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6期   作者:   崔家全
[导读]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其管理质量应进一步提升。
        崔家全
        新疆硕海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具备施工工期长、规模大的特点,如果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规范,特别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施工安全事故,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其管理质量应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意识缺位
        虽然不少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法人与施工项目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拟定了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措施及责任制度,但在实际的项目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重视度不足,安全管理意识缺位等问题,且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生产经营,轻安全管理”,在抢工期阶段更是随意性施工等各种违规及违章作业现象频发。另外,不少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施工现场成为纸上文字,安全管理“口号紧、现场松”更是成为建筑工程现场的常态,野蛮施工、违章作业及单方面追求效益导致安全管理这根弦不能时刻的紧绷。
        1.2施工作业不够规范
        在施工现场,受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不少一线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低,加之施工作业前的三级安全教育落实不够到位,导致作业人员对施工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不甚了解,以致实际操作时违规现象常有发生。例如,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立杆基础不平、排水设置不畅通、支撑垂直度不达标等现场不规范现象已成为常态,更有甚者出现钢材与木材进行混支、违规拆除外部设施等,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
        1.3现场监管流于形式
        除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之外,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设计及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疏漏。首先,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纳入监管的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管,监管失控及执法意识不强;其次,部分建设单位未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及程序办事,将工程变相肢解发包,随意拖欠工程进度款或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垫资等,以致施工项目安全经费的投入相对趋紧;另外,部分监理单位的监理从业人员多为分支机构人员,专业技能及相关业务知识匮乏,不具备现场独立监理的能力;此外,有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违反强制性标准,施工图纸审查后存在擅自变更或者降低要求等行为,都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留下了安全隐患。
        1.4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经调研发现,部分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未按照规定进行计提和使用,施工现场安全标识未配置到位,不少安全防护设备长期使用,老化严重,更有甚者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在施工现场投入使用,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极低,警示标识缺失较为普遍,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为现场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工程项目相关单位的安全意识
        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意识要按照企业管理层级制度循序渐进,同时提升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达到提升安全意识的目的。首先,从企业高层入手,企业决策层应该敦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关注国家施工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变化,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条例调整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现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合规合理。其次,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则要提升自身对于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解深度,能依据自身管理职能特点,将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细化为具体的管理责任,从而形成自身的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心,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落实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最后,对于基层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并落实中层管理人员分派的施工安全管理任务。将自身施工安全管理任务细化为具体的管理方案。
        2.2健全现有的建筑安全施工业绩评估指标体系
        针对现阶段国内常用的“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安全施工评估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常态化和动态化两个角度优化建筑安全工作业评估指标体系。一方面,从常态化角度考虑,为了避免施工企业“应付、侥幸”等心理,可以将年底考察这一传统评估考察形式换成不定期季度考察,将年底对比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这一评价指标细分为下辖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监管考核成绩,施工企业事故发生率,施工企业事故社会效益损失评估等具体的指标。通过这种细致的、硬性的、不定期的业绩评估模式,打消施工企业在施工安全问题上的侥幸心理,真正起到监督、警示、激励的业绩评估工作目标。另一方面,从动态化角度考虑,要依据现有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动态的调整一些安全检查指标类型和指标数值。同时在调整指标体系时,要采用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手段,合理优化评估指标体系。例如在事故次数、伤亡人数等重要指标上要采用绝地指标类型,充分引起施工企业重视。在考核分值、施工安全管理成效评估等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对指标,激励施工企业在相对指标上逐年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3加大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
        首先,招标单位要在签订承建合同时,就应该按照当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条例,在合同条款中明确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权责,将施工安全相关问题明确为合同义务。通过合同条款约束施工企业落实施工安全工作。其次,施工年企业也要将施工安全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发展高度,将提升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作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投入更多的发展资源在施工安全工作上。再来,要转变传统的“人防”安全管理理念,多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采用“技防”的形式提高一些高危施工岗位的安全系数。积极尝试施工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工作。同时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应该重视对高素质施工安全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养,提升企业整体施工安全工作队伍素质。最后,加大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设备、劳动保护用品的投入。针对一些高危施工环境,应该投入更多的工时、人力和物力,优先改善施工环境,尽可能排除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定因素。
        2.4重视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我国基层施工人员平均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应该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案。结合不同工种、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首先,可以采用宣传教育的形式,将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做成安全教育宣传片,组织基层施工人员定期集体观看教育视频,提高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针对不同工种,在对其进行岗前技能培训时,要加入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内容。在施工人员提升施工技术的同时,也能提高其对施工安全守则的理解程度。最后,定期举行一些知识竞赛或座谈会等,为职工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定期邀请一些施工安全管理专业人士开展集中课堂培训计划,有计划地持续向基层施工人员传达国家施工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基层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工作的认知高度。
        3结束语
        总之,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各部门要多举措、齐抓共管将项目安全平稳推进。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学习和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优化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确保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为建筑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保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解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49-50.
        [2]王丙焕.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1):156+158.
        [3]杨国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低碳世界,2019,9(10):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