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祎晨 2宏鑫 3韩智勇 4曹雅妮
内蒙古工业大学
摘要:切实做好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管控工作,首先就是要创建一个科学的管控体系,保证建设项目管控工作得以更加规范地开展,要采用持续强化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应用管理控制意识,积极选聘专业的管理人才,切实提高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技术管控水平。本文主要从BIM技术应用和大树移栽技术应用两个方面对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有效途径
一、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应用BIM技术,可以在三维层面上实现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基于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通过合理应用BIM技术,还可以远程浏览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信息,同时对其调研,进一步分析并且完成相应操作。另外,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还能较好的控制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任务量,并且帮设计工作者做相应的创作,做好数据记录并且动态完成修改。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相关地形的时候,在前期,要就生态风景园林地理氛围做相应的了解,然后,再挑选合理的景观实现地形的设计。在生态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地形有着骨架效果,对于生态风景园林设计成效有着直接影响。故而,在设计初期,需要将地形的相关设计完成好。在佳园景观设计软件里,设计地形的时候,第一,先针对地形做了调查得出相应数据并且导入软件,然后将相应三维图构建出来,结合三维图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及改造。同时,基于设计需求,结合具体地形的相关参数,诸如坡度参数、朝向参数等进行了具体的改造及分析,基于这个基础,针对地形设计过程中的土方,还做了精确的计算。在做概念设计以及规划设计的时候,前者要结合具体搭建的骨架以及调研结果展开概念化的创作。基于BIM技术,能够在三维可视化模式下将设计稿件展示出来,于是,如果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一定的漏洞,设计者可以相对容易的查找出来,这样也利于及时的将问题进行解决。另外,BIM技术有着一定的可视化作用,这个作用利于设计者创作灵感的产生,利于其创作和动态修改共同进行。在整体规划和设计生态风景园林的时候,在BIM技术下,可以将生态风景园林景观、道路以及建筑等及时生成,从而基于多样化设计视角将上述设计元素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单纯的建工设计有着差别,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中的水电暖设计都较为简单,重中之重的设计主要集中在生态风景园林灌溉层面,在资源消耗层面,和现代建筑也有着差别。
二、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大树移栽技术的应用
在移栽的时候,要及时修剪树冠,从而使得水分蒸腾受到控制,进而提升移栽成效,推进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能够采取的修剪措施有多种,比如回缩措施,再比如摘叶措施等等,明确修剪强度的时候,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明确。
一般而言,若有着较大的树冠,在反季,要提升修剪力度,较好的控制树冠蒸腾。同时,若有着相对较小的树冠,则要使得乔木完整度得到保障,并且,针对某些落叶乔木,还要采取全冠修剪策略。
在进行树木包干的时候,可以利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保障树木的正常生长,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针对树木,若采用到了包干处理措施,就是在太阳直射或者干风下,也可以较好的控制树木内部的水分蒸发。故而,针对大树,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包干处理措施,从而为其健康生长提供湿润的氛围。在做包干处理措施的时候,要挑选树木休眠的时候,这样,也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养护成效。
就树木而言,在生长的时候,可能难以避免太阳的直射,虽然植物光照得到的相应的保障,但在直射的时候,树木内部也会伴随相应的蒸腾效应,使得内部水分蒸发加剧。为使得大树内部一直有相应的水分支持,则要对其采取相应的喷洒水分处理,从而为树木健康成长提供相对湿润的氛围。在做湿润处理措施时,还可以通过高压水枪做相应的喷水处理措施。另外,也可采取将喷头安装在树冠上的模式,使得喷洒成效得以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切实提高,企业要对施工组织进行持续创新,同时,切实做好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管控工作。首先就是要创建一个科学的管控体系,保证建设项目管控工作得以更加规范地开展,要采用持续强化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应用管理控制意识,积极选聘专业的管理人才,切实提高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技术管控水平。此外,还要提前精准掌握各项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管控要点,这是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张雯雯 .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及策略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9):45.
[1] 周宏松 .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0,49(3):169.
[2] 肖恩,杨家成. 园林绿化施工要点与技术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
[4] 黄志钢 , 徐玉斌 . 房地产园林景观绿化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 以南宁市某房地产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为例 [J]. 南方农业 ,2017,11(9):32-33.
第一作者简介:王祎晨(2000-),女,河北,汉族,本科在读,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级学生。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0
第二作者宏鑫(2000-),男,内蒙古,蒙古族,本科在读,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级学生。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0
第三作者简介:韩智勇(2000-),男,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本科在读,内蒙古工业大学2020级学生。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0
第四作者曹雅妮(2000-),女,内蒙古自治区,汉族,本科在读,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级学生。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