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旗絮
沅江市自然资源局, 湖南 沅江 413100
摘要:农村土地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伴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和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农村土地的价值大大提高,农民对于土地权益的关注越来越多。当前,由于农民不再仅仅依赖土地而生存,所以出现了不少非法滥用土地、破坏耕地的行为,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一些农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受让人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也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被滥用、闲置等。基于此,本文结合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对策
引言
土地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完善,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土地利用,是国家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的指导和规范,因此促进农村土地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完善非常重要。此外,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可以大大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意义
参照国家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新农村建设已成为社会及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发展农村经济之际,农村土地资源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将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列入农村经济发展日程。关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可切实合理分配农村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避免出现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2)在发展新农村之际,土地资源是重中之重。优先处理农村土地资源问题,可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3)强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可避免农村耕地与建设用地间的矛盾问题,促使二者合理规划,相互发展,为打造和谐新农村奠定基础。
2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农村土地管理认知不足
农村宅基地是集体所有的,农民只有权使用它,只有在村庄进行户口登记的人才能享有这项权利。然而,少数地方政府对土地使用和管理缺乏深入监督,仍然存在在耕地上盖房、非农村户口建房、超出审批面积建房等问题。农村建房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管理和有效利用。由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分属不同部门,确权的主体和性质尚不明晰。此种结果导致许多地区违法用地问题严重。例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主体不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权属尚不明晰;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分属国土和农业两个部门;确权登记发证的后续工作亟待加强,相关政策调整尚未及时跟上。再如,城市建筑面积与农村地区使用面积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使得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屡禁不止。此外,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为了上项目、搞开发任意征用农村土地,使农村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
2.2 思想观念落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对新时代的土地管理认识不足,未能全面检查土地管理状况,不能动态掌握土地管理和使用状况,无法按照现行国家规定进行土地管理。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实施资源计划。非法使用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农村土地、城市建设用地和道路建设用地的严重失衡。一些地区土地面积大,引起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关注,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利用以新农村建设为名占用农村土地,由此大大减少了农村耕地面积。通过分析过去两年来我国土地总体管理和使用的发展趋势,这一问题仍在扩大。
2.3 征用土地不规范
征用土地不规范,严重阻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不利于土地资源管理的顺利进行。面对土地所有权,国家存在高度话语权,经常会出现国家强制征地现象,导致大多农民群众承受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损害农民集体利益。在土地管理层面,农民享有土地承包权。
然而,其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国家要征用土地,蒙受经济损失的终究还是农民群体。尽管国家在土地征用方面,出具了相关补贴政策。然而,相关在土地补偿制度依旧存在不合理问题。例如,在经济补偿方面,农民群众能拿到的土地补偿费用,远远还不足总份额的20%,严重加剧了失地农民生活难度。
3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引导农民转变思想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迅速,但土地问题影响和阻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许多农民由于对土地的依附感,不愿意流转他们的土地,也严重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大规模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为城乡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农民在土地流转之后的生存问题。一方面,由政府引导建立土地地价评估机构,合理安排土地使用,以确保耕地不被破坏。另一方面,探索商业发展用地补偿款市场化。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并进一步加强农村住房标准化的监管,严格禁止在耕地上建房。同时,有效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监督,必须坚持不改变土地的性质,维护农民的利益,确保土地流转不会损害农民的权利和利益,也不会破坏土地的原始生产能力,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大规模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3.2 加强耕地保护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稳定,必须运用基础土地和耕地保护手段。通过加强对基础土地和耕地的保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粮食生产,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做好基本土地和耕地的保护工作,建立明确的补偿和处罚制度,严格规范基本土地和耕地的使用,并对保护耕地进行奖励。基本土地和耕地应该得到保证,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3 树立法治理念,严格执行土地政策
法治建设是我国当前的战略之一,因此,新时代的土地管理工作必须积极树立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管理意识。重视对农村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在主要党政和全国会议上将有关土地管理的重要准则(例如土地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渗入农村行政管理人员,以确保其政治意识不断提高,并进行有效的土地管理。法律可以使党和政府的领导层渗透到农村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坚持依法行政,合理利用土地管理权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富裕创造价值。在执行土地政策时,应坚持全面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土地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增强农民对土地管理的信心和满意度,并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3.4 强化政府部门资金投入
由于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局基础设备相对落后,政府部门应增加资金投入比例,进一步完善国土局基础设施。面对土地资源管理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自身认知,指导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真正展现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对农村发展的建设性作用,政府相关部门需从思想认知上予以根本转变。只有在思想上有了充足认知,才能在资金投入方面“下足功夫”,进而全面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所需设施建设、人力建设、设备建设等,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优良效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土地资源管理,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然而,在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依旧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广大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强化工作经验总结,立足土地用地不合理、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稳步上升,为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质量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燕.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应策略探讨[J].价值工程,2020,39(17):10-11.
[2]曾灵敏.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0):65-67.
[3]汪晓东.当前形势下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