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特种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项目增多,与城市建设进行配合的同时也暴露出路面、路基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对道路施工产生影响,降低道路质量。因此,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应注重操作环节,结合施工中所需的技术要点与以往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控制对策,提升路面、路基的坚固性、耐久性,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需求,使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中更健全。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路面施工;路基施工;
1 市政道路桥梁路面及路基施工特点
在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中,路面、路基建设均属露天操作,应考虑周边环境、所处地质等诸多因素,选用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技术。路面与路基的实际施工中涵盖多个专业及复杂的结构物,需要各部门配合工作。施工前,施工企业应当与多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保证施工能够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
2 市政道路桥梁路面及路基施工程序
2.1 施工测量
为了对市政道路桥梁路面、路基的品质进行更好地把控,应重视施工前的测量环节,结合建设需求,通过研究设计图纸,对道路中线进行现场的实地恢复,同时明确构造物所在的位置,为后续施工提供精准数据。
施工单位应重视测量放线环节,在精准准据下完成每道工序,使纵横断面完成准确化定位,复测时对融入桩地面标高同时进行水准基点标高的复测,明确构造物、所需几何尺寸,减少误差。施工单位应对路面下布设管网线路线数据进行收集并绘制成图,与设计图纸结合,完成全面、精准的施工测量。
2.2 路基开挖
进行路基开挖前,施工单位应优化防渗工作,及时清理地表,挖除顽固阻碍物,同时应对排水环节做好设计,例如在适合位置增设排水沟或截水沟等。
施工单位在开挖前应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探究,通过对固定方案的设计使施工可以免受附近结构物的影响,呈现极强的施工安全性。针对有复杂化地质结构的建设路段,施工单位应使用人工操作,配以自卸式设备和大、小型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开挖。
2.3 路堤填筑
部分大段路需要进行路堤填筑,施工单位应对土松铺系数完成精准收集,以确定后续的压实次数,提升路面及路基的耐久性、平整性。
路基进行填方时,施工单位应结合土质试验,配合压实度、填土厚度等数据完成后续操作,与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保证填土干密度,凸显较高的压实度。
针对同一坑中的土质,施工人员应注重土质变化,从多角度观察,对土质异常进行有效把控,使填土后的路面有更高的平整度,避免后续使用中的积水问题。除此之外,不同区段选用的压实方案存在差异,应划分为多个工序,避免压路机无法压实,保障土体密度,提升路面、路基的整体质量及施工水平。
2.4 排水环节
路面、路基排水未做好合理化设计,易留下安全隐患,诱发多种病害,缩短市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施工单位在排水设计时应结合农田水利,减少水患带来的经济损失。
第一,可通过急流槽、水沟等多种不同排水设施,完成雨水的排放。
第二,借助水泵或临时挖沟等方式,排放已存在的积水,避免对路面的侵蚀。
第三,使用盲沟应对地下渗水的情况,可增设挡土墙,并做反防渗操作,使地下水可从渗水孔流出。针对非渗透水土的填筑,施工单位可结合道路实际情况选用黏土完成排水操作。
3 市政道路桥梁路面及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3.1 压实技术
为了使路基的压实环节具有平整度与耐久性,须在压实前对整个路面进行细致化清理,对填挖界面的纵向数据进行复测与收集。如遇结合面坡度大的情况,应借助土工钉加强结合面建设。针对土质挖方区,施工单位应对填筑材料进行筛选,使用具有较强渗水性的材料,在挖方路床附近0.8 m区域内设计超挖后的回填碾压,在填挖交界处增设土工格棚。针对黄土路基,施工人员应挖出向内倾斜的台阶,注意该区域内土质的含水情况,通过加水或加石水的方式解决含水量不足或过大的情况。针对坚硬岩石的路基,应使用冲击碾压的方式或通过强夯手段完成半填半挖式的填压,避免因填挖导致的变形。
3.2 掺灰环节
市政道路桥梁路基底可借助掺灰工艺进行处理,保证各层的密实度。
(1)清理基底。将树根、垃圾和其他附着物等进行彻底化清理、移除。
(2)检验进场石灰。在实际操作前须经过测量与放样操作,对灰土的层数、所需的捕筑宽度进行有效控制。
(3)掺灰拌和。注意掺灰时的拌和环节,应保证拌和的充分性,减少石灰窝的情况,并保障没有生土团出现。
(4)选择混合料。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根据施工需求选择混合料,使最大粒径与路面、路基施工需求同步,在后续的压实操作时,应注重每一层的情况,使各层密实度满足要求。施工单位应注重行车质量、养护等,严格把控掺灰环节,使技术在施工中更细致,保障路面质量。
3.3 强夯工艺
实际施工时,操作人员应结合设计图纸完成定位及精准化测量,以明确强夯的整体范围。
首先,重视地面高程,寻找夯点的实际位置并做好标记,辅助第一遍强夯操作,同时控制测量误差。
其次,借助机械设备,例如将起重机夯锤中心与需强夯的点位保持一致,使夯锤在进行自由下落时能够精准化强夯,提升准确率。
最后,施工人员根据路面及路基强夯的要求,结合市政道路桥梁的整体长度,对夯点进行针对性调整,通过精细化操作有效强夯每个夯点。与此同时,强夯须确定夯前锤顶高度,配以补压方案,使每次的夯击能量可达到1 000 k N•m。实际操作时,沉降量应小于3 cm,在最后一次沉降时做好控制,在试验环节确定夯击的整体遍数。
3.4 碾压技术
施工人员应重视冲击碾压环节,根据设计图纸,通过测量放样手段明确压实的边界。应对场地真实的含水量进行科学检测,整合所得数据,为后续计算提供足够信息,实时记录碾压前场地的密实度。应注意场地的整洁,借助清洁工作使场地更平整。
4 市政道路桥梁路面及路基施工技术控制对策
4.1 把控施工程序
施工前,应结合建设需求对技术、现场和设备等做好组织与整体性规划,重视前期多项准备,使小桥涵、挡土墙类的操作与市政道路桥梁路面及路基的建设相统一,保证在工期内完成整体项目。
监理在施工中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明确指示,使其在施工环节中规范自身行为,使工作更细致化,严格把控各工艺要求,根据施工程序进行后续操作。
4.2 合理选用施工方法
针对机械的配套使用,施工单位应借助主机减小以往的劳动强度,配以辅助机有效加快整体施工进度,减少工程造价,使压实设备与应与建设需求相一致,提升路基强度。
4.3 掌握防护技术
路面、路基在空气中暴露,易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受到侵蚀而诱发病害,应对其进行相应防护。
第一,冲刷防护包括直接方式,即石笼、植物和抛石等多种防护,制定完善的支挡结构体系完成长效化防护。冲刷防护可选用间接方式,依托结构物针对性地改变路基附近水流方向,减少路基破坏的因素,减小水流带来侵蚀性。针对结构,施工人员应勘测水流方向,地质条件、间道宽度等。
第二,坡面防护使岩石或土质边坡得到保护而减缓风化情况。施工人员应具有先进理念,对边坡岩性、坡度等多方数据做好收集,设计与建设路基相符的防护对策。例如植物防护,借助其根部固定土体,调节温度,保护环境。
5 结语
市政道路桥梁路面、路基的质量对路面整体使用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会影响工期和建筑成本等多个方面。建筑企业应具有先进理念,审视以往施工模式并找到其中不足,针对操作工艺做好相应控制,提高路面及路基的建筑质量,提升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金岩.路基施工技术分析及特殊路基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3):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