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荣 刘凡鹏
中森(山东)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管理者必须要做好相关工作,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往的土地规划工作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对此需要实施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站在全局角度统筹谋划,重点规范完善土地征用标准,要坚定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还要注意确保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相适应,从而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整理规划的路径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本文在分析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整理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相关发展路径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整理规划;现状;路径
城市化检测中,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是重要的两部分工作,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下,为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致力于城乡规划建设,将城市、乡村看作一个整体,全面规划管理下发展区域经济,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中,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进行实际、深入的考察调研,以探索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
1.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财产,关系着人民切身利益,且影响着城乡建设规划,因此土地管理要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眼光。在规划整理中,既可保障城乡建设工作,还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土地资源是固定的,但人口大力增长,导致土地利用紧张,需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进行科学开发和合理规划,才能满足实际需求。一旦在程序建设中缺少了土地资源的支持,会延缓城市发展,甚至导致其发生停滞。此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下,城乡建设空间更加充足,一定程度上还可改善和优化规划方案,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推动城乡建设发展。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整理规划存在问题
2.1规划系统存在缺失
城乡规划建设发展中,与土地整理规划之间关系密切。需做好土地整理规划,才能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良好保障。但在实际土地管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对短期经济效益更为重视,而忽略了过度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和土地浪费问题等,会对城乡规划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领导人员对此重视不足下,规划系统高效性、可行性不足,建设工作流于形式而存在不少缺陷。土地整理规划工作本身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点,涉及内容繁杂、技术要求高,因此在规划系统和制度缺失下,其实际实施质量、效率严重不足。
2.2土地占补不平衡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追逐利益,且可能为了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环境问题等。土地资源这一无形资产是具有较大价值基础的,需要开发商投入巨大资金来开发利用,而由于资金周转期较长,因此不少开发商会忽略土质因素和气候因素等,而选择直接开发。在退耕还林实施的同时存在严重的毁林开垦现象,产生严重的占补不平衡,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且导致人类生存要素被破坏[2]。
2.3土地资源开采过度
土地整理规划中,存在过度开采问题会引发土地规划与土地管理间矛盾。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为扩大城市用地面积而过度开发土地,导致开发力度超过其承载能力,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此外就是一些拆迁户为了获得更高利益,会可以将土地价格抬高,进而影响到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2.4投资主体单一,规划管理缺乏灵活性
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中,由政府作为土地管理的投资主体,在土地整理规划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其力度相当有限,无法承担土地开发中大额资金需要。因此扩充资源来源渠道,使得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是当前重要问题。
同时就是在程序规划建设中,其土地规划整理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足,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中需合理调整土地利用侧重点,依据当下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的科学预测来调整,但实际上很多调整只是表面进行其实质并未发生改变,导致规划脱离实际。需注意在保证灵活性的情况下,还需保证规划实施的稳定性,避免影响到规划权威性,而无法达到其预期目标。
3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整理规划路径
3.1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科学性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需保证规划方案科学性,以合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在规划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过实地考察制定规划方案,对闲置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利用率,同时可减少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间矛盾。
3.2严格规划审批和规划设计
对市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计划需严格执行,一些地块未参与规划不可通过建设使用审批。不受理与规划技术规范要求不符的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委员会研究规划区内交通干线两侧建设项目的审批,各镇依据自身权限对辖区内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和村民住宅建设等项目提出初审意见,各镇行政主要负责人审核辖区区域规划、之后上报审批。
土地整理规划要严肃设计,土地储备机构在储备地块之前,需要具备规划部门出具的设计条件。土地招拍挂过程中,以规划设计条件为重要依据,其中会确定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和绿化率等各项技术指标,这些指标不可随意更改。如果其涉及到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变更时,也需依照合法程序经市规划委员会集体审批。建设项目经批准提高容积率,需要将国有土地出让金差价补交国土部门。
3.3落实好建设土地
城乡规划建设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落实好建设土地利用价值,只有严格控制区域内土地使用和管理情况,才能保证城乡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落实建设土地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提供可以使用的土地资源,审批环节中要实施高效监管。土地资源批划后还需全面了解其结构和类型,并做好详细记录。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制度,确保土地管理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需加强监管,依据国家法规政策对土地资源管理实施有效监管,约束相关人员行为,严厉处罚批评违法乱纪行为,切实落实好建设土地[3]。
3.4丰富融资渠道
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因此要注重工作热源素质的提升,并保障投入资金充足和及时到位,为其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实际工作中,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土地管理部门需结合当地情况和城乡规划建设战略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融资计划和流程,来确定融资金额。还需充分了解融资者,根据其实际能力、需求设计专项资金,使得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与政府相关部门、当地企业和市民也应加强沟通和联系,创建更加多元的融资渠道,为土地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城乡土地管理时,必须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我国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建立新型的规划管理机制,对于城乡用地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带动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宝麒.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25.
[2]苏燕青.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8(9):83.
[3]王翔.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南方农机,2018(4):59.
[4]冯丽.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