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大沽河管理所 山东平度 266700
摘要: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常年生活在水中,养殖水体不仅是鱼的生存场所,而且是鱼类天然饵料的培育场所,水产养殖品种、养殖密度、饲料投喂量,是影响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淡水养殖;池塘水体;生态调控技术
前言
水是一切水产品赖以生存的必需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鱼类的产量和质量。俗话说“养塘鱼先管塘水”,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水体技术,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是养殖户们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淡水鱼养殖的重要问题。
1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好坏的判别
鉴别水质的重要依据是看水的颜色。水色与肥料、浮游生物数量及其数量有关。有两种有利于养鱼的水颜色:一种是绿色,包括黄绿色、棕绿色和油绿色。另一种是棕色,包括黄棕色、红棕色和绿棕色。这是因为在这两种水体中有许多浮游生物,鱼很容易吸收和消化。如果水的颜色是淡绿色、深绿色或灰蓝色,它只能反映大量的浮游植物,但不能解释其良好的质量。这种水一般被归类为贫水,不能很好地养鱼。如果水的颜色是黑色、棕色或铜绿色,甚至是臭的,这是变质的迹象,而旧的水或坏的水会导致死鱼。池塘养殖的水质要求最好的水质是肥、活、凉,肥料是关键。因为浮游生物指数显示大部分的水是旧水,鱼很难消化。肉眼观察,这种水的颜色在一天内没有变化。但是,肥料中有活水,肥料中有冷水,这有一个变化规律:第一,上午和下午都有变化,表现为上午轻,下午浓,这符合藻类趋光活动的特点,即上午浮游植物少,下午多;第二,在上风和下风处有变化,即上风处水色较淡,下风处水色较浓。这种水容易产生“水华”,这是优质水的标志,相反,它是坏水或老水。
2影响池塘水质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池塘水的外源性污染。二是池塘水的内源污染。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池塘先老化。随着池塘年龄的增长,池塘老化、塌陷、淤泥变厚,成为各种致病源的滋生地,并导致鱼类疾病。第二种是,诱饵已经腐烂。由于池塘中的食物密度很高,农民经常追求产量,增加放养密度,这必然会增加投入,使饲料过剩。池塘底部积累了厚厚的泥浆,这会导致腐败并损害水质。最后一种就是药物污染。当鱼塘养殖过程中出现鱼病时,农民缺乏防治技术和药物知识,擅自增加药物用量。为了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个体农民在自由放任的过程中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残留的违禁药物。
3水质不良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经过几年的鱼塘养殖,鱼塘中后期鱼类的数量和摄食量增加,鱼塘中残留的饵料、鱼粉和沙生藻类继续增加,使鱼类处于危险之中。同时,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等。在缺氧条件下,发酵和分解会改变池塘底质和水质,降低酸度,削弱水中有益菌的自净能力。气候变化很容易导致缺氧性洪水或鱼类发病和死亡。此外,药物的不当使用会增加池塘水中的有害和有毒成分,并威胁养殖鱼类的健康。
4淡水养殖池塘水体生态调控技术
4.1正确对待池塘中的藻类和微生物
在集约化养殖池塘中,养殖密度逐渐提高,养殖饲料投入远远超过20世纪50年代,同时异养比(HR)远远大于1,即随着养殖密度增加,池塘藻类的作用相比微生物的作用逐渐下降,养殖密度大约在300千克/亩是一个分水岭,在亩产300千克前,池塘的水环境控制者主要是藻类,但在亩产500千克后,池塘水环境的主要控制者是微生物。
4.2采用“八字”养鱼法
“八字”养鱼法的主 要内容是:“水”——养鱼的水体环境条件,包括 面积、水深、土质、水源水质及周围的环境等。“种”——要有数量充足,规格适合,体质健壮符 合养殖要求的优良鱼种。“饵”——供应饲养鱼充 足的、营养成分完全的饲料,包括施肥培养的天 然饵料生物。“混”——实行不同种类、不同饲养 龄与规格鱼的混养。“密”——合理密养,鱼种的 放养密度既要高、又要合理。“轮”——轮捕轮 放,在饲养过程中始终保持水体鱼类较合理的密 度。“ 防 ” —— 做 好 鱼 的 病 虫 害 防 治 工 作。“管”——实行精细的科学管理工作。“水、种、饵”是养鱼生产的基本因素;“混、密、轮、防” 则是养鱼的生产技术措施;“管”是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人为因素。实践证明,凡按“八字”养鱼法 的原则养鱼就能获得高产,为养鱼高产提供了技 术性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成为我国养鱼 业的经典。
4.2机械处理
首先是使用制氧机,制氧机有很多种,但它们都通过 水的挥发和曝气产生池塘水的对流,提高溶解氧并释放 水中的有毒气体。要充分发挥氧气蒸汽的作用,来改善 水质,一般来说,每 5 个游泳池可以安装 3 千瓦的制氧 机。第二,用潜水泵调节水质,在池塘的中心或一端安装 一个4英寸的潜水泵,用立管,固定一个带喷嘴的锥形碗,吸入底部的水,通过环形缝隙将水喷入空气中,使水雾落 入池塘。它可以在一个池塘中使用,也可以在几个池塘 中使用,以提高池塘中的水溶性氧,加速氨氮的硝化过 程。其作用原理与分次增产相同,但相比制氧机它是对 底部的水增加氧气产量,这样可以更好地改善水质。还可以使用蛋白分离器。蛋白分离是一种快速有效地去除养殖水中鱼类的粪便、多投的残饵等杂质的设备,以便防止它们进一步分解成对生物有毒的氨氮。因气水充分混合,接触面积大,还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
结束语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水生态调控技术,制定完整的计划,选择合理的养殖场和类型,做好管理工作,避免影响养殖户们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梁何可.持续高温天气淡水养殖池塘管理与鱼病防治要点[J].江西水产科技,2017,(02):29+31.
[2]刘梅,原居林,倪蒙,等.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研究[J].淡水渔业,2019,49(03):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