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凯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黑龙江大庆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各个城市的建筑工程体系也得到了显著拓展。但是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发展速度则稍逊于技术发展速度,导致建筑行业由于管理水平落后出现一些发展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范围内可以发现,建筑工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呈现着越来越大趋势,因此其建筑难度以及施工工程量也就随之加大,导致在建设过程中,我国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得以凸显。在建筑企业运行过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控制是保证建筑质量以及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根本所在。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务必采取一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从而消除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提高建筑稳定性,促进建筑企业稳定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能,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管理活动。安全管理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区分,宏观层面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制订法律法规等方面约束生产各方的安全行为,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机构。微观层面指安全生产主体根据国家发布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工人和管理者的安全管理。下文将从施工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两个角度分析建筑安全管理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2.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建筑工程现场运行安全、稳定性,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若施工现场原有安全管理制度,则可依据施工概况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更正。在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制定,保证管理体系有效性。安全管理体系应当以施工安全第一为原则,预防施工安全事故为主要方针,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向着标准化、规范化趋势发展。在管理过程中明确管理责任及目标,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将每个人所负责区域进行责任绑定,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提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其次,可以在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基础上落实奖惩制度,对于安全管理落实到位、施工过程中严格安全规范安全操作的工作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对于不重视安全管理。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人员进行严厉批评并进行处罚,从而提高全员对于施工安全重要性认识程度,强化安全管理。
2.2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建筑安全管理领域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使政府监管部门在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中从事后控制转为自主控制。因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政府对辖区内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且明确的评价,以此来了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及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国内外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理论评价法等。政府监管部门建立一个适用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参照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来识别安全指标,选用某一种评价方法定量指标的权重,最后建立安全评语集来判断指标的重要性和严重性。
2.3加大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
首先,招标单位要在签订承建合同时,就应该按照当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条例,在合同条款中明确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权责,将施工安全相关问题明确为合同义务。通过合同条款约束施工企业落实施工安全工作。其次,施工年企业也要将施工安全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发展高度,将提升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作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投入更多的发展资源在施工安全工作上。
再来,要转变传统的“人防”安全管理理念,多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采用“技防”的形式提高一些高危施工岗位的安全系数。积极尝试施工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工作。同时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应该重视对高素质施工安全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养,提升企业整体施工安全工作队伍素质。最后,加大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设备、劳动保护用品的投入。针对一些高危施工环境,应该投入更多的工时、人力和物力,优先改善施工环境,尽可能排除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定因素。
2.4构建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劳动密集型的专有特性,且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施工单位要在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及培训力度上下功夫,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对进入施工作业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者严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例如,施工项目部可通过一线员工业余学校推行一线员工准入制度,对于未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未获得上岗证书的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一线作业。同时,也要积极提高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并将安全技术交底作为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层级进行有针对性地课程设置,对于班组作业人员要重点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用好安全防护用品。对于项目部人员要将安全法律法规等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安全事故案例进行不断的警示教育。对于关键或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安全技术交底,并保存好交底记录备查。此外,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行落实,并以安全管理责任书为指导,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安全管理全员有责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2.5提高工程项目相关单位的安全意识
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意识要按照企业管理层级制度循序渐进,同时提升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达到提升安全意识的目的。首先,从企业高层入手,企业决策层应该敦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关注国家施工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变化,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条例调整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现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合规合理。其次,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则要提升自身对于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解深度,能依据自身管理职能特点,将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细化为具体的管理责任,从而形成自身的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心,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落实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2.6提高安全监管的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安全监管力度是做好安全事故预防的手段之一,落实安全监管就需要对一切可能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的因素进行细致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于一些问题存在难度,不能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应当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尽早研讨出解决办法对安全隐患进行消除。安全监管人员要以身作则,对于不符合施工规范一系列行为及时制止并进行处理,将建筑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结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地方城市经济发展。但目前,建筑行业相较于其他生产加工行业来说仍属于高危行业,施工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原因,总结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并结合前文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对应问题的施工安全工作优化建议。本次研究中,借鉴了一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成果,也通过网络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总结了国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结合自身专业所学和工作经历,提出了自己对该现状的认识和看法。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02):25-32.
[2]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2):16-19+100.
[3]周建亮,佟瑞鹏,陈大伟.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的政策评估与完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06):146-151.
[4]田高超,章臣根,李叶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2,27(04):4-6.
[5]庞永青.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分析与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