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施工技术及保障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纪家豪
[导读] 摘要:本文以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项目(一期)为例,首先介绍了工程的重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围绕林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提升、水系治理与生态修复、涵改桥工程、生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稻及小麦大田的种植养护方案共计六个分项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梳理,并对保障本项目建设质量的技术及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200131
        摘要:本文以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项目(一期)为例,首先介绍了工程的重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围绕林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提升、水系治理与生态修复、涵改桥工程、生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稻及小麦大田的种植养护方案共计六个分项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梳理,并对保障本项目建设质量的技术及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林地生态保护;施工质量通病预防
        引言: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最早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研究。探索此种建设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自然景观对现代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此举可有效保护生命土地的安全性,帮助城市居民获得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从而在现代城市生活方面享受“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红利。但此种建设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现代城市,还可以在乡村中大力推广,成功打造公园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项目(一期)工程概况
        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项目(一期)的建设规模为:
        (1)项目开展主体区域:港西乡村公园(一期改造工程),总面积共计4.3km2,最西端为三沙洪地区,最东端以老滧港截止,南北两端的边界线分别为海洪河及规划八路。
        (2)项目工程主要包含的内容为:实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包括林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提升、水系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联通与绿道设计、村庄整治提升,以及村内其他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提升等。建设地点集中在上海市崇明岛中西部港西镇境内,施工计划工期共计406天,于2019年3月12日正式开工,于2020年5月下旬结束,如期完成。
        2.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工程设计规划及施工期间的重点难点如下:
        第一,对现场的施工管理要求严格,不得影响周边其他单位和居民正常办公和生活。为解决该问题,计划对各施工阶段的施工进行严密组织,按照相应的工艺生产要求合理安排各施工团队的进场时间,精心策划每一道工序的搭接和较差,重点围绕各个工序之间的配合方式以及各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如期完成。
        第二,工期跨度较大,施工期间经常面临高温、多雨等天气。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克服此类问题,但苗木的种植及成活率如何保证需要重点解决。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思路为:为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决定采用带毛泥球形式挖掘和种植落叶树种。从采苗阶段开始,起挖、运输、种植等所有环节均需运用保湿技术,在要求时间内及时完成苗木的栽植,确保苗木不会因为缺水而风干。本工程需要的苗木数量多、种类广,故苗木的采购作业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工程管理部制定了如下管理细则:第一,苗木运输量需根据重质量加以确定;第二,苗木材料运抵施工现场时必须附带苗木检疫证、出圃证、营养土介质需经过具备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中心测试通过,并提供产品合格证和有关营养成分分析表,并做好表层土壤(深度为0~60cm)的土壤分析检测报告。上述所有文件资料缺少任何一项,有关苗木、土壤产品均拒签收。正式使用土壤前,技术人员需对土壤性质进行测定,经过改良后方可使用。
        第三,因箱涵及道路“白改黑”改造施工,对周围交通及居民的正常出行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施工前,本工程管理部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获得相关批准授权书后,与当地交警部门共同制定分路、分段施工计划。
        第四,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按照时间安排进入施工期之后,为了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出行,在任一交通路段开展施工作业时,均应留足安全通行空间(非全封闭)。整体工程规模较大,特别是在港西镇临近中心区段,日常交通流量较大,故该地区政府部门与本公司沟通之后,要求施工团队必须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改造工作。经过综合考虑之后,设置的解决方案如下:①地下改造预先进行,尽量缩短地面上方的施工时间。②在地面施工期间,由当地交警部门以及志愿者配合交通引流工作,保证施工和居民通行“两不耽误”。③除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之外,如何科学安排施工次序也是重点。原则为:施工区域道路的通行能力不得低于道路高峰时段交通承载力的一半。
        3.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分项工程施工主要技术方案
        3.1林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提升
        在本工程中,为了使林地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必须遵从的原则和具体采用的方式如下:
        3.1.1相关原则
        (1)林地分郁闭度最低值不得小于0.6;
        (2)林地分目的树种和辅助树种的林木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比例不得发生改变(以不能减少为主);
        (3)与采伐前相比,林分目的树种的平均胸径不能更低;
        (4)森林景观及内部生态系统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破坏,工程开展期间不得对森林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且每一个区域的景观特色均应清晰呈现;
        3.1.2可行性方式
        (1)对每一株树木中的枯枝、死枝进行修剪,树冠下部1~2轮的活枝也需进行修剪。获得的树枝应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安排运送至特定地区统一处理。
        (2)针对中龄林木进行修枝处理后,保留的冠长不低于树高的1/2、枝桩尽量修平,剪口不能伤害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3)作业人员应该基于生态角度改善空间垂直结构单一的林地现状,丰富林地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4)经过处理后的林地生态景观系统应该具备鲜明的林带“亮点”,形成赏心悦目的线型空间,不仅可以为地方居民创造出更好的日常居住、休闲娱乐环境,还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带动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3.2林相抚育施工方案
        林相赋予施工的重点技术如下:
        (1)生态疏伐。“疏伐”是指为了调节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而进行的森林抚育采伐,需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等确定具体的方法、强度、开始时期和重复期等。
        (2)卫生伐。卫生伐实际上可视为“安全伐”,是一种基于林区安全角度考虑的深层生态疏伐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本文基于具体事例进行说明。在2019年下半年,澳大利亚爆发了山火,大火持续时间非常长,据统计,直接死亡的动物数量超过10亿,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造成此次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于:①一些打着环保旗号的激进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威胁护理人员,阻碍其开展正常的护林作业,包含设置防火隔离带,对一些劣质和生长落后、价值较低的林木进行砍伐等。

②一些无知的人甚至抱着“找乐子”的心态人为纵火。总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引发了山火。由此可见,对林区进行卫生伐也是一项重要的抚育措施。本工程开展期间,卫生伐作业所在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病虫害数量校对、规模较大,自然情况十分恶劣(如风力强度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林区气候严寒、大雪积压严重等)。经过数轮卫生伐之后,大部分生态功能已经受损严重的树木被完全清除,工作组决定在相应区域补种一些适当的树种(部分地区树木分布较为松散、缝隙大,林分情况较为严重,同样补种合适的树木)。坡度大于25°的防护林原则上只进行卫生伐,伐除受害林木。为了提高抚育成效,卫生伐需与其他抚育间伐协同进行。抚育间发的一般原则如下:①清除已经失去价值或低价值的林木(如达到“朽木”程度或是已经死亡的林木);②对一些品种达到“劣质”程度的林木进行清除;③砍伐有碍林分环境卫生的林木;④保留有助于益鸟栖息繁殖的林木。
        3.3水系治理与生态修复
        水系治理开展前需进行测量工作,其中的要点为:根据工程平面和结构特点,要保证护底板标高、厚度、位置及护岸墙身线条直顺。此外,水系治理工程开展期间对放线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而言,水准点位、轴线控制点必须沿线布设,出现任何偏差均可能导致治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到了具体的施工阶段后,作业人员首先需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在正式进行施工前,务必对水准点位和轴线控制点的布置情况进行检测,确保精确无误后方可开始施工。施工期间还应注意及时测放,及时发现相应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避免问题堆积。作业人员还应保证底板的位置、标高、平整度,从而为进一步使护岸线条直顺及位置尺寸正确奠定基础。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围绕基坑排水作业进行介绍,具体流程为:①为保证基坑开挖顺利进行和开挖的质量,基坑开挖必须在基坑周围设置水沟和集水井进行排水,同时要切断周围的明水水源流入基坑,保证坑底干燥,避免塌方。②排水沟随挖随设,层层下挖,层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30×40cm)、在四角及适当位置设置集水井(60×70×80cm),以便放置水泵,及时将地下水排除,达到降排水目的。③排水沟底和基坑底以及集水井底和排水沟底始终保持0.4米的距离,确保坑底土壤干燥,易于开挖,保证质量。
        3.5生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1)金属构架花架的安装施工流程:①定点放线;②土方开挖;③素土夯实;④碎石垫层;⑤使用强度为C-15的素混凝土垫层;⑥使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独立基础和立柱。
        (2)素土夯实作业流程。①进行基础开挖时,机械开挖需预留15cm左右的空间,其内的余土应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挖掘。针对基坑内产生的“垃圾土”,直接使用挖掘机等设备予以清除,并使用质量达到相关要求的好土进项夯填作业。②挖土与设计标高逐渐接近后,应使用压路机等设备进行素土夯实作业,可在边角处配合使用打夯机。每次夯土作业完成后,都需对夯实密实度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此外,最终夯实完成的素土需达到设计标高。
        3.6水稻、小麦大田的种植养护方案
        (1)种植前的准备工作。①将种子置于户外通风处晾晒3天后选种。②在50kg的水肿加入12kg大粒盐,待盐分充分融入水后,将种子放置于其中,清除坏种。③捞出种子,放置于清水中浸泡两遍,保证种子表面附着的盐分被洗净后备用。④控干种子表层水分之后,静置10小时后拌种。
        (2)秧田期的管理。①播种开始后的芽期内,需放置倒芽、烂芽。②幼苗期和成苗期,应按照“浅水勤浇、施送嫁肥”的原则,促进苗吸收养分。③地膜覆盖保温管理。膜内温度至少应控制在30℃,揭膜前应先灌水。
        (3)大田苗期管理。清除杂草、注意分蘖情况、注重病虫害防治。
        4.保障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技术措施及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4.1质量保证具体措施梳理
        (1)质量保证目标:竣工及移交时一次验收合格率及苗木成活率均需达到100%。如果在竣工审计过程中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包含苗木死亡问题),则需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质保期和养护期为竣工验收后的三年,三年绿化养护期届满时组织移交验收;移交验收的不合格部分由我方无偿返工(更换、补种、现场清理等全部工作)并养护至下三年的返工种植日再次验收。
        (2)质量保证体系:①严格遵照施工图纸执行有关操作,及时进行联系单的收发工作,由项目工程师负责将联系单按照编号发放到各施工员受众,并由技术工程师负责技术交底,确保每名施工员均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施工目标。②针对工程质量的检测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有关工程质量的检查需做到按工程部位随时填写工程资料,所有资料均应保证即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4.2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4.2.1绿化种植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针对绿化种植区高低起伏不平通病,对土方进行粗平处理,预留足够的沉降时间,对低洼地进行补填。
        (2)林区土质较差,土层碎石较多通病,对树木种植穴内添加营养土,挑拣碎石,种植前进行翻耕作业。
        4.2.2保证苗木100%存活的措施
        (1)周期性检测苗木生长情况,发现水土流失时,需进行填土堵漏作业;
        (2)平均每月使用打药机喷叶肥2次,每个季度施加有机肥1次。
        结语:本文选用的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仅仅纳入了生态基础设施概念中的一层含义——“生态化”的人工基础设施建设,并非基于自然系统基础结构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本项目的开展目的在于,通过人为方式,对已经被破坏的林地、农田以及已经达到寿命上限的道路、民居等进行整体性的改建,使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综合而言,港西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成功的,为未来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供了一种规划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秀英.日本国立公园的利用方式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利用的启示[J].林业勘查设计,2020,49(04):92-95.
        [2]王庆华,房荣.淄博中心城区滨水生态景观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以孝妇河湿地公园、范阳河生态修复建设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110-111.
        [3]薛立尧.以绿色基础设施为西安城市生态化建设筑基[N].西安日报,2018-11-19(008).
        [4]杨立彬.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8,38(11):147-148.
        [5]李铀.浅析林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黑龙江省乌马河林业局梅花山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18,50(01):72-73+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