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 身份证号码:37112219830306XXXX
摘要:新时期建筑领域发展速度的加快,对高层建筑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实践中为了优化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提高其稳定性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抗震设计的相关因素,明确相应的设计重视响应,避免应用质量的影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现代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筑良好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技术;应用
1建筑工程抗震原则
1.1多元化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基本的抗震设计作为基础,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对地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科学的抗震设计知识进行了多样化的抗震设计,从而保证建筑具有多功能的防震性能。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区,单纯的抗震设计不能提供综合防护,抗震效果不好。
1.2保证各部分功能有效发挥
在抗震设计过程中要把建筑设计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否则会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大大降低。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如轴承结构的建设将根据轴承的设计标准,是否当地建筑物的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等等,总之,应该充分考虑这些的设计的功能能够得到正常的发挥,确保各区域、各构件的功能与原设计的作用和功能高度一致,为建筑的安全性能提供充分的保证。
2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抗震技术
2.1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基础隔震中有很多种隔震技术,如摆动隔震技术、橡胶隔震技术等。建筑基础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要注意提高建筑物基础部分的抗震能力,借助有效的抗震技术加强基础部分的抗震施工,从而达到隔震的目的,从而保证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例如,在现代建筑的建设中,建筑的整体框架的建设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主要结合抗震等级,并合理配置配筋。同时,建设,需要安装特殊的减震材料建筑墙,合理的环梁连接在一起的同时,为了加强建设的整个抗震承载力,从而有效地抵消地震能量的一部分,确保建筑在地震中不受伤害,或降低破坏程度,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2半主动与主动控制抗震技术
首先,地震的半主动控制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控制单元,通过调整织物结构的参数,以确保建筑本身,意识到地震的能力,操作,控制单元主要是作为一个载体,并起到调节作用,只需使用很少的外部能源,就可以以微弱电流的形式供给能源。目前,减震技术的应用要求使用按键作为控制元件,并采用自动按键装置来控制整个控制系统。因此,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目前施工中常用的半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有可控液体阻尼和可变装置。二是主动控制阻尼技术。这种抗震技术的应用应结合抗震等级的建立和对建筑结构参数提出一定的要求。
地震力的作用主要是抵消地震带来的力,所以它的力属于反向力,通过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减少地震破坏的目的。
2.3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特别是在震区或曾遭受地震灾害的建筑中,深入分析抗震技术的应用,获得抗震应用经验,从中掌握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的建筑框架结构。通过相关人员的深入研究,得出了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即钢筋混凝土框架,是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建筑结构。混凝土配筋法,具体的话,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借助后支撑构件和耗能支撑构件,选择能消散地震力的位置,合理布置相应构件。应该强调,在完成上述组件的建设,有必要全面分析的总体框架结构的建筑,安装钢支架和分析,以进一步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地震强度的结构框架。一旦发生严重地震时,分层布置框架和钢框架结构,保证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其能量支撑构件可以在结构受到地震袭击时放置,吸收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地震力对建筑结构的负面影响,并保证建筑在地震后的安全完好。
3 建筑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3.1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明确设计注意事项
从建筑结构体系的主要组成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完善的建筑结构体系通常是由多种延性子系统组成的,而不同的延性结构经过合理连接后,具有较强的抗震作用。例如,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延性框架与剪力墙组合而成。如果发生高强度的地震,就会使一些子系统受损,而其余的子系统仍可组合起来,形成一条抗震防线。
3.2 结构刚度的合理布置
钢框架核心筒体结构的变形控制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制作为基准,但由于其庞大的横向弯曲变形,由小型钢框架抗侧移刚度降低,不仅增加钢结构的负担,影响不大,有时还要增加混凝土柱的刚度或设置臂架结构,以满足规范的侧向位移极限,形成加强层。另外,当结构体系或柱间距发生变化时,需要设置结构转换层和配筋层。靠近加劲层或过渡层的柱构件的剪力往往会突然增大。在加劲层或转换层的伸杆与外框架柱的连接处很难实现强柱和弱梁。因此,在需要设置加强层和过渡层时,要仔细选择其结构形式,尽量降低其自身的刚度,减少其不利影响。
结束语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出现了许多高层建筑,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办公需求。然而,我国许多地区靠近地震带,地震灾害的风险非常高。因此,建设单位需要研究当前抗震技术的应用,做好建筑物的整体抗震处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努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结构和使用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在此基础上,建设单位必须应用优质高效的建筑抗震技术,切实提高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君俊.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7,3(12):96.
[2]柴晨舟.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