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6期   作者:魏杰
[导读] 裂缝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裂缝,会缩短工程的应用寿命,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裂缝处理技术进行探究。
        魏杰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随着我国土建工程应用范围的扩大,涌现出一些问题,例如,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普通土建工程施工中,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后续的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基于此,应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问题解决措施,提高工程质量。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建设,同时对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部分道路土木施工作业中,裂缝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裂缝,会缩短工程的应用寿命,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裂缝处理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裂缝处理;方法
1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类型
1.1?塑性沉降裂缝
        该裂缝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所采用的骨料在沉降过程中受到某相关因素影响,使得混凝土浇筑面很难成型。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30min~2h这一时间段内很容易产生塑性沉降裂缝。
1.2?塑性收缩裂缝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完毕且成型后,由于减水剂的影响,一些固体颗粒会产生溶剂化层,这样就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一层明显的水泥浆。另外,若混凝土自身含水量大,且周围空气温度较高时,再加上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就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快速蒸发,从而使其面层体积不断收缩,混凝土强度逐渐降低,最终导致混凝土因抵抗力不足而出现塑性收缩裂缝。通常,这种裂缝问题一般都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24h后。
1.3?温度裂缝
        该裂缝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外界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其次,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硬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就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之间出现一定的差异,从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因为混凝土在水化完成后,其内部温度都会逐步降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而在内部产生相应的拉应力,所以一旦拉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最大抗裂值时,就会诱发温度裂缝的形成。
1.4?沉降裂缝
该裂缝问题的产生,一般是因为基层不稳定而出现沉降,或模板刚度不足所致。沉降裂缝大多与建筑的走向和自身的沉降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按照和地面垂直或与地面呈相应夹角的方式发展。对于土木工程而言,若是忽视对沉降收缩裂缝的控制,势必会导致建筑物出现部分错位的情况。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是结构地基的土质较为松软或不均匀,也会导致沉降收缩裂缝问题。
2 土木工程施工出现裂缝的影响因素
2.1 设计因素
        开展土木工程施工首先需要对工程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应结合工程具体的要求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只有设计的图纸符合土木工程的具体要求,施工团队才可按照施工图纸、实际施工环境开展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在部分土木工程项目中出现混凝土裂缝,通常是由于设计方案存在一定缺陷,影响了土木工程的质量,因此,设计上的不合理会使后期施工过程出现不科学性,导致更多裂缝出现。首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未严格落实工程具体建设的要求,未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图纸审查的相关人员存在不尽职的行为,将存在缺陷的设计方案流入施工中,施工人员按照缺陷的图纸进行施工会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其次,设计师在设计时,未对建筑结构承受力进行精确计算,使建筑的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程度承受力存在较大的偏差;最后,选取的施工钢材达不到相关的要求,使混凝土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2.2 温度影响因素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通常在25~80MPa范围内,较高的抗压强度能够降低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概率。由于混凝土结构并不稳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会产生热胀冷缩的情况,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混凝土的外部温度出现较大限度的变化,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会增大,在温度差的影响下,混凝土的结构会出现较大变化。在这种的影响下,混凝土易出现裂缝的现象,影响工程的质量。
3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措施
3.1 控制温度
        混凝土材料除了在仓储环境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在施工中要求严格控制其温度。裂缝产生的核心原因在于周遭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混凝土处于干燥的情况下,其受到温度应力的影响易产生裂缝.因此,须做好混凝土的硬化监控工作,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防止由于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在施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随时加水达到降温目的,应减小浇筑面的厚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散热效率;在施工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应注意将混凝土的保湿工作,防止混凝土硬化时出现裂缝。
3.2 优化混凝土配比
        如果实际施工中采取混凝土骨料本身吸收能力较大,含泥量高,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如果采用混凝土的骨料直径较大,对应的级配量也较大,可以采取减少水泥浆的方式,减小混凝土本身的干缩性。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减小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收缩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放置高效减水剂,防止泌水问题发生。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中,须深化对施工现场状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选取混凝土的坍落度,结合施工要求调整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
3.3 保障配比的合理性
        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较高,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颗粒较大时,应降低对水泥浆的使用量,防止混凝土由于硬化干裂,而增加其干缩性。为使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要求有关设计工作人员强化施工现场实况的具体掌握环节,根据已有的构件横截面等数据参数实际计算混凝土的坍落度,以提高混凝土在应用中的可靠性。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实况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一方面,防止造成施工材料浪费问题,另一方面,确保构件的养护工作顺利开展,防止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引起裂缝问题。
3.4 控制混凝土结构物强度质量
        土木工程施工选取水泥品种时,应根据工程的性质、本身的设计要求进行有效选取,如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本身干缩性较大,其具备耐久性能差等特点。因此,这两种材料不适用于一些比较干燥且高寒的地区,在此地区内通常应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在早期时,强度较低,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水泥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应深入了解企业本身的生产规模及对应的生产工艺,供应商生产的商品须通过有关部门的认证。入库验收时除了要严格检查其所对应的生产合格证书以外,还应做好对应的抽样检查工作,使其质量能够符合规定的要求。应保证合理控制砾石料等材料的应用,保证其配合比及含泥量均达到既定的标准和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时,应严格地把控设计、施工等施工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提升施工的质量,通过严格的监管手段,促使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施工,通过科学的操作防止工程质量出现较大隐患。相关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标准,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制定更多有效的技术,以解决工程裂缝的问题,保障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大庆.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62-163.
[2]李丽霞.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机理分析及裂缝处理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55-156.
[3]牛 敏.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品牌与标准化,2021(1):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