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处于一个持续扩招阶段,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但目前的公共基础设施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因此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对高校基建进行修缮管理。而进行修缮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修缮工程造价存在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修缮施工的正常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基建修缮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较为合适的整改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高等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
前言:高校基建修缮的内容较多且较为复杂,一般是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基建管理较为混乱,无法正常开展基建修缮工作,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解决现存难题。
一、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概述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延长路149号,地处上海市的市中心区域,高校内部的基建设备年代较为久远,内部设施已经不足以满足现如今的发展状况,常常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威胁校园内部人员人身财产安全,需要进行淘汰替换。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有效开展进行,需要对高校内部基建进行修缮。
二、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基建修缮管理制度
现如今的高校规模较大,校园内部的基建设施数量众多,种类复杂,高校管理人员平时对其并不重视。在进行基建修缮时,没有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修缮管理制度,导致修缮工程进展缓慢,即使临时制定管理制度,但由于对基建设施的了解不足,不能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目前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基建修缮施工单位,修缮的规模较小,无法进行公开招标,部分大型施工单位不愿意接受工程,而小型施工单位不能够很好保障修缮质量,且不能开出正规有效的发票进行公费报销,各种原因导致了高校很难寻求合适的施工单位。高校基建修缮特点为项目较多、较杂,学校无法确定修缮的时间。学校为了招收更多的生源,就需要对校园整体进行扩建,部分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导致建筑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长久使用后,校园的基建设施会出现问题,由于发生的时间不能够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修缮的难点[1]。
(二)基建修缮工程的管理力度较差
高校管理人员对基建修缮工程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足够的管理力度,也没有设立具体的监管部门,这使得修缮项目常常会出现问题。例如,部分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对待工程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出现吃回扣的不当行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管人员对材料的质量没有进行细致的核验,修缮工程的材料质量得不到保障。即使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但是管理人员没有很好的保管存储,也极有可能使原材料性能下降,不能投入到修缮施工当中。更为严重的是施工单位为了从中抽取更多的利润,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甚至浪费原材料,业主方对整个修缮工程的质量安全也充满了怀疑。
(三)基建修缮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单位虚报工程造价
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实行定额计价的方式对整个修缮工程项目的的经费进行预估和结算,它是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实施的。具体的流程为:施工单位制定出具体的施工修缮计划,将计划书送至建设单位进行预览,建设单位认可施工修缮计划后移送至基建审计部门对方案进行审核,以确保施工修缮方案的可行性,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进行基建修缮的工作。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仍存在部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校遭受较多的利益损害,例如建设单位环节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对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待工作不仔细,没有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对经费的预算和结算不够准确,部分施工单位通过这个漏洞故意虚报工程量,增加原材料购进经费,还可能重复计算工程,以抬高工程造价,获得不正当的利润,而学校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审计核算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基建修缮工程造价管理出现问题,还有可能是审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的。虽然目前高校对审计核算的重视程度很高,施工必须要进行审计监督,但学校为了扩大规模,加上老旧建筑设施较多,审计监督人员不足,常常疲于应对,因此学校将主要精力放置在新建工程项目中,而忽视了基建修缮工程,导致小型修缮工程在施工中无人进行监督管理,没有及时跟踪了解施工进展。而且高校内部的审计核算人员一般学习的会计专业,对审计核算的了解认知能力不足,况且他们对基建修缮工程不够了解,加上没有工作责任感无法有效的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使整个工程造价出现问题。
三、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的工作难点
(一)基建修缮工程立项审批难
高校的整体规模较大,院系较多,导致基建修缮的工作量较多且较为广泛,而学校下发的修缮资金有限,不可能完全彻底进行修缮,只能择优选取部分重点项目择优进行审批和施工建设,基建修缮施工人员需要到校园内部具体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对各个地方的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分析比较、筛选确定等一系列操作,按照轻重缓急的施工修缮原则,对损坏最严重,最需要的项目优先进行施工修缮。但是一旦修缮的工程较多,管理人员收到较多的工程项目方案,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不足,对学校的基本情况没有认知能力,无法准确判断、比对和选择施工项目顺序,部分应该进行施工的项目没有立项,会引发基建修缮工程立项审批难的问题。不仅如此,修缮工程施工的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常常会出现无人看管的现象,无法提高施工进度和效率,花费较多的人工费用。工程量规模较小且相对分散,不能一次性采购较多的原材料,使得采购所需的资金较多,变相提高了整个修缮工程施工的成本[2]。
(二)基建修缮工程工期和质量控制难
高校在进行基建修缮工程时,常常会受到人为和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够确保具体的施工工期。若出现恶劣的自然环境,如较大的雨雪,也会耽误施工进程。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和学校没有具体关系属于临时聘用,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技术水平或高过低且不稳定。而且学校内部的工作人员只在工作日内上班,周末和节假日不进行工作,不能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无法确保施工进度。由于施工的项目较多,在进行施工时常常变换施工的具体地点,不能采取与大型项目一样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无法保证基建修缮工程的工程质量。
(三)对基建修缮工程的资料收集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内部有设立基建处部分,它的工作内容是负责高校的新建、装修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的图纸资料一般由其进行保管存放。但是部分基础设施,例如水电网等附属工程没有对应的资料。施工单位进行基建修缮时,缺少资料和设计施工图纸,仅按照各自的思路对校园内部的电路进行维护改造,然后对管线进行接埋,也没有提供竣工的图纸进行存档。一旦出现跑水或其他故障,无法正常维修,如找不到阀门的具体位置,需要整体挖断,不仅浪费了资金和人力,而且还需要较多的时间,路面施工还会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得不偿失。
四、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严格规范招标行为确保施工单位
为了正常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就要选取口碑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单位,因此要严格规范招标行为,合理谨慎的对施工队伍进行选取。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综合考察后,选取较为心仪的三五家施工单位。高校在内部组成一个招标领导小组,然后公开进行招标工作,对其中的施工单位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各个施工单位的优缺点,从中选取最为合适的一家。而部分学校自己能够完成的小型工程,可以交由后勤部门自己进行招标处理。高校自身若有施工队伍,可以独立完成小型修缮施工,减少了招标的时间,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也可以节约部分修缮资金用在其余地方。
(二)加强修缮施工管理
1.控制修缮项目的变更
修缮施工项目和新建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修缮施工的得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因此二者的管理形式也有着较大的不同。修缮施工具有工期较短较为复杂的特点,很难对现场进行具体的管理把控,需要聘用专业的监理人员对修缮施工进行管理。要落实项目施工到现场当中,还要提出多种突发事件预案,若出现紧急不可预见的事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施工进程。在进行施工时监理人员要对其进行记录和验收,作为日后的参考凭证和施工修缮的具体原始技术资料[3]。
2.控制修缮项目的的工期
为了控制高校的修缮资金,降低人工费用节约成本,就需要高校对修缮项目的工期有着明确的规定,制定具体的方案明确施工进度。因此要加大建设力度确保能够尽早完工。高校要着重进行修缮,一般着重紧急进行修缮的大部分是急用的公共设施,不仅要要求供给,还要保证工程质量,制定出明确的施工图纸以备不时之需,施工团队严格按照规划图纸,保证在预期时间内完工。
(三)加强基建修缮工程经费控制
在进行基建修缮时还要考虑到经费因素,需要花费较大资金的工程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而在招标的过程中也有部分注意事项。首先,在招标时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招标小组,组内的人员需要对基建修缮工程有着足够的了解且业务能力较强,以此能够招标到更好的施工单位。其次,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对工程量和施工材料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判断资金是否科学合理,避免出现吃空额等现象的发生,让学校受到金钱上的损失。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开展基建修缮工程是十分重要且具有必要的,做好校园修缮工作,才能使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若要做好修缮管理,就需要对现有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修缮效率和修缮质量,才能更好的完成基建修缮工程。
参考文献:
[1]胡江华.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11):151-152.
[2]李旭新,张龙云.新形势下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发展浅议[J].高校后勤研究,2020(08):35-36.
[3]索宁,江玉娜.内部审计在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监督与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2020(2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