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4242519940217XXXX
摘要: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优化,对交通运输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内部的交通方式主要以市政道路为主,其能够对交通运输网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国的工程建设备受关注,尤其是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国家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加大了投入的成本,以此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和城市交通的便利性。本文对我国道路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关应对政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交通道路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通道。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 拉采尔曾言:“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国家、城市和交通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交通道路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所以促进国家综合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并且在道路工程建设发展中关键就是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中,要加强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促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高效完成。
1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1.1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意识短缺,道路建设的管理比较散漫。对于道路建设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政府在工程的指挥部挑选人员临时组成的监管团队,而不是工程建设负责监管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管理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管理能力有限,没有充分全面的管理的观念,并且对于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和道路建设环境出现的特殊情况无法有效的应对。再加上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足,对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管理目标不准确,没有管理规划,导致出现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出现无效的现象。
1.2 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
市政道路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因此政府重视度较低,没有制定完整的监管措施和施工单位的施工建设、考察标准,并且对于施工材质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出现偷工减料、材料质量低和道路寿命短的现象出现。
1.3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检查标准低
市政的道路工程过度重视工程造价,而忽视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技术,而出现技术水平较低和责任心低的项目单位承包道路建设的项目,甚至出现找临时的建筑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并不是全面的了解道路工程建设和施工的措施,以至于出现偷工减料和工作态度懒散的状况,导致道路无法高质量完成,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并且对于完成的道路政府没有制定统一的高标准,以至于对于道路建设“草草了事”,低质量的道路大量出现。
2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管理措施
2.1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
政府要看到道路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道路建设关乎国家的发展,关乎人们的生活水平,政府要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加以重视,从而提高道路建设高速发展。低质量的道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政府要做好领头的作用,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低质量的道路严厉打击。对于施工单位要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要求施工单位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有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并且避免出现偷工减料而影响道路质量的现象出现。要求施工单位对道路建设进度状况适时的进行向上报备,要求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进行有效的反馈,并与现场的监管人员及时的进行沟通,为达到高质的道路建设努力。以此促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高质量的发展,使得道路工程建设能够按期完成。
2.2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1)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市政道路的建设通常在城市内部中进行,但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完成大量的拆迁工作。同时,城市的空间具有对应的限制,使市政道路建设的场地相对较小,使施工现场无法对大型设备进行应用,以此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由于存在场地小但拆迁需求大等因素,使施工周期被延长,为了追赶工期,使市政道路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的完成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从市政道路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讲,施工建设人员的有效管理是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时,当施工建设人员得到有效管理时,可以有效保障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合理化管理施工建设人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对合理化的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并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来有效的约束和管理施工人员。但是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邀请多方代表来发表意见,对其意见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为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提供基础保障;②明确划分权责,由于不同岗位之间的责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对其进行一一明确,并将其进行细致的划分,甚至落实到各个施工人员的身上,这样不仅可以使施工建设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可以使其操作规范性得到有效的保证,以此提高施工质量;③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增强自身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并参与到质量控制活动中,以此使质量控制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2)及时开展市政道路设计活动。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之前,需要开展市政道路施工设计活动,增加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机会,并完成实地考察工作,这样可以精准掌控施工现场的实际数据,从而为市政道路施工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由于市政道路建设主要在城市内部中进行,会对城市部分交通的运行产生影响,为了减少其对居民的影响,需要压缩市政道路建设的施工周期。为了使市政道路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地进行,需要制定施工计划,并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从而在规定时间内使全部施工工作得以完成。案例分析:在某工程开展中,前期因为规划不当,导致道路施工设计中出现了披露,加大工程施工难度,对此,借鉴以上问题,本工程采取了“激励式活动”方案,通过划分组别的方式,让各个部门认真清理所在的管理内容,并给出周密的计划,哪方出现问题,有哪方独立负责,通过这种分工明确,奖罚分明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中的不必要损耗。除此之外,从现场测量的角度来讲,工作人员采用有效沟通的方式,明确地下管道系统的位置,并标记施工现场中地下管道的位置,从而使误触地下管道事件的发生概率得到大幅降低。另外,严格控制施工方案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进程和设计方案进行实时对比,以此掌控施工进程的整体方向,当施工进程和设计方案存在偏差时,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从而有效凸显设计方案的指导性意义。
(3)严控市政道路施工材料。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开展时,施工路线相对较长,会消耗大量施工材料,因此,科学控制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对施工材料的投入量进行严格掌控,当施工材料的消耗得到有效减少时,可以使生产效益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对合理化的材料使用规章制度进行制定,使施工现场材料资源得到优化的同时,使施工材料的使用和储存更加合理,从而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庞大的地下管道系统存在于城市之中,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当施工建设和地下管道规划之间未进行有效沟通,会对市政道路施工进度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当施工单位对地下管道布置缺乏了解时,可能出现对地下管道误触的现象,这样不仅会损坏地下管道系统,而且会对建设区内居民生活产生以及人身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市政道路施工材料能够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来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具体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从采购材料方面来讲,严格筛选其质量和规格,从而保证其科学合理性;②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加大检测的力度,对其质量以及供应商资格等进行筛检,从而使施工材料的规格以及质量与施工设计要求保持一致性;③合理设计施工材料的存储工作,这样可以降低施工材料出现发霉变质的概率,同时,需要详细记录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以此杜绝材料被浪费现象,从而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的同时,来提高市政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
3 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市政道路也在不断地增多,对于高质量的道路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对工程建设的管理研究分析以及高度重视,以此促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兵杰.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市政技术,2020,38(增刊 1):65-67.
[2]王军.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研究[J].中华建设,2020,21(4):172-173.
[3]高扬.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7(29):133-134.
[4]杨文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分析[J].河南建材,2019,7(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