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兰察布市规划技术与测量服务中心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2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在于建立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厘清各项规划内容、作用、地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编制上位国土空间规划满足顶层管制所需,综合推进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运行机制、实施路径及其配套政策体系,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成效,促进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协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调查;调查体系
引言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国土空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传导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战略目标,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动态维护奠定基础。
1空间性规划的现状调查
1.1主要空间性规划的现状调查要求
为支撑规划编制,原有主要空间性规划均提出了开展现状调查、明确规划基数的要求。例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需要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确定规划基数,其现状调查主要根据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及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则要在对用地、设施和保护性要素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在近期城市地形图上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林业专业调查等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林地规划基数。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早期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调查的重点是土壤、土质和高中低产田数量,自1984年开始我国已组织完成了两次全国性的土地调查,为第一轮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较好支撑。基于已完成的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国家组织开展了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两者结合,使得土地调查数据与基础信息具备了较好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为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需求提供了保障。
1.2国土空间规划未对环境保护进行重视
当前我国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将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和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国土资源进行大肆建设开发,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未能够对环境保护进行重视,使得开发完成后人类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且各部门之间基于自身发展在国土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并未对国家整体的发展政策进行考虑。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开始走形式化路线,表面倡导社会生态文明、文化环境和谐发展,但这些宣传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力度欠缺,导致其实际的意义较小。
1.3调查工作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字化现状调查、林地调查等主要空间性规划的现状调查工作,由于长期以来受部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目标的影响,各空间性规划的现状调查和核定工作彼此分割、各自独立开展,各调查之间缺乏整体统筹。一般认为,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是综合性基础调查工作,陆域的各类专项调查应在综合性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如用地分类应在综合性分类的基础上细化,调查边界应以综合性调查边界为准,调查深度应在综合性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等。然而,现实中各类专项调查的用地分类标准、调查范围、调查深度自成体系,不能与综合性调查保持一致。
2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调查体系
2.1打造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团队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大数据尖端技术,学科交叉性较为明显,因此业务技术门槛比较高。相较于传统的国土空间规划,多数城市规划师对于各种数据以及信息还处在比较陌生的状态;对于地理信息来说,使用数据库的计算机工程师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方法理论以及体系也存在认识上的缺陷,因此无法完成国土空间大数据应用的深入。面对这些情况,应该集中学科力量多领域展开合作,打造一支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的高效率团队,从数据收集一直到数据的整理和规划的应用对接,有效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职能。
2.2运行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政府在区际利益之间发挥的作用不足,多元主体参与的利益矛盾突显,强化区际多元主体参与、利益协调机制势在必行。区际利益矛盾多表现为跨区的区域公共问题,应进一步构建以“行政区”和“公共治理组织”为主体的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区际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同时,以往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各地区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注意力多放于土地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上,这不可避免地忽略(或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建立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的当下,应特别注重实施生态绩效考核机制以适应空间规划的时代要求,并完善生态考核标准及其内容,切实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和分级管理力度。
2.3地质调查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要将地质调查作为国土空间现状调查的重要内容和前置性环节,发挥地质调查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地质调查的内容包括滑坡、岩溶坍塌、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等地质灾害调查,以及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等,还包括城市地热、地下水、地质遗迹、地质景观等地质资源的调查。在“三调”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地质调查规范》(DZ/T 0306—2017)等相关调查规范要求开展地质调查,整合形成城市地质信息“一张图”,并将其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制定降低和消除风险的应对措施,为开展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工作奠定基础。
2.4政策体系
科学且应时境的政策体系是开展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保障。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可考虑将国土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职能“重心”下放,赋予省级及以下行政主管部门更多的自主权,通过下放经济、社会管理相关事项,提高地方政府及部门事权处治能力。在完善管理体制和主体事权的基础上,制定差别化管控细则,加快“三线三控”“多规合一”专项配套政策制定,以适应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所需,推进以国土资源空间开发与利用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创新国土空间分区体系和制度设计,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国土空间管制分区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治理政策体系,差别化实施不同类型分区考核、财政支付转移等的管理模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注重规划的正义性和效益价值,维护社会公民的空间权力与基本利益,特别注重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注重包括公众参与在内的监管制度构建,明确监管实施主体的权责,厘清中央、省级、市县监管责任关系,确保“五级”规划符合中央大政方针政策。转变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规划编制模式,引导地方政府加强生产、生活环境保护,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政策等内容的调整与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的第一步,是好用、实用和耐用的规划工具及组织方式。通过开展现状评估,不仅可以摸清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时发现国土空间治理问题,有效传导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战略目标,而且对实施自然资源管理和用途管制,领导干部综合考评,规划动态调整完善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倩妮,李沁鞠.基于多元导向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体系[J].中国房地产业,2020,(2):11.
[2]陈烁.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以黄山祁门县为例[J].安徽建筑,2020,27(4):44,60.
[3]祁帆,张晓玲,李志刚.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路研究.中国土地,2016(3):20-22.
[4]黄征学.构建空间规划体系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中国发展观察,2017(18):44-45.
[5]邱宇飞,孔令苏.基于“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26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