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厦门 361026
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开创党建工作良好新局的重要组织保障。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对新时期党务干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企业需要通过对党务干部能力素质进行通用性及专业性锚定,有的放矢地提出培育方案。本文着重对国有企业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初步构建与应用方向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党务干部培育;能力素质模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指出要坚持和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找准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推进基层党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落实,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其中,党务干部是基层党的建设的具体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应以提高党务干部能力素质为重点,从党务干部人才梯队建设的系统视角全方位提升党务干部的培养成效。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因素
国有企业在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响应国家号召的基础上,往往都建立了健全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逐步配备了或在原有岗位基础上培育了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以因应日趋繁杂的党建工作任务。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基层党务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抓好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工作持续完善,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党建工作中涉及到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青年委员等多个不同角色,相关工作给党务干部带来的考验和历练是丰富而多层次的,从基础事务性工作到多变富有挑战的人事工作,均要求党务干部具备良好的党务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业务开展能力以及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在《测量胜任素质而不是智力》一文中提到的,“决定一个职位的高绩效,其关键因素绝不仅仅只有知识和技能,还有起决定作用的素养。”知识、能力、素养,这三个方面也将是我们下阶段讨论党务干部培育的重点维度。
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薄弱环节
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适应新常态的党务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任务。但一般国有企业中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往往存在许多共性问题,为了能更加具体准确地进行描述,我们开展了细化深化的调研工作,针对党员、群众两个群体,重点聚焦周边群体对党务干部政治素养、宣传思想、组织管理、党务实操和需求期望进行调研分析,收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热点和难点。
主要收集到以下几方面问题:党务干部人才选拔标准不明确;党务干部履职水平不均衡;党务干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不同角色党务干部履行党建责任制的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不够清晰明确;党务干部自身认知水平对党务及业务深度融合方面造成制约;兼职党务工作者难以投入充足精力应对并不擅长的党建工作;党务干部履职评价依据不足,无法对考评结果形成有效的整改闭环论证;缺少普遍适用的国有企业党建知识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这些问题既是困难、薄弱项,但更是我们提升党务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突破口。
三、党务干部在党建工作中承担的职责及任务
在正式开展对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之前,主要需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工具及方法论,通过对包含基层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青年委员、纪检委员等在内的不同角色党务干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课题小组对照《党章》《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结合日常党务工作开展经验,首先采用枚举法对党务干部职责进行归纳汇总,进而识别出主要职责以及对应的工作内容,提炼出核心工作任务。比如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有对党员进行管理的职责,其中一项主要职责是开展党员教育,涉及工作内容有党员学习教育、意识形态管理、组织党课、党务干部培训、组织主题党日、开展谈心谈话、组织评优评先等较为通用的7项内容,对应工作任务11项,核心工作任务3项。
经过梳理概括,围绕各角色党务干部逐一形成一张“党务干部工作职责任务分析清单”,是后续构建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重要基底,在各国有企业内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
四、浅析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初步构建和应用设想
在上述工作开展的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一个适用于特定角色的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成为可能:在识别出各角色核心任务之后,即可对应识别出执行核心任务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对各角色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分析,运用诸如德尔菲法、专家小组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能力素质项的分级定义和描述,分为学习级、应用级、拓展级、指导级和领导创新级,至此已初步构建各角色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并输出一个具备全面性、科学性的党建领域能力素质指标库,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形成一套党建领域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基于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中通用知识、通用能力、通用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不同角色对于胜任度等级的区分,梳理形成了党务干部培训课程体系框架表,并输出对应知识管理机制,聚焦核心能力素质的提升,培训课程设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形式,目的性更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要求更高,为国有企业党务干部及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了方法论及依据。
形成一套党务干部成熟度评价模型,优化基层党组织评价体系。对各基层党组织运用数据建模的方式评价其党务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包括对党务干部个体胜任度评估以及党组织相应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能有效改善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评价中考核标准单一、评价依据不足等常见问题。
五、结束语
应用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能为党务干部的选、育、管、用提供较为科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形成基层党务干部培养的系统思维,围绕“流程-指标-评价”逻辑对党建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沿着党务干部履职内容、能力素质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和成长体系的脉络,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系统提升;二是基于工作实际的党务干部成熟度评价模型,能更全面、量化地反映党务干部的成熟度和成长方向;三是能搭建一个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平台,通过党建培训课程体系、党建考评、党务干部履职等平台的建设,发挥党务干部提升党建专业化能力的载体功能;四是推动实施党务干部履职情况评价,形成党务干部履职合约及评价机制。综上所述,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当能为国有企业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个新方向。