宽度ω≤0.2mm的表层细微独立裂缝或者网状裂纹,那么我们可以用修补胶液修补裂缝,也可以利用纤维复合材料将其封护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二,涂覆法。如果混凝土表面存在较多的裂纹,那么我们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具有封闭作用的修补材料,并按照0.3mm~2.5mm的标准控制涂抹的厚度。第三,处理整体面层。如果存在较多数量且广泛分布的表面裂缝,那么我们可以用水泥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处理整体面层。
3.2局部修复法
第一,填充法。如果裂缝宽度或者深度超过0.2mm,我们可以先用钢钎、风镐或高速转动的切割圆盘扩大裂缝,将其加工成V形或梯形槽;然后用环氧砂浆、水泥砂浆、聚氯乙烯胶泥等材料分层压抹,并确保填充密实。第二,预应力法。用钻机在混凝土构件上钻孔,并将预应力钢筋穿入螺栓,拧紧螺帽,减小或者闭合裂缝。第三,重新浇筑。如果是由于运输、堆放、吊装不当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那么可以将附近的混凝土凿除、清洗干净并且润湿,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凿除部分,以达到修补裂缝的效果。
3.3低压注浆裂缝填补法
对于中等宽度的混凝土裂缝,应用裂缝填补法方式进行修补。主要是对裂缝进行完全的清理,并在裂缝处注浆进行密封。第一次修补剂凝固之后进行二次注浆,待凝固之后进行表面清理工作。如果裂缝较多时,可以通过白胶布对修补处进行辅助。另外,当裂缝修补较为困难时,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补缝器进行修补,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内部修补质量较为密实,提升修补的质量。
3.4检查修补外观情况
工作人员要观察修补后的混凝土外观情况。比如采用灌浆法修补混凝土裂缝后,工作人员可以提取浆液固化后的混凝土土心,对浆液渗透情况、分布情况进行直观观察;也可以采用压力机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测试,从而明确混凝土裂缝修补结构是否达到强度要求;还可以通过压水实验检测浇筑固化后的混凝土结构,如果不发生渗漏水则代表修补效果良好。
4结语
混凝土结构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完整性,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优良的效果。但是混凝土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裂缝问题,我们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修补办法,很容易出现裂缝扩大的现象,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为此,相关工作者应当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有效监控各个环节施工技术的应用,加强质量管控,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晓冬.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20(16).
[2]尹丽娜.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轻松学电脑,2019,000(015):P.1-1.
[3]陈立,陈爱鑫.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砼裂缝防治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000(00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