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问题与地质选线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中)5期   作者:易阳
[导读] 由于我国国土资源比较辽阔,所以导致各个区域之间的地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易阳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
        摘要:由于我国国土资源比较辽阔,所以导致各个区域之间的地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作为我国地质的重要一部分,对岩溶地区的地质勘察对整个工程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而为了更好地提升勘察效果和质量,相关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在勘察中还应当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对地质进行优质的选线,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评定,并且以此为基础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保证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选线的水平和效果。   
关键字:岩溶区;地质勘察;地质选线问题
1、引言
        岩溶地区在我国的地质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且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岩溶地区占据我国西南区域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以提升,而铁路作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必备工具之一,为了满足人们需求必须要提升其建设标准。而在铁路建设选址过程中,对于岩溶地质的选址而言,由于选址难度较大导致勘察问题频出。近些年以来,我国的基建工程日新月异,建设单位的关注重点也放在了岩溶区域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上。本文所引用案列为一条长3.45km,埋深150m的隧道,其内部是碎石道路相连通,所以,交通较为便利。此隧道侧面的地貌是傍山地貌,不仅地形的起伏较大,而且还伴有溶洞等岩溶地质。此隧道在施工伊始,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勘察发现,此地上侧是空洞,下侧是黏土夹灰岩块碎石。此外,该区域虽然水量不多,但湿度较大;所以,在开始施工时要对地质进行更为精细地勘察,保证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2、岩溶水文地质单元与岩溶隧道工程地质测绘
2.1岩溶隧道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和内容
        作为岩溶隧道施工的首要条件,对岩溶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进行勘察过程中,必须要对该区域进行精准的测量和预算,从而确定其地质测绘的范围以及内容,继而实现对该区域边界的精准划分。简单来讲,岩溶水文系统主要包括四种边界,即滞留、隔水、地下以及地上分水岭。因此,施工开始之初,要结合实际的水系情况、地质情况和地形地貌情况进行明确地划分,相比于较容易辨别的平面边界,岩溶水深部的边界是很难确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是比较大的。而对岩溶水系统的勘察作为整个勘察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在进行地质勘察过程中,无论是规模大还是规模小的水系统均要进行精细的勘察。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整个水文系统平面与深部类型以及边界的组合特点,以及河流各面的重视,要精确地把握和测量。除此之外,对于地表岩溶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该区域盆地、竖井、空洞以及地下岩溶廊道等地表特征。总而言之,虽然勘察和测绘岩溶区域的地质是一项基础的工作,但其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而且既复杂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所以,相关从业人员要加强此项工作的推广和发展。
2.2岩溶水系统分析
        作为地质测绘的基础,对岩溶水系统分析不仅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还关乎到整个地质测绘的质量。对于岩溶水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岩溶水系统地质条件的分析。其中,所谓的定性分析指的主要是对工程地质区域的天气以及地貌等外部环境的分析,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地质边界的分析,对蓄水结构补给、径流和水流系统等分析探究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此项工作的主要是综合分析探究当地的具体条件,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岩溶水质。

此外,定量分析探究是采用精确的数学公式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整理分析该区域的实际具体情况。此类方法在铁路项目中并不常见。评价该区域的地质条件时,要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岩溶的发育情况和分布区域进行明确地掌握,准确地分析出该区域工作范围之内的环境水文和地质条件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完善项目的设计方案,为以后的施工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3、岩溶区危岩落石及岩溶水生态地质环境
3.1岩溶区危岩落石
        在进行岩溶区的选址中,必须要加强对选线的重视力度。为此,在进行相关设计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该因素可能导致的负面问题,譬如,岩溶峰林或者孤峰等特殊地貌以及怪石等。一般情况下,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如水、泥等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安全,而且还直接影响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尤其是雨季此类恶劣天气频发的气候环境,更是会导致危岩落石的发生,进而严重制约整个施工安全和进度。所以,为了更好地降低此类情况的出现,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工程进度,在进行选址中要尽可能的减少隧道的洞口数量,尽可能采用最短的线路进行施工等。在进行岩溶区的选址中还应当尽可能的规避此类情况频发的危险地段,尽可能的选择山嘴或者低缓的岩溶区内,在不具备此类条件的时候,可以适当压低线路的高程,以此将安全指数最大化,提高运营的质量。总之,要时刻以运营安全为主体。
3.2岩溶水生态地质环境
        岩溶区域内的浅饱水带、表层岩溶带和压力饱水带等区域是水资源最重要的蓄水区。因此,隧道施工开始之初,岩溶水生态环境会被工程严重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岩溶管道的水流可能会受到隧道排水截流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岩溶水文系统的流量,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其二,岩溶泉和暗河可能会受到施工所排放的污水的影响,会导致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水质受到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日常的蓄水以及灌溉农田所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是来源于地表岩层的岩溶泉,在此种背景下,如果采用浅埋隧道的方式,势必会给地表层岩溶水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水来源,岩溶区内的暗河以及岩溶泉则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所以,在此类区域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排水设施的布置和选择,进而保护岩溶泉以及暗河周围的生态环境,确保人们日常用水质量不受影响。
4、覆盖型岩溶和埋藏型岩溶
4.1覆盖型岩溶
        所谓的覆盖型岩溶是指被松散物积聚而掩盖的岩溶。此类岩溶区的地下水埋藏是较浅的,水交替作用相比而言也比较突出。土洞的塌陷是施工过程中比较极端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覆盖型岩溶区域地面失去稳定性,这些土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长期的活动。在进行工程选线时,要尽量选择砂泥岩隧道,避开地面塌陷较为严重的区域,绕避开岩溶平原,对于实在不能规避的区域可以采用以桥代路的方法。
4.2埋藏型岩溶
        可溶性岩层被松散土质所掩盖,可溶岩被渗透河流溶蚀的岩溶称为埋藏型岩溶。在我国修建岩溶隧道过程之中,埋藏型岩溶的情况并不多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隧道的建设与日俱增,而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就是埋藏型岩溶。此类岩溶地下水的源头一般都是比较高的地方,埋藏量也比较大,很难弄清楚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系统,这就会导致隧道施工存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选线时要尽量的避开埋藏型岩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章,王科,蒋良文,等.岩溶区铁路勘察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高速铁路技术,2018,9(5):38-43.
[2] 任启磊.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技术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3):12-13+15.
[3] 黄建.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问题与岩溶地基安全性评价[J].居舍,2018(17):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