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信号的控制与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金龙
[导读] 摘要: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智能交通信号控制采集模式(定点采集模式、动态采集模式),并根据非饱和交通运行状态与饱和交通运行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智能交通信号的控制策略与具体的处理方式,以期为现代城市交通行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绍兴市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智能交通信号控制采集模式(定点采集模式、动态采集模式),并根据非饱和交通运行状态与饱和交通运行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智能交通信号的控制策略与具体的处理方式,以期为现代城市交通行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智能交通信号;采集模式;控制策略探讨;常见方法;应用分析
        引言: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体系日趋完善,极大地便利了社会群众的安全出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应用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果说,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体系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那么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则是影响其是否能够正常发挥效用的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在我国交通领域内加大智能交通信号的控制与应用力度,不仅有利于提高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的运行速度与实际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解决了城市交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与社会稳定得到有力保障,促进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1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采集模式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工作人员在进行交通信息的采集工作的时候,应该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一般情况下,传统交通信号采集必须经由极为冗多的交通信息控制流程才能够顺利完成。就现阶段而言,交通信息数据处理你模式已逐渐相转向电子信息化,较之于传统的交通信息数据处理模式,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采集模式,通过感应线圈检测机制来进行信号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交通信号数据检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
        1.1智能交通信号定点采集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感应线圈、光电信息、超声波等检测装置,对智能交通信号予以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实际的应用管理。将智能交通信号定点采集模式运用于智能交通信号的实际采集环节,不仅须要将交通占有率、人口密度、交叉口等参数信息予以综合考量,而且必须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提升智能交通信号定点采集效果。当然,智能交通信号定点采集模式也并非十全十美,该模式最为明显的弊端和漏洞体现在:采集的数据有限、车辆类型分辨率不高、车流分流的分辨率较低。智能交通信号定点采集模式表现在:其一、几乎不受交通状态的影响,其二、可以进行全天候工作处理,其三、鲁棒性好,在上传数据的同时优化信息处理机制。
        1.2智能交通信号动态采集系统
        该系统通过GPS终端和遥感影像技术等方式来进行交通信息的接收、整理与分析,以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的动态采集。运用智能交通信号动态采集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经纬度、车头方向、交通密度及车流等参数进行全面监测与控制,有效地落实系统化的控制机制。除此之外,在智能交通信号动态采集系统的实际应用环节中,不仅可以实现交通信号信息的数据上传,而且有益于提高交通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对于智能交通信号动态采集系统而言,其采集到的信息来源于时间域和空间域,然而,该项技术的技术漏洞具体表现在:在进行智能交通信号的信息管理过程中,由于车辆与车辆之间存在互相遮挡的现象,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交通信号的跟踪进度。一般情况下,技术对无线传输网络的效率和信息密度依赖较高,使得该过程存在三分钟至五分钟的时间延迟。


        2智能交通信号的控制策略探究
        2.1非饱和交通运行状态的信号管理策略
        针对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工作中的非饱和交通状态的信号管理,必须将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机制与主干道予以有效结合,优化路网体系,进而降低车辆错误停靠与延时停靠等情况的出现,以提升智能交通信号应用效果。
        2.2饱和交通运行状态的信号管理策略
        在智能交通信号的控制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非饱和与饱和状态下控制工作的不尽相同,如果道路交通处于饱和状态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动态控制工作予以全面落实,以提高车辆管理质量,防止道路交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饱和交通运行状态的信号管理而言,由于交叉口车辆过于拥堵、路网锁死等情况的发生,致使路面交通身陷囹圄,在这种条件下,应该尽量发挥智能化信号灯控制技术的长处,缩减道路交通的拥挤情况,进而保障道路交通疏散处理的系统性、科学性与稳定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协调作用。
        3常见的处理方式
        3.1单点信号控制管理机制
        3.1.1感应控制
        感应控制是一种需要结合感应设备,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控制模式,该模式结合了让行控制、信号控制的处理要求,能够在维持正常交通秩序的基础之上,提高交叉口运行质量。
        3.1.2自适应控制
        该控制方式通过提升资源利用率并健全交通信号处理的自适应状态,以实现良好的交通疏导效果。
        3.1.3周期性控制
        该控制方式检能够对交叉路口信息予以有效检测,提高了信号处理和控制流程的契合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信号管控质量。
        3.2干线控制管理机制
        3.2.1定时协调控制流程
        通过定时协调控制流程建立定时处理系统,能够实现交通信号的互动以及联合处理的工作效率。
        3.2.2感应协调控制流程
        该流程可以通过发挥交通信号感应设备的运行优势,建立干线处理和支线处理并行的控制模式,从而协调交通信号网络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智能化交通迎来全面发展,展望未来,我国应不断加大智能交通信号的控制与应用力度,优化城市交通的管理效果,在保障人们出行安全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周文奇,韩晓玉.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运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5(21):91-92.
        [2]李建国,黄春梅.信息化视域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究[J].电子世界,2020(7):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