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打造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董兴华
[导读] 摘要:劳模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技能人才的“精神之钙”,基于此,本文对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打造新时代技能人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哈尔滨通用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6
        摘要:劳模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技能人才的“精神之钙”,基于此,本文对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打造新时代技能人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工匠精神;新时代;技能人才
        十九大指出,深化供给侧机构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技能人才是指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肩负着企业生产关键岗位的重任。因此,培养一批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能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技能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意蕴
        工匠是孕育出工匠精神的行为主体,更是工匠精神历史传承的主要载体。回望历史长河,我国的工匠们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与历史发展交相辉映,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从《山海经》里记载的“共工生术器”到《吕氏春秋》中的“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三彩、北宋的汝瓷、明清的丝绸,从屹立千年而不倒的赵州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兵马俑等,都记录着中华民族对“大国工匠”的颂扬与推崇,体现着古往今来我国工匠们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对精湛技艺的代代传承、对匠心的专注和执着,以及整个社会崇尚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这种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的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职业态度和精神,汇成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话语体系的更迭,工匠精神从最初对手工业劳动者职业精神的称颂逐渐演变出更丰富的现代意涵。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生产方式的变迁,信息时代的智能化生产已逐步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手工生产时代工匠精神中对具体操作层面的重点关注已不适合当前时代的特点,所以,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也从“造物”逐步向“育人”转变。现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和工作态度,引导人们树立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理念。其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节奏、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人们的心境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些人秉持“向钱看”的价值观念,使个体的精神生活水平愈发匮乏;有些企业陷入“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对利润的狂热与对产品质量重视程度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不仅是传统道德理念在个人精神层面的回归,更是对市场化背景下社会浮躁风气的修正。
        二、新时代技能人才的作用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技能人才又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技能创造、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事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事关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事关扩大和稳定就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技能人才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也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2019年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技能人才座谈会时说,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新时代技能人才工作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大局。要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机制,选好用好技能人才;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优化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要切实提升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待遇,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技能人才培养必须弘扬工匠精神
        中国自古不缺能工巧匠,如鲁班、蔡伦等,他们都以非凡的智慧、纯熟的技艺、杰出的创造力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珍贵的精神财富。央视曾经推出的专题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一群当代技术一流、手艺顶尖的技术工人的故事,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对职业专注和严谨,练就了高超的技艺。如扎根一线的草根技师、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采油工、“蓝领创客”王世谦,组织开展技术改革100余次,解决生产难题300余项,24项成果获国家专利,累计创效800余万元;还有“打造腕表中国芯”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机芯艺术创作室主任、高级技师李家琦等。他们都是爱岗敬业的模范,干一行爱一行;是攻坚克难的模范,干一行钻一行;是勇于担当的模范,干一行成一行;是传承技艺的模范,干一行育一行。他们都是技能人才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
        四、传承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型人才
        1、传承工匠精神,增强内生动力。“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才成”,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组织的培养。为了有效整合人才资源,形成团队优势,充分发挥技能专家的作用,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理念,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高技能,高绩效的人才队伍。从实现解决实际问题到探索先进培养模式,从实践锻炼人才培养渠道到建立人才培养固化平台,从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到人才梯队后备培养机制,切实将技能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增加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百名大校”人才培养。企业的精神是“新红军精神”,即自强不息、坚定必胜信念;艰苦奋斗,保持创业激情;令行禁止、建立严明纪律;学习创新、持续追求卓越。为了调动技能人才积极性,主动解决生产问题,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传承,培养技能型工匠人才的中坚力量,通过内部推荐、理论考试和技能选拔,从各生产工种领域选拔一百名拥有操作技能领先的大校级操作工队伍,授予不同等级的大校称号。
        百名大校是一批具有在各个工种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工匠人才队伍,其能力的体现更多是在实际生产中的技巧与操作手法。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及考核激励,充分发挥大校队伍的积极性,主动解决现场问题,承担技能传承的导师。通过生产现场项目攻关,一方面充分发挥大校现场的技能优势,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大校能直观展示工作经验和技巧,指导学员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技能人才发展通道,鼓励岗位成才。鼓励员工岗位成才,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结合公司内部任职资格成长,完善员工成长晋升机制,打通技能型人才提供成长绿色通道;强化技能训练,大赛促动员工技能提升。不断激励和鼓励技能人才的学习和成长,不拘一格降人才,建立人才梯队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
        1)技能人才成长机制。完善员工成长晋升机制,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果与公司内部任职资格成长挂钩,鼓励技能提高带动职业成长。将百名大校纳入公司内部职级成长条件,开辟绿色通道,以技能提升带动职业成长。另外,需重视人才技能的培养,并匹配开发适应岗位成长晋升需要的培训认证课程体系。
        2)大赛促动,员工自我成长。充分利用技能实训基地人才培养作用,结合公司“践标达标”及各工种技能大赛的需要,承办技能比赛中选手的理论及实践培训工作,提升理论及实操技能水平。通过运用培训资源,开展理论和实操培训,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使学员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有明显提升。
        3)开展员工军训,提升“精气神”。持续打造更优的公司技能型人才队伍,发扬新红军精神。利用生产淡季,策划员工军训活动,充分锻炼毅力,磨砺意志,培养一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令行禁止、学习创新的员工队伍,使员工“精气神”得到提升,展现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不断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月.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探析[J].法制博览,2018(27).
        [2]钱凤.传承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型人才队伍[J].智库时代,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