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6期   作者:   王飞
[导读]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百姓是主体,而对于百姓最重要的就是衣食住行,行应用到道路施工中的理解是确保百姓出行安全。
        王飞
        浙江乐华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313300
        
        摘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百姓是主体,而对于百姓最重要的就是衣食住行,行应用到道路施工中的理解是确保百姓出行安全。为了保障道路施工的质量,还需要在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具体分析问题制定具体方案。目前最容易出现事故的原因就是对道路软基的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重大道路安全事故,到时候追悔莫及。因此本文分析软土地基的特点,研讨市政道路施工软基加固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加固;道路施工
        中国地大物博,但是随着农村人口到城市打工人口逐渐增多,更多的市政道路必须经过软土地基施工完成。市政道路网的密度逐渐增高,要求施工中凡遇到软土地基,为了考虑安全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的测算并进行软基加固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市民安全出行。
        1.为什么要进行软土地基加固
        一部分承压能力低,含水比例大,施工后的道路容易出现压缩的情况,这就是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下的土地主要成分是淤泥质土和淤泥,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这种土地情况。造成软土地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原因是软土地基的的一项参数特别大,这个参数就是天然孔隙比。如果处理的不得当,不进行市政道路的软基加固,施工后的道路就容易出现断裂和沉降等常见的事故类型。无论是怎样的道路工程,建成后都会考虑荷载能力的因素,并对具体路段进行标示,以达到降低道路事故的作用。综合以上的因素,市政道路的施工中一定要进行软基加固处理,才能保证道路的稳定及减少道路出现扭曲的情况。
        2.软土地基的特性
        2.1经常出现问题的情况
        与以往的市政道路施工相比,市政道路建设比较容易出现不重视软地基加固的处理工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市政道路建设一般是重新改造老旧街道,老旧道路,因为已经建设过的工程,所以容易造成这种疏忽。
        2.2软土地基的含税比例较高
        因为软土地基的空隙较大,所以给地下水足够的流动空间,造成底基层的含水比例上升。我国大部分地区软土地基的成分是常见的黏土和粉土,这两种成分都有很多的负电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软土成分中的颗粒空隙。我国土地幅员辽阔,不同的区域土质差别相当大,有的土地含水量多,但不是所有的土地土质都含水量高。目前严重影响市政道路施工后正常出行的原因主要是软土地基的不稳定和扭曲后出现的塌陷情况。这就要加固团团地基从而达到增加道路荷载能力,对抗因部分地区降雨量大造成软土地基含水量不稳定增高带来的隐患。
        2.3软土地基水的渗透性差
        因不同材料之间存在渗透压,因此本来含水量就较高的软土地基就更不容易透水,此时土应力会作用在其上,并且剪切力也会在内部作用,最后直接导致此路段的地基施工质量。虽然上层软土地基的渗透性较差,但是下层内部的软土地基结构却比较松,其内部的紧实度相对较小,因此路面出现较大的压力时,此路段极易出现塌方现象,因为已经严重超出了路段的荷载能力。
        2.4软土地基抗剪能力较弱
        道路施工完成后,土地会受到种种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影响,比较常见的是土应力、及内部的剪切力等,这些都会在日后的使用中严重影响道路的安全问题,这也是市政管理人员最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免影响百姓的正常出行和工作。如果仅仅依靠软土地基的自身能力根本没有能力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不均匀的沉降也会造成软土地基的另一种质量问题。


        3.软土地基在施工中技术使用分析
        3.1换填置换技术的应用
        如果使用密度较高且渗透能力较好的硬土材料加以填充砂砾、砂石等辅助材料,可以替换软土层结构,也可以从本质上填充建筑材料到底基层。这种技术虽然好,但是使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原有土地的地址特性和确定置换后的地基稳定,并可以承载更高的重量,这也是安全方面问题。每个城市的路面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无论从密度、材质考虑还是从渗水量考虑,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区域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后适合该路段。通常这种技术会应用到路段软土层厚度较小的位置,这样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对于市政施工人员来说,在路面的修整或者施工中,如果软土地基层的厚度较大,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自己来处理这个问题,同时施工中工人的技术难度也会增强,即便如此也不是安全问题就会随之增强,还要综合考虑相关的很多参数。因此科学勘察和认真测量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是非常必要的,置换填充只有充分考察,以数据为依据,才能合理的投资,降低施工成本。置换填充技术也是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保障高效完成最初的预估目标。
        3.2强夯法软土地基加固
        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夯锤子,利用自由落体锤子产生的重力作用,在地基上夯实地基材料,从而使地基结构密度增大。要实施这个技术还需要考虑垂直的材质、力度,以及需要夯实路段经过勘探计算后得出的力度参数。如果空间较大,就需要锤子的力度较大,还需要技术人员预先估算出打击的次数,并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最终次数加以控制。然而,这种方法只能作用于部分土地,例如比较软的黄土。
        3.3通过排水来加固软土地基
        市政道路的施工最常用的排水阀是塑料排水对软土地基加固。这种方法所需的预算相比其他方法较小,操作简单。如果提高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流速就可以使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减小,其通过在软土地基中加入塑料排水板来实现这个目的。
        电渗法也是在目前的市政道路施工中使用过的方法,但是因为这种方法相对上面方法安全系数较低,因此很少采用。使用直流电根据点和的物理原理是软土地基中的水向一个流向排除,从而达到加固的方法。
        预压固结也可以作为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经常用的方法有三种。首先,超载预压法使用的最多,在施工中经前期预算,计算出路面的最大荷载能力,然后使用重力更大的物体对路面进行加压,从而压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从而达到软土地基加固的作用。其次,堆压法对软土地基加固,其实这个方法的原理与预压法相同。不同的是局部路段长度较小,使用预压法耗时耗力,堆压法对拒不路面进行技术处理,短时有效的进行软土地基加固。第三,使用真空泵对软土地基进行降低水分,从而达到地基加固并排除多余的水分。
        3.4使用混凝土浇灌管桩进行加固
        混凝土浇灌罐装是利用物理原理,通过振动来达到防渗技术,排除软土地基中的水分,从而达到加固的方法。这种技术需要精密的计算施工路面软土地基的密度和需要施压的强度,按照设计的强度对软土地基加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短期的工程,且能保质保量的完成道路施工工作。这种耗资小,且方便省时的方法经常被应用在桥梁建设施工中。
        3.5灌浆法软土地基加固
        灌浆法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更复杂一些。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及后期施工完成的验收质量,必须经过精密的计算和后期的研讨才能决定使用。对软土地基加固需要压密、考虑渗透还可以使用化学、电学的原理进行处理路段地基。
        结语:综上所诉,市政工程的道路建设与百姓息息相关,而道路建设的核心就是地基施工部分。一个市政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如何,直接受地基的影响。因此软土地基的加固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只有进行科学的测算、勘察,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市政施工项目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市政道路建设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常鹏,王亚.试论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J].居舍,2020(35):37-38.
        [2]王健.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1):94-95.
        [3]陈奕芳.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20(08):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