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为搬迁群众创幸福家园

发表时间:2021/6/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王洪雪
[导读] 摘要:精准扶贫工作中,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压煤村庄搬迁安置点党建工作的有益做法,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推动搬迁村各项工作持续稳步推进,为搬迁群众创幸福家园。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17
        摘要:精准扶贫工作中,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压煤村庄搬迁安置点党建工作的有益做法,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推动搬迁村各项工作持续稳步推进,为搬迁群众创幸福家园。
        关键词:党建;压煤村庄搬迁;脱贫致富
        引言
        近年来,由于山东省境内产煤老区煤炭资源枯竭,采场接续紧张,村庄压煤严重;鲁西南新区更是有高达90%以上的煤炭资源受村庄压覆,压煤村庄能否顺利搬迁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成立专门班子,组建专门机构,积极推动压煤村庄搬迁,解放煤炭储量。2008以来,我们坚持依靠政府主导,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下,充分发挥企业在组织管理、资金物资保障、灵活运用市场手段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优势,有效破解了可行性报告制定、报告批复后的房屋丈量、旧村补偿、征用土地等重点和难点工作,顺利搬迁压煤村庄7个,搬迁住户2000余户户,搬迁人口10000余人,解放煤炭储量7000余万吨,促进了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压煤村庄搬迁,移民新村基层党建的现实困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进一步发挥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中央相继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
        条例》(2019)等多项条例法规,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村级党组织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备受关注并被提到了新高度,逐渐成为国家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但随着农村社会的深刻转型与基层治理背景的愈加复杂,传统“垂直管控型”的党建模式,难以适应农村社会转型的挑战,党组织发挥作用面临多重困境。“协调难、用地难、资金难”是影响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主要因素,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多策并用,有效破解了“三大难题”。
        二、党建引领为搬迁群众创幸福家园举措
        (一)抓住关键环节,破解“三大难题”
        一是“协议搬迁”破解“协调难”。随着煤炭生产形势的发展变化,一方面部分煤矿企业的可采煤量在逐年减低,实行政策搬迁,煤矿企业付出的成本大、算不住账,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压煤村的搬迁补偿期望值在逐年增高。尤其是一些人口规模较大、可采煤量较小的压煤村庄,完全实施政策搬迁的可能性不大。为此,我们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搬迁模式,引导群众增强搬迁的机遇意识、发展的长远意识,协调矿村双方从大局和长远利益着眼,依据政策又不完全套用政策,探索尝试了“协议搬迁”的模式。核心内容就是在煤矿企业和搬迁村庄之间寻求一个低于政策搬迁、又让双方接受的搬迁补偿平衡点,以此达到双赢的效果。山东省第一个协议搬迁村——王瓜店镇东大封村是一个有1160户、4280人的大村,采取矿上拿一块、村里补一块的协议搬迁方式,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群众住上了小洋房,通上了暖气,用上了天然气,幼儿园、敬老院、卫生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成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二是“四个优先”破解“用地难”。为解决用地供需矛盾,在搬迁新村的用地规划、审批上做到“四个优先”。一是在上级下达用地指标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压煤村庄搬迁建设用地。二是抓住压煤搬迁被列为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机遇,优先安排争取搬迁用地指标。三是积极利用重点项目的政策,把压煤村庄搬迁优先作为重点项目,争取列入国家支持民生发展的盘子。四是在沉稳的塌陷地上建设新村的,优先进行立项、规划、审批,优先进行资金扶持,以节约耕地减轻土地指标的压力。

据调研,肥城市王瓜店镇东大封、西大封,老城镇曹庄、湖屯镇董庄铺等压煤村庄,都是通过充填煤矸石、废弃物,在沉稳的塌陷地上规划建设的新村。据统计,这些村充填面积达2100多亩,利用煤矸石230多万立方,“吃掉”了4座矸石山。
        三是“两保一免”破解“资金难”。“两保一免”即在搬迁资金扶持上的“两个确保”、“一个免除”。“两个确保”,一是确保所有搬迁村推行高层建筑所节约的土地置换款全部用于新村建设,并补助到户。石横镇已搬迁的3个村因节约土地置换来的资金,户均补助都在万元以上。二是确保上级拨付的旧村土地复垦资金,全部用于旧村土地复垦。“一个免除”,即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免除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村建设项目审批规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行政事业零收费政策。“两保一免”资金政策的倾斜,调动了压煤村庄搬迁的积极性。
        (二)党建引领抓治理,探索搬迁群众“居安” 新路径
        创新领导机制提升引领力。建立 “1+3+X” 领导机制,构建 “党委领导+工青妇主体+其他组织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参与” 的组织架构,整合优势资源下沉。优化组织设置提升组织力。按跨区县、县城、乡镇、村 “四型” 建立健全压煤村庄搬迁基层党建体系,构建 “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片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 的组织链条,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配强干部队伍提升战斗力。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融合” 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区治理格局。落实工作保障提升服务力。统筹资金资源,保障社区运转经费,保障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确保搬迁社区有钱办事。发展集体经济提升带动力。组建压煤村庄搬迁安置地集体经济组织,盘活搬迁小区门面、商铺等资源,引入或兴办便民超市、小菜场、劳务公司等,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践证明,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搬迁社区最基层,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搬迁社区最末端,把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组织推进到搬迁社区最前沿,才能把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让搬迁社区治理更高效、更有力。
        (三)党建引领抓就业,创新搬迁群众
        “业安” 新模式坚持 “三个结合”加强培训。坚持培训对象与培训意愿相结合、培训工种与促进转移相结合、就业培训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因人施培、因岗施培、因产施培,提升就业能力。注重 “四个精准” 扶持创业。通过精准宣传、精准摸排、精准办理、精准兑现扶持创业,争取贷款和创业基金,建成小微企业、扶贫微工厂、微车间、家政公司。在压煤搬迁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就业资金倾斜、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就近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公益性岗位开发保障、扶持创业带动、定向引才助力,实现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 稳定就业目标。实践证明,就业是民生之本,乐业才能安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才能确保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结语
        压煤村庄搬迁脱贫一批,是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也是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调研情况来看,现在压煤村庄搬迁的工作重心正在从解决好 “怎么搬”向 “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脱贫”转变。要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促进搬迁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长远生计有保障、脱贫致富有门路,为搬迁群众共创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及就业状况调研[J].熊建西. 中国就业.2019(07)
        [2]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应做到“五要”[J].王昌明. 前进论坛.2016(08)
        [3]多措并举推进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安置工作[J].刘大胜,高礼奎. 煤炭工程.2014(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