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四川眉山 610207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高校数学在高校既有基础性地位,即满足高校高专数学的规格教育: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学生获得较强的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习做事严谨的态度及创新意识。同时,又具有工具性作用,即满足专业需求:为将专业上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服务,为企业培养“可用、好用、经用”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既要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又要培养学生未来就业的能力。但是,高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易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满意度不高。本文主要对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应用
引言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1高校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整体生源数学水平的下降。随着高校的扩招,近些年生源的数学水平呈下降趋势,有些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非常低,一些学生对基本的函数概念都不是很清楚。作为一门知识连贯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次是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抵触情绪。根据高校生源的特点,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都不是很好。部分学生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这门课自己肯定学不会,在没学之前就已经有惧怕、排斥的心理,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翻转课堂理论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视频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引导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翻转课堂重构了线上和线下及课内和课外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3翻转课堂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遵循基本原则
首先是遵循“目标导向,金课牵引”的原则。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总依据和纲领。高校数学课程通过对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基本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2018年8月,教育部明确提出了“金课”建设的要求和标准,即“两性一度”,这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标准。因此,只有紧紧围绕高校数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紧紧把握住“金课”建设这个标准要求,才能使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的放矢、方向明确。其次是遵循“素质培养,全程育人”的原则。数学是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数学课程,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在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思想,这是高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是高校课程教学和改革根本核心。因此,只有把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把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理念放在首位并贯穿始终,才能实现课程育人这一根本目标。
3.2互帮互助,探讨解答学生问题
学生将课前问题汇总,教师进行分类整理,将问题一一列举,首先组织学生们相互解答,如果学生解答不上来,教师可做引导,引导学生共同解答,如果引导学生也不能解答,最终教师在最详细解答,并设计添加此问题的相关练习,巩固知识。学生在互帮互助环节,既帮助了他人,又对知识点进行了再次的梳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团队凝聚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在互帮互助环节后,教师可对本节知识点进行串讲,重点串讲本节的重点、难点。
3.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其他应用
第一,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观看和学习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教师可对学生理解较困难或者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课堂上重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节省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巩固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点和难点,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因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进入大学后缺乏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在线平台,适当进行提醒,这样既不会造成学生的反感,还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教师们要集思广益,共同制作出精品微课视频。例如,可由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录制微课,由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制作PPT,由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搭建教学平台并负责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享受到了优质资源。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管有任何学习问题都可以借助QQ、微信等在线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以此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3.4重构全程性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
教师借助云平台全程收集整理反映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状态的各项统计数据,科学评价数学建模教学效果。在统筹推进“双一流”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国家建设战略下,面向不同专业方向的大学生所开设数学建模课程,需要重构适应地方高校数学建模实践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体系。1.建立可操作的全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满意度、竞赛成绩、教学新范式的实施效果等量化指标;2.实现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评价主体多元化序参量;3.构建覆盖广泛的评价内容,除了掌握和理解知识点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内容以外,还包括学生团队协作成果的评价等;4.利用数学建模惯用的层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再优化。总之,完备的数学建模课程评价体系可以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强有力的手段。
结语
随着人们对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大众教育阶段。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课程的发展将是依托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对于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势必将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基于移动学习终端高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加深了对翻转课堂理论的认识,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教学,进一步拓展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方法和途径。有效推进了高校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为提高高校数学课程建设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熊从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技展望,2017(17):230.
[2]关菲.基于高校数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思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10-11.
[3]杨再恩,杨刚.基于翻转课堂的在线学习课堂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的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0(21):126-127.
[4]宋生涛,杨晓萍.翻转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形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8-104.
[5]王淼,陈杰.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交际,2020(20):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