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波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中,地铁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地铁网络的完善,地铁车辆的安全运行已成为地铁运营服务部门重点的关注点之一。地铁车辆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轻则将直接影响地铁车辆运营可靠度及乘客满足度,重则将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关注度,甚至将危害到社会财产以及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将系统的探究地铁车辆系统在运营中常发生的一系列的故障以及背后的原因,并通过这些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检修方案,减少关键系统部件的运行故障,同时保障在故障发生后可以快速的解决故障问题。
关键词:地铁;车辆故障;检修策略
引言:
地铁车辆在运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类故障,若出现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直接导致车辆晚点、下线或者抽线等重大运营事件,就会导致旅客滞留,尤其是一线城市及早晚高峰时,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也将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因此探究地铁车辆关键系统的故障分析以及检修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系统的阐述现代地铁车辆关键系统的频发故障以及背后的原因分析,基于地铁车辆运行可靠度,给出相应的检修策略。帮助地铁运营服务部门能快速的进行故障判断和分析,为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保驾护航。
一、地铁车辆的故障探究
随着地铁运营里程数的增加、关键系统和部件的设计使用寿命的临近、部分系统和部件的缺修欠修等原因,导致地铁车辆关键系统和部件的故障频发。传统老旧的检修规程和工艺,已无法满足多车型、多车况的检修要求,且检修方案也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导致了地铁交通系统的故障频发。经过统计发现,在日常的地铁交通系统故障问题中,影响乘客舒适度、或易造成正线运营事件的故障,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车门故障
列车车门的开与关由电子门控器来控制,开门列车线、关门列车线、门释放列车线、零速列车线驱动门电机,从而实现左/右侧车门的开关功能,详细的门状态与列车线的逻辑关系见表1:
表1 门动作逻辑
.png)
因地铁列车的运行与门状况存在逻辑关系,即在车门未关闭(关不到位)的状态,列车无法牵引。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尤其早晚客流高峰时期,因车门本身状态或旅客过多挤压等情况,往往导致车门关不到位或者无法关闭而报正线故障,甚至因此引发列车晚点或请客下线等事件的发生。据统计,南京地铁老线年度车门故障数中,正线故障约占总车门故障数的34.56%,而导致正线晚点、清客、下线、切除等故障约占正线故障数的9.16%。
而车门的故障点主要集中在一是车门不能及时打开或关闭,二是车门位置信号检测不到,三是车门打开或关闭时间较长,四是车门防夹人功能异常。造成车门系统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频繁的关闭和开启,易导致车辆车门的电气控元件和机械零部件的损坏,究其原因也是日常检修深度不够、检修覆盖面不全等,致使故障隐患未能及时发现。
(二)制动系统故障
制动系统作为地铁列车的重要关键系统之一,其状态直接影响着列车能否安全运营,根据运营状况的统计,制动的故障主要表现为列车制动力不够、制动不释放、紧急制动不缓解等情况,运营时这些制动故障极易会导致地铁列车冲标、欠标、列车不牵引、正线晚点、请客等时间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空气压缩机故障、各类制动阀件故障漏气等导致压力不够,从而引发的各类故障事件,因此制动故障背后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下图为空气制动系统的主要结构分布图。
.png)
图1 地铁空气制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三)牵引系统故障
牵引系统也是列车运营至关重要的系统,故障的发生对列车运营影响较大,主要的正线故障显示为牵引制动故障、电气制动故障、牵引中级故障、牵引严重故障等。从故障数据统计来看,牵引系统的故障发生主要集中在列车运营十年以上。经分析,牵引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修程内维修时,更换部件与原牵引模块部件不匹配;(2)牵引模块内的IGBT等将近使用寿命,故障频发;(3)原牵引模块的部件设计不规范,部分模块的结构未达到使用要求,致使模块内系统不稳定,从而报故障。
(四)内装运行系统故障
内装系统故障包含着列车内部装置的故障以及电气元器件的故障,比如列车内部的扶手吊环太松,不牢固。或者车门指示灯,报警器,安全锤等等无法正常运转和使用。这些故障虽然不起眼,但是小小的隐患日积月累注定会造成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列车检修过程中需要一个个细致的排查[2]。
二、控地铁车辆故障分析以及解决策略
总体而言,造成地铁车辆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除了系统本身的原因,更多还是因为日常检修的漏洞导致的。目前地铁车辆系统的检修模式有很多,比如日检修、周双检修、月检修、全效修、预检制度等等,但是这些检修制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检修制度无法匹配列车实际的运行状况。
现在很多检修虽然有固定和强制的检修周期,但是列车自身因为运行的距离、运营车况等等其他因素,导致不同列车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刻板的按照检修的日程来检修,难免会造成检修漏洞,因此检修需要灵活的匹配列车以往的检修数据和运行状态,比如一辆列车如果预检发生了问题,那么接下来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点检修这辆列车,因此合理的根据不同列车的过往数据进行个性化检修,是未来列车检修的重点方向之一。
其次,需要完善检修的流程以及制度,检修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对列车进行全面的检修,而且需要单独设置相对独立的检修模块,要严格的明确列车不同系统故障给列车运行造成的影响,以此来对不同部位的故障划分为故障等级,针对故障等级偏高的系统部位需要多频次的进行预检以及复检。对于故障等级比较低的可以采取快速的检修策略,以此来提升检修的效率。
最后,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检修评估标准:检修内容、检修的合格程度、检修的成本控制、检修人员的技能素质等,这些问题都是互相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的。
三、结束语
列车在运行中难免发生故障,无论什么故障,无论故障的大小,检修工作都应该全面不放过并且有重点,有层次的进行针对性排查和解决。除此之外,同时需要完善现有的故障检修制度,从人员素质方面,检修流程方面,检修合理性方面,检修灵活性方面入手,通过检修制度来控制故障发生的频次,是现在地铁系统工作人员需要重点考量的事项之一。
检修不仅仅是检查故障,发现故障,解决故障,检修更加是一套完善的综合处理方案,通过考虑到前期的检修人员、检修主题、检修范围、检修重点、检修费用,到后期的检修频次、检修效果、检修方案、检修复盘等等,这一套的检修都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调度,以此来实现地铁列车检修过程中经济,效益,效率,效果的四方共赢。为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人民日常出行保驾护航[1]。
参考文献:
[1]李威.地铁车辆故障分析及检修策略的优化举措[J].电脑迷, 2018, 000(021):113.
[2]单晓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门故障分析及检修策略优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19).
[3]戈春珍. 基于故障数据分析的地铁车辆检修策略优化[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