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 刘彦杞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刘彦杞
[导读] 摘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对城市的形象、交通,市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菏泽市  274600
        摘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对城市的形象、交通,市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部分城市由于规划不够合理、设计缺乏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对于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理顺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的关系,既要发挥城市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又要突出建筑设计的实践反馈功能。让两者相互促进、协调推进,才能为精神文明城市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协调发展;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城市规划缺乏特色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城市的主体功能和外在形象,还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元素,突出城市地域特色。但是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片面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利用,这也是造成现阶段国内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千城一面”现象的根本原因。城市规划设计没有保留地方特色,无法树立城市的形象。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进而会造成建筑设计的单一化,无法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不断提升的审美标准。
        1.2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不明显
        建筑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框架范围内开展,在此基础上保留建筑的功能与特色,这也是实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机统一的重要契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建筑设计中城市规划的指引作用、约束效果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这就容易让城市的整体风貌变得凌乱,缺乏美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部分建筑设计师对本地的城市规划文件、规定缺乏了解,以至于建筑设计只追求实用性,与城市规划相矛盾;其二是城市规划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对建筑设计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和约束。
        1.3建筑设计的评审机制不完善
        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无法脱离相关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规章制度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创造强制性的保证,督促规划以及设计的相关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的行为,使其能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相关经验的积累,各地关于建筑设计的评审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有的评审机制未能紧跟城市现代化发展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即当前的评审机制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与优化作用不明显。其次,无法及时发现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瑕疵,也就不能遵循城市规划对设计方案予以完善。
        1.4缺乏复合型的设计人才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都是专业性极强且对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工作。以建筑设计为例,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除了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外,还应当熟悉最新的城市规划政策,了解城市的历史、人文等,这样才能让建筑设计方案既突显特色,又兼具实用性。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型城市正面临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符合要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偏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如果没有复合型的人才支撑,设计方案不过关,将会对城市的科学规划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的价值
        2.1有助于良好城市形态的建构
        城市设计是宏观与微观统筹的,城市设计被认为是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构思调整,贯穿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引入城市设计,实现城市设计多个要素的统筹、各方利益的协调,使得城市开发规模、形态设计更合理,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形态和空间结构,更好地处理好城市整体设计与局部设计之间的关系。


        2.2建构有效的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将城市设计引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进一步确定开发强度,并着手三维空间的有效分析,实现建筑形体与空间结构关系的梳理,也将带动建筑科学指标控制体系的建立,为城市管理规划提供参考指导。将城市设计引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让两者协同,使得其紧密结合,把城市设计的需求转变为规划的基本条件,实现规划层面的控制引导。常见的城市管理规划指标有城市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密度、绿化率等,也能对城市建筑风格、建筑特色、色彩选择等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得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相统一,也使得城市建设项目实施与管理环节更加规范有序。
        3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融合策略
        3.1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设计
        城市规划属于社会实践内容,能够促进社会以及物质空间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在设计内容方面,已逐渐从单纯的形态设计发展为综合性设计,对于色彩、造型、材料质量等要求比较高,其空间形态变化形式如图1所示。在城市规划中,应与社会环境进行有效融合,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于日常居住以及消费的实际需要,进而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现如今,城市规划设计内容越来越丰富,并且规划设计技术类型也逐渐增多,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物体本身与公共建筑工程是否能够融合共存。
        3.2公共建筑设计依存于城市规划设计
        公共建筑工程依存于其周边环境,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重点考虑周边环境。在单体公共建筑以及群体公共建筑设计中,要求重点考虑周边环境特征。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高,有些设计人员盲目追求建筑特色以及新奇效果,容易忽略周边环境中的人文因素,导致建筑工程与周边环境之间缺少直接联系,虽然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美观度,但是实用价值比较低。对此,在公共建筑工程设计中,应将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作为指导,高度重视公共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美观性,而且可以丰富建筑工程实用功能。
        3.3完善群体效应设计
        在部分公共建筑工程设计中,城市环境的协调度比较差,虽然单体设计效果比较好,但是对整体效果进行分析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此,城市规划设计需将群体空间环境作为重要基础,而在公共建筑工程设计中,需将公共建筑工程设计与户外空间布局规划作为基础,进而创建有效整体。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提升城市规划与公共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公共建筑工程实体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应对建筑工程群体与构成物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在建筑工程群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所处环境中的历史文化特色、环境因素等,保证城市规划与公共建筑之间的有序性。
        3.4强化文化纽带作用
        公共建筑工程能够反映出城市发展水平,通过对文化纽带的作用进行分析,城市与公共建筑工程之间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在城市发展中,不仅需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应丰富城市文化精神。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首先需明确文化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优化城市规划方案,进而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提升。在公共建筑工程设计中,也应详细了解文化形式,丰富公共建筑工程文化内涵,全面掌握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将公共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进行有效融合。
        4结束语
        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对城市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追求城市要素的协调,追求城市特色的凸显,关注城市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这使得城市设计中必须关注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城市各元素的合理匹配,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凸显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胡沾沾,王纪武,徐婷立,等.基于“后亚运效应”的韧性城市规划调控研究——以杭州市奥体博览城片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0):124-125.
        [2]王倩倩.大遗址区小城镇规划策略与方法研究——以洛阳市平乐镇为例[J].城市建筑,2020(20):213-214.
        [3]张世慧,曾桂萍.浅谈黄石市城市规划与黄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筑设计[J].建设监理,2020(S1):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