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水务局 274000
摘要:在我国,由于政府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的不重视,同时有关水利单位对许多的小型水利工程没有合理分配人员进行监管和维护,出现了大量小型工程被荒弃的现象。文章把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了解与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的未来方向,并令其可以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确保工程运行安全高效。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程运行
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政府为防洪减灾、灌溉供电、水电开发、生态保护、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实施的举措。它因为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因管护主体“集体”的虚化、缺位,而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因此,怎样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是值得深究的。
一、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产权不清
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是政府发起的项目,然后交给几个企业进行项目竞标,最终选出一个企业负责投资建造这个工程。而建造完工后,政府与水利单位间的产权始终模糊不清,导致工程在建成后的管理形式杂乱,工程效益也在缩减。
1.2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
如今,许多小型工程处于荒废的状态,没有相关的管理体系,水利单位管理时缺乏科学性,工程的管理工作都是以个人意识,没有整体的大方针,显得混乱无序,无规范性。
1.3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因为大多数小型水利工程在农村附近,雇用的管理人员多数是农民群众,没有专门的人员培训,他们首先都会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
1.3设施设备陈旧
荒废多年的小型水利工程,里面的设施设备因为不能及时检修和更新,出现许多的破损,甚至有些装置已经不能再启用。
1.4后期维护的经费不足
小型水利工程的后期是政府需要继续跟进的,而经费的不足导致水利单位不能及时对设施设备、附近的绿化环境等问题进行修复,给工程运行的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2.1“重建轻营”思想长期存在
普遍认为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硬,投入大,见效快,政绩彰显;而水利工程管理任务软,投入少,见效慢,政绩隐潜。政府和社会对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不够重视,支持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2.2政府没有明确界限
政府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前期、后期没有很好地明确界限,前期时主要是企业负责,政府是辅助,后期应该是政府为主体,水利单位是协助政府展开管理工作的,但由于诸多原因,出现大量权责分不清的问题,也说明了当地政府对工程后期维护的不重视,反而重于形式,流于表面,一味建设水利工程,提高自身的政绩,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促进当地进行制度化、有序化的管理。
2.3受众的范围小
小型水利工程是便于当地的农民群众的,他们一直有这个观念“这些东西应该归政府管,不关他们的事”,因此,水利单位雇用他们时,很多人都是把这份工作当作是易赚钱的兼职,不会想得很远,具体来说就是他们一整天看着这个工程,不用为其他事动脑筋,也就不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4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政府把大量经费用于工程建设中,导致管理经费投入缩减。水利单位对这些有限的管理经费不能进行大规模检测与更新,特别是一些技术相对复杂的设施设备,只能把它们闲置,也就出现了老化陈旧的现象。相对来说这笔经费用在给管理人员结算工资,或一些技术要求低的维护中。
2.5水利单位的内部结构混乱
水利单位既不属于企业,又不是事业单位,更多是一种公益性的组织。所以,它的内部结构显得臃肿,里面的人员参差不齐,个人的职位不清晰,没有很好的内部运行机制,缺乏对内部人员的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热情降低。
三、推进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把政府职责落到实处
政府首先要分清界限,并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明确在整个管理模式中应扮演好怎样的角色。然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府需要实地走访和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的更正须符合当地的实情。
3.2完善水利单位内部结构
水利单位需要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并进行合理裁员与引进新鲜血液,提高水利单位的劳动力素质。成立专业研究小组,认真把关相应的技术人员,对地方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政府提供相关数据,促进政府制定合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政策和方针。
3.3实行监督制度,确保工程的有效运行
政府和水利单位都要对工程设立监督制度,而政府主要针对水利单位及工程是否有问题进行监管,水利单位针对的是小型水利工程的人员管理、水质监护等方面的监督。政府不定期派出几个审查员和水利单位高层长期管理坐班两种形式推进工程的安全运行。但两种形式需要先进行试点观察实行效果,再逐步扩大范围,做到全方位小型水利工程全覆盖。
3.4改良更新设施设备
政府严控投入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并加大对管理模式的投资比例,同时水利单位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及更新里面已经陈旧或老化的设施设备,重新运行工程,还要定期派出团队进行工程检测,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3.5重视农民群众的教育培养
重视当地农民群众思想的更正和知识的储备量,不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淘汰农民群众的落后思想,还能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水里单位要定期派专家在农村开展相应的课程培养,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水平,推进水利工程的开展。
3.6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周边环境的更新
荒废的工程说明了附近的杂草丛生,既不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也不利于水质的保护。政府需出台方针去鼓励当地农民群众对工程周边的杂草进行清理,并打捞水中的垃圾,为小型水利工程提供一个绿化干净的环境。
四、管理工作措施开展的要求
4.1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是核心,水利单位是辅助,分清两者的权责关系,提高政府的组织领导能力,除了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也要合理规划政府、水利单位、农民群众在工程中的关系,以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试点方案等多种手段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和水利单位参与工程管理。
4.2分清重点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又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小型水利工程的问题首先是解决制度、资金、劳动力等问题,接着才是其他次要的问题。
4.3因地制宜
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是大方向,因此需要当地水利单位为政府提供数据,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出台对应的方案,促进政策能在各地农村发挥最大效用,提高工程效益。
五、结束语
政府对工程的管理实施严管把控,出台一系列完整的政策和管理体系有利于让水利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有利于发挥其行政效力,提高政府的权威,从而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单位的内部结构体系完善,人员素质提高,有利于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辅助政府进行有效管理,发挥工程安全与高效运行。
小型水利工程不仅可以调节当地的气候,为农田提供丰富的水资源的同时有效防止出现洪涝,稳定了每年的粮食产出,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而且提高各地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效力,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缩小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1]邱翔,邱云.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运行安全高效.水利发展研究.343000
[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论文.瑞文网.2019.01.15
[3]孙继昌.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