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一0八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
摘要:针对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研究,探讨了岩土体水理性质,主要有:给水性、胀缩性、崩解性、软化性等。同时,分析了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即地下水位的波动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动水压力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最后,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措施,主要有:布置勘察点、土壤采样、工作量的布置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水理性质
一、引言
现阶段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探分析,不仅勘察报告中会忽略工程中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并且问题很少涉及水文参数,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往往被视为象征建设环节,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及评估工作。事实上,水文地质工作对岩土工程的基本设计和工程灾害的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及产生的危害
2.1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实施中,水文地质因素对工程勘察的影响比较密切,这就要求做好水文地质的实际勘察工作,保障勘察工作的整体质量安全。水文地质的工作实施主要是对地下水分布情况以及形成的规律进行探究的,地下水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成分的合理利用下才能保障工程建设以及开采的质量安全。地下水对岩石组成部分产生的影响比较突出,也对岩土工程结构性发挥着重要影响,对建筑工程的持久性以及稳定性产生的作业也比较突出,所以加强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完善力度,就能保障实际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最大化减少各方面的损失。
2.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产生的危害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实施过程中,水文地质的工作没有得以完善,就比较容易带来各种危害,主要就是地下水位变化是有着一定限度,并且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比较直接,这就需要做好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的了解工作,能准确测定静水位对地下水位变化造成的危害预测,这样才能保障工程的施工以及矿产开采的质量安全。对于水文地质的因素造成的危害中,地下水升降频率比较迅速或者缓慢,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就较为直接,会造成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等,这就必然会对建筑物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并且地质灾害以及变动对地下水的水压力影响也比较突出,这些都会对实际的建设工作带来安全威胁。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影响
3.1引发砂土液化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勘察的影响不光体现在引起软土地基变形上,它同时还会影响砂土的液化程度。砂土液化现象也就是说在临界地震等地质勘察的影响下,饱水的疏松粉末和细小的砂土瞬间被破坏,呈现出液化的现象。同时,受砂土本身具有较差的渗透性等特殊性能影响,致使地下水会不受阻碍地溢到地表,更严重的是会发生冒砂等地质勘察现象的发生。
3.2造成地面沉降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勘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引起地面沉降的程度上。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为自然因素,比如说地质构造运动、地震、海平面上升等自然情况的出现;其二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发生沉降。由于人类过渡开采地下资源,如地下水、油气资源等,致使地面发生沉降。所以,地下水位下降会带来各种附加影响,过渡开采地下水所带来的影响会逐渐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3.3水流压力对勘察的影响
地下水水流所产生的压力对勘探工作产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如果我们没有重视或者是忽视了对他的分析,就会造成勘探的结果不够准确,勘探进度缓慢等一系列的问题发生。
在我们开展勘探工作时,这种问题往往表现为由于工作人员的大意,触碰到了一些不该触碰的东西,最终出现恶劣问题和影响。举例,由于一些因素使得地下水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最后产生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这时,我们很难对其进行控制,导致水流挤压,产生超出范围的压力。这种异常的水流压力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勘探工作的开展,打乱我们的工作计划,使勘探工作最终延期,而且通过勘探得来的数据也不够准确,无法反映真实情况,最终影响到我们的分析工作的开展,分析结果也不具有意义。另外,由于水流压力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就会使得岩土工程出现问题,对于我们的勘探工作开展百害而无一利,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难度,最终还会影响到工程的开展。
四、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影响的处理策略
4.1对工程地质勘察予以严格规范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施工地点周围的环境因素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并严格的遵循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规范体系来开展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其次,在进行地质勘察之前,要有一个具体的勘察目的,以便更好的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这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勘察任务、勘察规划,从而增强相关勘察人员的可操作性。同时,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相关勘察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效率。监督部门的另外一个责任,是检查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落实程度,勘察部门是否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职能,从而保障工程地质勘察的有效性,提高了工程地质勘察结果的准备性。
4.2深入调查地下水埋藏状况
一般来说,地下水状态在未施工之前,都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但随着项目工程施工的深入,地下水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因此要求相关勘察人员能够加强地下水状态的调查,从而提高项目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在地下水调查工作之初,应当设置调查目的,并对当地的地下水的情况有一个广泛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设置调查标准,明确工程所处地点的地下水类型,有无腐蚀性等问题。此外,勘察人员应当调查地下水的升降情况是否会影响到建筑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另外,还需要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下水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为根据,提出防范地下水变化的措施,保护项目工程免受地下水的侵蚀。面对地下水引发的突涌或者管涌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问题严重化。加强突涌现象的处理,首先,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基坑进行评估,评估基坑发生突涌现象的可能性。其次,应该查明基坑内部隔水层的高度,基坑周围水文条件以及基坑含水层的类型,在明确了这几个问题之后,预测基坑突涌的危害以及形式。基坑突涌的防范措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要控制基坑的开挖深度,根据以往的经验,基坑的深度与突涌现象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基坑的深度越深,发生基坑突涌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厚防水层,从而对基坑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次,要在基坑的外围增设排水孔,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基坑的承载水压,达到基坑突涌防治的目的。
4.3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政策
现在几乎所有由水文地质因素引起的地质勘察都有一个特殊的原因,而不是有效地阻止或监测,事故发生之后没有制定好相应的合理的应急方案。随着各种地质勘察的发生,指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政策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地质勘察的许多地理位置与当地水文地质特征相结合,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在实施该方案的过程中,对当地地质勘察进行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加强勘察工作的规范化以及调查力度,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根据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管鸣睿.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2):15~16.
[2]俸涛.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思考[J].世界有色金属,2017(2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