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党支部把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管理抓严抓实,切实提升党员教育质量。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迅速扩大,要怎样做好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进而提升学生党员教育质量,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些有效对策,以期对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对策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等教育领域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党在大学生中开展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一线堡垒。而高校学生党员更是在新形势下最具有与时俱进精神、富有激情活力的我党新生骨干力量。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和素质,在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经过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后出现了思想松懈下来,学习、工作积极性下降,自愿自觉参与活动的激情消退,党员身份不亮出来等不良这些现象,这对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发展和党员自身发展非常不利。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着力以学生党员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党史教育、特色主题教育等活动来加强学生党员后续的教育与培养,让学生党员坚持给自己“补钙”,提高党性修养,筑牢思想根基,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有效的实践性不足
在我国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各类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存在过多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实践性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很容易使学生党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甚至产生厌倦、厌倦、排斥的心理。大学生党员缺乏主观能动性,难以理解党的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效果。例如,一些学生党支部在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方针政策时,出现了“文件要求执行,传达会议精神”和“走过场”等现象。在新形势下,只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学生党员才能提高理论素养,体现先进性,发挥示范、示范和领导作用。
(二)后续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入党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些高校把工作重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上,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但在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的后续教育管理上缺忽视了。一般来说,入党学生很难贯彻执行学生党员每年不少于16个学时集体学习的规定和后续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如联系人谈话制度、思想报告制度、民主生活会议制度等,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具体行动。
(三)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个别学生党员入党后可能会放松要求,容易滋生敷衍现象、纪律松懈、不履行党员义务、不保持党员先进性等,严重影响党员入党后在心理组织生活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形象。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党员对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反应较大,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建立系统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学生党员的综合表现不能得到具体、客观、全面的评价和监督。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限制,容易导致学生失范。只要学生党员原则上不犯错误,就很难准确判断他们是否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实习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不到位
高校教育在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与社会教育有较大的差异。高校学生成为后备党员后,面临着毕业或外出实习的危机。所以高校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较为复杂,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党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形成了难以联系的流动党员。据调查,不少流动党员认为,党员后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虚拟现实。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措施,容易导致学校教育管理与实际企业联系不畅,这无疑给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党员培训的质量。
三、新时期促进学生党员后续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完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党组织要解决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注重科学合理的规划,进一步规范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质量。
通过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日常工作机制,加强民主生活、民主评价等制度的实施,切实取得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成效,完善目标管理机制,逐步将学生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具体的数量和质量量化指标,量化和评价学生党员模范领导的实际效果,制定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党员进行跟踪调查,告诫学生党员要牢记反思、谨慎和自我反思的责任。同时,根据定量考核的结果,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和后备党员的考核方法和奖惩措施。
(二)健全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在党员后续教育中要提供学生党员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积极建立学生党员多元化的理论学习小组。它是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基本平台,是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活动园地,是学生党员了解党的知识的途径,是学生党员与群众的联系纽带。在“党员之家”,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实践。完成这一阶段后,要开展各种认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以实现后续实效性教育的目标。在组织实践活动中,努力建设、扩大和加强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如在社区建立学生党员服务区,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研究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党员增强社会实践知识,积极树立学生党员的榜样作用,激发全社会人民的实践活动,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活动,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示范指导的主导作用。
(三)开展和加强学生党员网络教育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处于时代前沿,能够方便地接触到最新的媒体和传媒。高校党支部和校长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大学生党员后续管理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7]高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建设贴近学生党员的红色网站,引导学生党员随时随地通过学习强国、八桂先锋、共产党员网等网络渠道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学生党员的识别能力和执行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调查来研究学生党员的思想。通过在网上设计一系列问卷,组织学生党员填写和回答相关问题,及时掌握思想动态,鼓励学生党员更好地发挥模范领导作用,提高学生党建的吸引力和效益。
(四)创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
高校党组织党支部在开展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上,首先应该有效性地将党建育人与学生党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立足专业优势与特点,贴近学生党员实际,着力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专业人才培养中,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其次,应从提高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素质、丰富主题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最后,依托“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教育等特色鲜明的学习活动,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为辅助,开展突出专业特色、主题鲜明、时代性强的系列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活动,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开拓教育的新载体,激发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努力探索加强学生后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四、总结
总之,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任务艰巨且漫长。为了保证高校学生党员的素质,保持高校党组织的生命力和活力,高校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争取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营造“多模式、多元精神”的积极氛围,更好实现党员的后续教育学习,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鹓.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创新研究——以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为例[J].长江丛刊,2020(36):167+174.
[2]林彩燕,辛苗.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10):50-51.
[3]佘雅.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19):332+334.
[4]王文鹓.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创新研究——以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为例[J].长江丛刊,2020(36):167+174.
[5]张建星,张静.新形势下高校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九江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网络财富,2010(07):45-46.
[6]原慧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20):83-84.
基金项目:
贺州学院校级项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20SZ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